天天看點

城市中軸線 廣州成長線

作者:蔡斯 說

掃一掃二維碼,看陳強揭示廣州塔為什麼還有"小名"。

城市中軸線 廣州成長線

陳強

城市中軸線 廣州成長線

本世紀初還是雜草叢生的花城廣場,廣州塔一線,經過短短十年的發展,已經是一家集名牌企業、寸金、廣州為名副其實的新軸心。攝影:《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旺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的城市重心一直在向東轉移。從以前的"少南大廈,不算廣州",到後來的北京路步行街,城東63層,到今天的珠江新城廣州塔。廣州市中軸線的變化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如今,12公裡長的天河路商圈和珠江新城已成為廣州的新名片。這不僅是廣州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區域樣本",更凸顯了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球城市的雄心壯志。

其中,1977年出生的陳強,與改革開放幾乎同齡。十多年來,陳強一直參與廣州新中軸線建設的方方面面,改革開放使他的增長與城市的發展脈搏保持同步,而廣州則為他的雄心壯志提供了最廣闊的平台。

檢視從點到線的新中心軸

"它比圖紙更漂亮。

12月,陳強一直很忙,在海新沙亞運公園,近日在廣東省舉辦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學晚會。作為廣州塔和海鑫沙的營運經理,陳強幾乎沒有停頓片刻,記者的采訪不得不來回推跶。事實上,他不僅為這次改革開放的文學晚會保證了高品質的演出場地,也用自己奮鬥的文字寫下了改革開放程序的"中國夢"。

陳強出生于廣東西部的一個農村。在他看來,改革開放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小時候從農村出來,是改革開放讓我有機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20世紀90年代,我國迎來了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時期,沒有吸引數學家加入建築業。"在那些日子裡,人們認為最有前途和最受歡迎的行業是建築和通信,我受到時代的啟發。國家的發展讓我們有機會展示那些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的雄心壯志。"1999年,他從南京建築工程學院畢業,見證了廣東的快速發展勢頭,懷着對家鄉的強烈感情,陳強決定來廣州,進駐廣州建設集團工作。

直到2002年,工程項目管理仍然是建築行業一個相對較新的術語。"完成一個項目所需的審批流程非常複雜。是以,陳強開始探索自己的,對項目管理要求審批流程進行梳理,為建設項目繪制清晰的"路線圖",以便更好地分階段對項目的全過程建設,專業的管理服務。"現在看起來這些審批流程圖很簡單,但當時,我們正試圖領先于廣州同行。而正是這幅《路線圖》,讓他逐漸進入了廣州新中軸線的建設。

在陳強看來,城市軸線一直是中國城市的重要規劃理念。在廣州,傳統的中軸線由中山紀念堂、鎮海樓等标志性建築串聯而成,見證了其2200年的建城曆史。改革開放後,市中心逐漸向東移動,東南地區按計劃規模發展。

"廣州新中軸線的概念起源于1987年天河體育中心的建成;20世紀90年代末,珠江新城區重新規劃,打造中軸商務區;到2001年,包括珠江新城在内的整個地區都計劃穩定下來。

陳強還記得,他第一次踏上新軸線城市是在2004年左右,當時華城廣場還是雜草叢生的地區,廣州塔區比較偏僻,地下空間大多是兩條車道,周邊道路多為兩車道,容易堵塞。"當時,沒有人能想象這個地區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現在看來,陳強真摯地歎了口氣:"比圖紙更美,超乎我們的想象。"

"小腰"是詩意的巧合

設計師把廣州比作一個女孩

2004年初,廣州新電視塔的建設正式啟動。陳強的公司受委托成為總法律顧問團隊,提供項目的整體規劃,作為陳強的技術骨幹自然成為團隊成員之一。基于多年的經驗,陳強為廣州塔從設計招标到項目建設制定了清晰的"路線圖"。

陳強回憶說,新電視塔建設項目進入設計大賽階段,開始為全世界招募設計,除了目前中标的用纖腰橢圓形塔體的"小腰"外,另外兩個選項是金色方形塔,一個是旋轉飛行椅。

"當所有這些作品有這麼多選擇時,你為什麼放棄了另外兩個選項?"今天,陳強談起時間,眉毛依然飛揚。他告訴記者,其實另外兩個方案也很有特色,"金正方塔"高1000米,比現在的廣州塔高400米,建築主體形狀像一個金平的方形塔,工作簡單嚴謹,内部使用率高;"最終,創新、經濟、實用性、可實作性和文化理念等的結合,選擇了目前的方法。

事實上,在廣州塔正式完工之前,官方名稱已經被稱為廣州電視觀光塔,而且即将完工,表格的開頭,公衆已經給它起了個"牛奶名"。"我們真的不知道'小腰'這個名字是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陳強坦言,"小腰"其實和設計師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當時,荷蘭設計師設計的廣州塔就是把廣州比作一個女孩,廣州塔仿佛一個女孩的笑容。在他看來,這個名字也非常中國古典美。"白曦容易有詩雲'櫻花野蠻人嘴,柳樹小腰',可以看出取名'小野蠻人腰'也是優雅的人。"陳強說。

2009年9月,受廣州城市投資集團委托,廣州日報策劃并主辦了"廣州新地标名稱請設"全球名稱活動,最終從18萬個有效名稱中選出了"廣州塔"名稱。"'廣州塔'這個名字顯得客觀大氣,在一些莊嚴的場合比較合适,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是以是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

花城廣場應該如何建設?

通過綠絲帶成為珠江

在完成廣州塔項目管理方案的準備後,陳強接手了"東塔"和"西塔"土地綜合招标項目,以兩個地标性建築"找婆婆"。現在投資珠江新城似乎是明智的,但陳強承認"那是一段相對艱難的時期"。當時,受"非典"後遺症影響,"西塔"投資一度面臨市場信心不足的局面。

在陳強看來,城市地标的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連,這讓陳強不敢懈怠。如何"說服"開發商看好廣州新中軸線的發展,願意投資"西塔"和"東塔"?陳強主動向全國,特别是港澳台地區推廣開發商。"重要的是要向他們展示廣州的信心,珠江新城已經開始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許多項目已經基本落地,等待建設。這讓開發商知道,廣州不是"空談",而是政府部門率先恢複經濟,進而消除了他們對廣州經濟發展的疑慮,也提升了珠江新城整體的商業價值。最後,"西塔"和"東塔"分别"承載"了"SARS"的後遺症和金融動蕩的影響,成功找到了"婆婆"。

除了吸引投資外,該建築的規劃和建設還将影響該地區未來的"知名度"。陳強表示,廣州中軸線不是一味追求效率,建設密集的高層建築,而是将華城廣場作為中心的新中軸線變成一條綠絲帶,在珠江中飛揚。2005年9月,陳強接手了華誠廣場的設計招投标。"當時,大規模的地下空間開發在中國是罕見的,但我們選擇以創新的面向未來的理念開辟地下空間。他們還"打開"了該地區辦公室和購物中心的大門,使大樓的地下室成為公共空間的一部分。在地下空間的整體建設中,華城廣場還預留了4~5組下沉廣場,使地面綠地與地下空間相連接配接。"自然光可以穿透地面,使人們在地面上旅行更加舒适。

"當我剛開始工作時,我最想的是我所學到的東西,鍛煉和提高我的能力。陳強坦言,當時,他并沒有想到自己會參與到整個廣州城市發展的命脈建設中來。但現在,他可以自豪地介紹,他參與建設的新中軸線建築技術水準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廣州塔工程關鍵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華城廣場地下空間也是全國最大的一次性地下空間開發項目。

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條中軸線是世界上少有的長中心軸之一,既反映了廣州的曆史,也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廣州蓬勃發展的形象。"

文/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 沈輝、葉碧君

圖/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 羅昌偉

視訊/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魏劍峰、羅長偉

奮鬥者

廣東湛江,畢業于南京建築工程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電氣技術專業。廣州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廣州塔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黨委秘書長兼董事長,負責華城廣場、海新沙、廣州塔等新中軸線項目的前期規劃、設計招投标、建設施工、招商、營運管理。

2004年,開始參與廣州新中軸線的建設。

2008年1月加入廣州市建投集團有限公司。

自2014年1月起擔任廣州塔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秘書長。

自2017年9月至今,他擔任廣州市城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國家發展使我們能夠發展我們的雄心壯志"

"在那些日子裡,人們認為最有前途和最受歡迎的行業是建築和通信,我受到時代的啟發。國家的發展讓我們有機會展示那些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的雄心壯志。"

"當時,地下空間的概念,特别是大規模的地下空間開發,在中國還是非常罕見的,但我們選擇帶着面向未來的創新理念去探索地下空間。

陳強

掙紮的基色

雲山彙聚珍珠水

打造宜居花城

建設一座城市不是一天之力,一座有着深厚曆史底蘊的城市是人類的自然選擇。不同的自然條件将孕育出獨特的人文環境,兩者在悠久的曆史中共同支撐着一座城市的氣質。正是珠江沿岸獨特的自然環境,賦予了廣州千禧年商人的生命和力量。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在建40年,老城區曆史悠久,新區商業中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新城軸線架起了廣州的骨幹。

據介紹,20世紀80年代,天河區的規模逐漸變色,六屆運動會場館天河體育中心周邊建立了一批住宅區,但城市的新中軸線靠近珠江一側的珠江新城也屬于城市郊區。1987年,廣州開始規劃城市城市體系,一些專家學者提出規劃應着眼于自然資源,現有基礎和新機遇,提出建立中心城市、衛星城市、小城鎮相結合的城市體系,沿珠江成群向東、向南發展的空間格局。

1997年,珠江新城區恢複規劃,新計劃以中軸線為基礎建立商業區。然而,珠江新城真正"騰飛"還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西塔和富力中心等大型建築,為人們所熟知,從那時起就被正式提出。

如今,廣州市新中軸線在珠江南北以廣州塔為龍頭,華城廣場擁有廣州大劇院、省級博物館、市圖書館、全市第二少年宮;

今年2月,《廣州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征求意見稿)》釋出,提出的目标是打造美麗宜居的花城、充滿活力的全球城市,打造可見山、看水、雲山珍珠水城。其中,城市新中軸線位于中央傳統和現代城市風情區。

大事記:

1987年——天河體育中心落成,廣州開始規劃市級城市體系。

1997年 - 珠江新城沿線恢複規劃,以中心軸線為基礎建立商業區。

2001年 - 包括珠江新城在内的整個地區的規劃趨于穩定。之後,花城廣場在新的中心軸線上進行了優化。

2018年2月——廣州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征求意見稿)釋出,提出建設一座有可見山、可見水、珠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