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商親曆美國通脹:集裝箱價格翻10倍

作者:中新經緯

7月28日,美聯儲宣布将維持聯邦基金利率0%至0.25%的目标區間,繼續以每月至少80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持有美國國債,并以每月至少400億美元的利率購買MBS(機構抵押貸款支援證券)。

在全球經濟複蘇和美國持續寬松貨币政策的雙重效應下,彭博商品現貨指數創下新高,其帶來的通脹壓力已經傳導至消費端。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指出,經濟重新開放程序正在推高通脹壓力,如果有迹象表明長期通脹預期"大幅且持續"高于目标水準,美聯儲将調整其政策。

美國中華總商會會長鄧龍對客戶表示,美聯儲及相關官員的講話可以成為投資和營運的領頭羊。在美國經營的30年裡,鄧龍作為商會會長,一直非常關注美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現在,我們明顯感覺到物價已經飙升。這是我在美國30年來第一次看到如此巨大的增長。"

集裝箱價格翻了10倍

美國中華總商會秘書長林旭說:"所謂的量化寬松,在我們人民眼中,就是錢在我們手裡不值得。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措施将進一步加劇美國社會的通脹。"

在從事各行各業的中國商人中,專注于國際貿易的企業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很大。

鄧龍從經營連鎖超市開始,現在其子公司已覆寫食品和科技等許多行業。他指出,目前美國物價飙升也與此前的中美貿易摩擦有關。以線材、銅線等産品為例,美國也有相關生産線,但在疫情爆發後,不少廠家停産。從中國進口的産品需要報告關稅,"這麼多商人不敢購買商品,等待貿易摩擦停止,價格調整。這導緻這些産品在市場上缺貨,一旦商品變小,價格就會上漲,價格就是市場上每天一個價格。"

鄧龍透露,普通集裝箱的價格上漲了10倍。"在疫情之前,超過2000美元可以支付一個集裝箱的費用,現在它要花2萬美元,你不能搶到一個位置。對運費上漲影響最大的是低價商品。例如,鄧龍表示,對于米粉、意大利面等廉價食品,一個集裝箱商品的價格隻需要2萬美元左右,相當于運費和商品價格。再加上關稅,成本更高。"所有原材料的價格都在上漲,是以商品的價格是不可阻擋的。

南加州華人社群聯盟主席林幹華在洛杉矶經營着一家食用油公司,專門生産豆油、玉米油和橄榄油等産品。她說,疫情爆發前,美國大豆等原料的價格非常便宜,但現在成本大幅上漲,豆油出廠價漲了兩倍多。此外,海運成本也大幅上升,價格競争力減弱,公司出口業務受到重創。"最初,我們的産品銷往中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但由于運費太貴,現在我們暫時切斷了出口業務,專注于美國市場。"

随着原材料和運輸成本的飙升,通脹前景引起了美國商人的廣泛關注,他們不得不跟随價格上漲的通貨膨脹步伐。

主要生産和銷售打火機的美國浙江商會會長林光表示,目前的通貨膨脹現象非常明顯,特别是對于價格上漲。林光透露,作為進口商,由于日用品的銷售,他的公司在疫情期間的銷售額逆勢上升。然而,成本上升的結果卻轉嫁給了消費者。下遊超市老闆告訴他,國際貿易關稅上調後,超市相關産品的平均零售價上漲了30%至40%,超市裡上千種商品的價格普遍上漲。

在南加州生活多年的林旭說,鎮江陳醋的價格可以在價格上漲中看到:"鎮江陳醋剛進口到美國時,是一瓶99美分;現在它超過2美元。中國商人也明白,虧損生意是做不到的,隻有漲價才能,是以最後的增加(成本)是轉嫁給老百姓的。"

"我不想帶着失業救濟金去上班"

7月21日,美國國稅局和美國财政部宣布,在過去六周内,已經發放了超過220萬筆額外的經濟影響補助金。自2021年3月12日以來,美國國稅局已發放總額超過4000億美元的補助金。

多位中國商人告訴客戶,對于美國的營運商來說,藍領招聘已經成為一個問題,"招聘難"直接關系到補貼的發放。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失業者在家裡可以獲得比上班時更多的福利,是以很多人選擇繼續失業。

林幹華說,勞工數量的減少也導緻他公司各類油品産量下降。林旭提到,現在,即使是亞馬遜、麥當勞這樣的大公司,也很難在基層招聘新員工。"為了促進招聘,如果可以引進新員工,将向介紹人支付額外的獎金。

鄧龍透露,從其超市的就業情況來看,我們也可以一窺美國量化寬松"大放"政策給就業帶來的結構性問題。一方面,作為經營者,沒有人可以被邀請;另一方面,企業的就業成本也大幅增加。鄧龍解釋說:"在通貨膨脹下,每個人都覺得'錢不值得'。是以,如果企業支付給勞工的工資很低,他們根本不會這樣做。"

目前,聯邦最低時薪為7.25美元,自上次聯邦最低時薪增長以來已經過去了12年。7月2日,美國勞工部報告稱,美國雇員的平均時薪在過去12個月中增長了3.6%,比疫情爆發前更快。

林幹華表示,雖然人工成本等營運成本居高不下,但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公司正常的生産經營活動。"每天早上,我們的老客人和新客人都把車停在我們工廠門前,等待食用油離開工廠,是以一定要保證産品的供應,讓車輪滾下來。(中信精威APP)

中信精威著作權,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和個人不得轉載、摘錄和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