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淵源 山呼海應——廈門大學與三明的校地情緣

作者:新浪三明

北緯25°30′~27°07′,東經116°22′~118°39′,武夷山與戴雲山之間,閩中部和閩西北,有一座新的工業山城——三明。它是舊蘇維埃區的發源地,中國的綠色首都,也是全國群衆公德心建設活動的發源地。

在東海沿岸,蒼鹭島上方,坐落着廈門大學,這是一所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的高等院校。藍浪,白鹭翺翔;人才濟濟,南方強勢。

一座山,一座海,一座山和海往往是相連的。一所學校,一個地方,學校有着深厚的關系。一百年來,廈門大學與三明有着源源不斷的曆史淵源,有着深厚的互助。

百年淵源 山呼海應——廈門大學與三明的校地情緣

山海産業應振興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一條穿越群山海的英夏鐵路使廈門更接近三明。當時,廈門是海防的前線,三明是"三線建設"的工業基地,任務不同,但山海互相注視,肩并肩前進。

1958年6月,三明工業基地破土動工,一支龐大的建設大軍從祖國各地集結到施工現場,廈門大學與三明之間的"山海"開始了。

廈門大學中文系學生響應學校開門的号召,乘坐剛剛開通的應夏鐵路列車開往三明,一邊上課一邊參加勞動。

這位廈門大學的年輕學生支援三明工業基地的建設,有200多人,勞動力依靠人力挖掘,填充,運輸,夯漿,甚至為了靠近土木建築工地,他們在施工現場旁邊建了一個竹棚。他們雖然很累,很辛苦,但在施工現場掀起了一場勞力賽跑,展現了廈門大學勤勞、積極進取、抓心壯志的年輕學生的畫卷,譜寫了濱海大學支援山區建設的壯麗篇章。直到1959年3月,廈門大學中文系的師生在完成現場的初步土方工程後,才離開三明傳回廈門。

紙的基調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山海互相呼應和幫助。97歲高齡的蔣培軒一家與廈門大學、三明有着深厚的戀情。從1957年到1962年,在三明重工業基地建設初期,新開墾的處女地需要各種技術骨幹和專業人員,當省委在省委招收科技人員建設三明時,時任廈門大學化學系講師的蔣培軒, 成為明确調來的兩名人員之一。組織需要的地方,就是他的知識和才華的展示——導師陸家熙教授"忍着痛苦,斬愛",堅決推薦蔣培軒到組織需要的地方。

百年淵源 山呼海應——廈門大學與三明的校地情緣

1958年,廈門大學青年學生支援三明工業基地建設。圖為10000人大會戰場現場

1958年三明,條件十分艱苦,生活、飲食、旅行條件都很差。剛到三明的蔣培軒,以艱辛為榮譽,是組織的信任,以"艱辛必去"的崇高品質和"敢于叫日月新日"的辛勤勞動,運用在廈門大學學到的知識,參與了三明化工廠新工程的原理和工程計算, 克服各種技術難題,青年時代投身于三明化工廠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展現了廈門大學的無私情操和優秀精神。他的精神在他的女兒,廈門大學化學學院教授蔣青銀身上得到了延續。近年來,蔣青銀多次前往三明,參與以三明市為首的氟化工行業。

20世紀60年代,由陸家喜擔任所長的福建材料結構研究所在三明設立了分院。當時,廈門大學化學系多位教師赴三明分院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留下了大學與當地政府科研合作的好故事。

"我當時研發的DHZ-1型電化學綜合測試儀,還是由福建三明無線電二廠生産的。40多年後,田兆武依然記得廈門大學、三明山海鮮大學的經曆。1978年,三明無線電二廠技術骨幹來到廈門大學尋找天兆武。此後,生産了數百台電化學綜合測試儀,供全國各地的科研、教學和生産機關使用。這些測試儀非常靈敏有效,結束了我國無力制造電化學綜合儀器的曆史,超越了當時從國外進口的裝置,并獲得了當年的全國科大獎。

芙蓉湖畔聚集人才

在三明市三元區,有一所擁有近100年曆史的三明陳景潤實驗國小,以陳景潤的名字命名。1943年12月10日,陳景潤的父親陳元軍調到三元縣工作,10歲時,陳景潤就讀于三元縣三民鎮中心國小(即三元區實驗國小,現稱三明市陳景潤實驗國小),後進入三元縣國中。三明成為陳景潤少年成長的重要場所。1950年,陳景潤考入廈門大學數學系,走上科研之路。幾十年後,廈門大學的原創劇《哥德巴赫猜想》在各地巡回演出,生動地講述了陳景潤勇攀爬科學巅峰的故事。

山城遊蕩者在蒼鹭島上學習,并教祭壇獨自修煉。鄧子吉出生于三明沙縣,年輕時赴魯道深造,1952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經濟系(首都研究所學生班),留在廈門大學金融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成為國家重點金融學科的學術帶頭人,為廈門大學的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經過六十多年的努力,鄧子吉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财稅專業人才。作為廈門大學三明土生土長的優秀代表,他嚴謹的教學和科研作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後起之秀。

朱曦的家鄉愛上了廈門,他從海外回來,獻身于母校。三明市有溪縣是宋代學者朱曦的發源地,他成就了非凡的事業,許多優秀人才被廈門大學錄取,成就了非凡的事業。蔣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生命科學系主任、博士生生導師林勝才就是其中之一。1984年畢業于廈門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1991年獲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91年,他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霍華德休斯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1995年,他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實驗室主任。新世紀後,他回到母校廈門大學任教,2003年12月至2017年5月,擔任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近年來,林勝才教授以細胞代謝的穩态調控為研究核心,研究了細胞感覺營養能量的機制和代謝紊亂相關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林勝才早年的成就也展現在其他成就上,比如解釋了兩種侏儒的機理。林勝才說:"小時候,我在山裡長大,長大後,我漂洋過海去學習,我一生追求的是真正的知識和真理。等我準備好了,我會回到母校教書,為國家服務,我想要的是感恩,腳踏實地地做點什麼。"

從閩石源頭到白城海岸,三明一直是廈門大學的優秀學生之一。時至今日,廈門大學校園内仍活躍着一大批來自三明族的優秀專家學者:張明清、廖全文、朱夢楠、朱任賢等教授......他們譜寫了一個學生幫助廈門沿海經濟特區發展的好故事。

石海勾根脈

"全福建師範學校-福建省立師範學校-三明學院",校長的命運,猶如紅線,牽涉到廈門大學和三明之地。鄧翠英作為最早的學生之一,赴福州考入全閩師範學校,學習四年,以最好成績畢業,1920年10月被廈門大學預備委員會推薦為廈門大學首任校長;繼全福建師範學校之後的福建省師範學校首任校長蔣琦,曾任廈門大學教育系主任;2013年6月,廈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陳曉明教授被任命為三明學院副院長。

田兆武是中國現代電化學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前校長,在永安市第一中學度過了他的中學時代。1938年5月中旬,廈門淪陷,日軍戰機頻頻攻擊榮成,福州急忙。随後,福建省政府向内遷至永安,田兆武的父親田澤恒是省政府職員,随移民來到永安,全家也去了。為了解決移民子女的入學問題,福建省教育廳在永安設立了永安省永安中學,位于永安吉山。1939年9月,學校成立二年,田兆武進入省永安中學學習6年,直至高中畢業,考入廈門大學化學系,高中三年科學總分第一名。每當提到艱難卻難忘的高中生活時,田兆武總是提醒人們,要繼承艱苦學習的精神,追求真正的知識,積極向上,決心為國家服務。

著名教育家潘茂元教授回憶說,1940年,他和三位同學為了學習,從家鄉廣東走到福建,為了在廣東學習,來到了三明永安的福建中學師範學院。雖然環境艱苦,但同學們一起努力學習,讓他難以忘懷。1941年秋,考入廈門大學,主修教育學,輔修經濟學,開啟了他的教育夢想。

山海合作的新篇章

閩山,何蒼蒼;闵海,何襄陽。新時代,廈門大學與三明加強校址合作,延續山海之戀。

2015年6月,廈門大學上司帶領團隊赴三明市開展城校合作考察,廈門大學與三明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校址合作開始了新的征程。校地合作協定簽署以來,校地共建成為"紐帶",項目研究取得"突破",有效提升了廈門大學、三明的房地産學習研究水準,有力地推動了三明的高品質發展。

作為三明唯一的大學大學,三明學院早在2010年就與廈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支援和合作關系。2017年3月,在廈門大學與福建省九城一區戰略合作2017工作會議上,三明學院作為唯一一所大學,與廈門大學簽署支援合作協定,進一步深化兩校合作關系,推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 三明學院學院學院建設與科研。近日,廈門大學和三明學院正在向福建省和教育部提出申請,将三明學院作為對口支援大學。

2019年8月1日,廈門大學上司帶領團隊赴三明市調研,參觀了福建三鋼(集團)有限公司、三明學院、永安石墨烯産業園、大田縣青航無人機産業化項目、梅雪村紅文化遺址二組等,與三明學院進行了校際交流,參加了廈門大學博士服務團服務三明當地經濟社會實踐活動研讨會, 進一步推進廈門大學與三明市合作,為"山有号召,海有回應"做了最好的注釋。

百年淵源 山呼海應——廈門大學與三明的校地情緣

今年夏天,廈門大學博士研究所學生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組深入三明市進行實踐研究

2019年11月21日,廈門大學在三明市永安市舉辦了"回歸黃裡鄉:契約檔案與社會經濟史研究"學術研讨會,紀念廈門大學曆史學家、傅一玲教授在永安發現明清盟約書80周年。多年來,廈門大學先後就三明在傳統村落保護、地方産業規劃、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研究和咨詢報告。其中,廈門大學中國問題研究所在郵溪縣南溪學院建立了廈門大學國立學院教學研究基地,促進對竹子學文化的深入研究。今年夏天,廈門大學"元盟離境"博士生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團,緊緊圍繞"青年向黨獻心,共建功勳新時代"的實踐主題,深入三明市開展實踐研究,雙腳測得紅熱土地,勇敢擔當做強國義的使命, 并向青年緻敬,沒有遺憾的才華。

近年來,廈門大學對三明市發展的支援以"新"為重點,集中于"興",主要集中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等方面的科技合作,打造新的增長極。越來越多的企業受益于廈門大學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和綜合優勢,與項目合作實施一批、落地一批。下一步,我們将在生産、教育教育訓練、教育教育訓練等方面進一步結合三明産業的發展現實,積極探索和拓展深度和廣度:廈門大學牽頭成立"福建石墨烯産業技術創新促進會",2017年,三明永安市、大田縣相關企業成為會員, 永安石墨和石墨烯工業園管理委員會第一副理事長機關;廈門大學實體科學技術學院推動與永安市政府合作,永安石墨烯工業園共同建設永安石墨烯應用工程實驗室,總投資3000多萬元,努力打造高水準石墨烯材料及省内外輻射應用研發基地;廈門大學對新材料、新技術的支援與合作,為三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與三明宏盛共同建設新型材料研發中心;福建清流縣岷山化工有限公司與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研究所聯合研發實驗室福建金林實業有限公司與廈門大學資訊科技學院共建智慧林業聯合實驗室;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與甯華悅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博士後流動站、校企實習教育訓練等方面成果豐碩......

在東部,一所著名的沿海學校。在西邊,一座綠色的山莊嚴地矗立着。百年起源中有一段戀情,山海應該再邁出一步。如今,廈門大學與三明的校園關系正在譜寫新時代最強的音響,聲音铿锵锵,震撼着山海。

(本文原載于《三明日報》2019年12月23日A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