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作者:閑說收藏

在天寒地凍的季節,

最绮麗的景觀莫過于一場彌漫的大雪。

自古以來,

雪都是文人墨客筆下描繪的對象:

文人給我們留下脍炙人口的詠雪篇章,

畫家在紙上以冰雪山水表達自己的明潔,

雖然載體不同,但心境是共通的:

也許,困頓于喧嚣的紅塵裡,

唯有一場大雪,才能安頓靈魂的躁動

淨化撫慰疲憊的心靈……

王維 《江幹雪霁圖卷》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據文獻記載,水墨雪景山水為唐代王維首創。自王維之後,曆代許多名家都熱衷于雪景山水的創作,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經典傳世之作。

五代 巨然 《雪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本幅畫構圖大緻可分為三景,主山雙峰屏立,雄巖峻險,表現出奇峰積雪霭霭幽深的北地景緻,俨然具有北宋氣度,而兩側鋸齒狀的岩塊,看似突兀奇倨,但卻有增強畫作張力的視覺效果。中景樓閣隐現山石間,客旅行於山徑上,近景則畫河岸兩側,枯枝樹石。山石皴法及造型似從披麻、卷雲皴而來,林木方面,松針尖挺,枯枝似郭熙蟹爪。

北宋 範寬 《雪景寒林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本圖以三拼絹大立幅圖寫北方冬日雪後山林氣象。畫上群山重重壁立,氣勢蒼茫,深谷危徑,枯木寒柯,隐現寺觀,山麓水邊密林數重,後有村居屋舍,一人張門而望。全畫布置嚴整有序,筆墨質樸厚重。畫家用“搶筆”筆法,密點攢簇,并參以短條子的筆道,來刻畫北方山石的質感,使畫面渾厚滋潤,沉着典雅。

北宋 王诜 《漁村小雪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畫面以白粉為雪,樹頭和蘆葦及山頂、沙腳微梁金粉,又以破墨暈梁,表現雪後初晴的輕麗陽光,這是他獨創之法。整個畫面寒汀疏林,薄積小雪,一隻隻小船和漁民張網垂釣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這漁民的勞作和整個畫面的陰冷荒寒氣氛之對比,令人玩味。後段的一片林木虬曲,雜樹以水墨點綴而成,松針用筆尖銳,重鈎,可以見出李成的影響。

南宋 梁楷 《雪景山水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該圖描畫了兩個身着白色披風、頭戴風雪帽的騎驢人穿行山谷的情景。畫面右邊的兩棵老樹,有着虬曲的枝幹和稀疏的樹葉,是梁楷以細緻的筆法刻畫出來的。畫面中部以簇點畫密林,而山體的皴筆則較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映襯下,給人以白雪皚皚之感,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荒涼蕭瑟的氛圍,堪稱南宋院體山水畫的經典之作。

南宋 馬遠《曉雪山行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此圖描寫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趕着兩隻身馱木炭的小毛驢在白雪皚皚的山間行走。山民衣着單薄,弓腰縮頸,使人感到雪天寒氣逼人。毛驢、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紋均用幹筆勾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為環境的山石以帶水墨筆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遠處山石用水墨大筆掃出。近處樹枝以焦墨鈎出,橫斜曲折富有變化,遠處用淡墨鈎出。近與遠的筆墨濃與淡效果,有着較強的畫面空間感。

南宋 夏圭 《雪堂客話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畫中描繪了雪後欲融未化時的景色,展現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蘊藏着的勃勃生機。遠景用勁利方折的線條勾勒出遠山一角的輪廓和紋理脈絡,少皴多染,以顯其陰陽向背和層次變化。坡腳則隐沒于淡墨暈染的煙岚霧霭之中。畫面左下方的景物構成了畫面的主體,山石在運用了斧劈皴後以淡墨加染,生長在岩隙之中的兩株老樹,前後掩映,如雙龍對舞。

水岸邊,有一水榭掩隐于雜樹叢中,軒窗洞開,清氣襲來。屋内兩人正在對坐弈棋,雖隻對其圈臉、勾衣,寥寥數筆,卻将人物對弈時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現出來。遠處山頂與近處枝權之上有未融化的積雪零星點綴。由于經過近九百年的氧化,絹已發黃、變暗,使得用蛤粉點染的白雪曆久彌新、晶瑩璀璨。畫面右下角為細波蕩漾的湖面一隅,一葉小舟漂于湖面之上。畫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無際,把觀者引入深遠渺茫、意蘊悠長的境界。

元 黃公望 《九峰雪霁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圖繪高嶺競立,層岩蜂起,丘壑娆峥,凍樹蕭瑟,是隆冬臘月,氣候嚴寒的山區景象。圖中山巒純用空勾,淡墨漬染。水和天空用濃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皚皚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樹用細筆勾描,樹杆如“竹根”,樹枝如“花霸”。用筆洗煉,構圖新穎,平中寓險,風格雄奇。為黃氏晚年永墨山水畫之傑作。

元 姚廷美 《雪山行旅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從布景上看,作者延續了北宋山水畫可居可遊的構圖方式,把人與山川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打破冬日山川的荒涼感。畫面上雖然運用了大量的留白與渲染,但作者精妙的筆墨和高超的藝術處理手段,依然是畫面充滿生機,即使在白雪皚皚的寒冬,山川仍然有其精神和氣魄。在筆墨技法上,山石隻用了很少的勾勒,以淡墨為主,大面積的山體是留白的,或是隻有一層淡淡的墨痕,其着重點在山陰處,從濃到淡的層層渲染,使整體山川深邃而迷蒙,山頭的濃墨苔點,也是山川更有精神。樹則主要以勾勒為主。

全圖還有一個刻畫極精細處,即溪口,它也為暗淡的冬景增添了生氣。此外,為了突出冬日景象,江面與天空都以淡墨暈染;而為了強調山頭積雪,天空的墨色有意加重,這也使整個畫面更加統一。

明 戴進 《雪景山水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此畫構圖奇峭,山峰走勢怪異,樹石堅硬,房屋瓊樓掩隐于山峰後面,與遠處的雲霞相接,很是俊朗動人。仔細看庭院的屋中有幾人正在下棋或玩耍,院中一人正在掃雪,路上一主一仆正向庭院走來,整個畫面展現了一個“閑”字。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濃,多次皴擦,層次加深,似先用濕筆,然後用幹筆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筆活而不亂,層次井然。

明 鐘禮 《寒岩積雪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季節的變化,為大自然改換面貌、增添新色,冬天時萬物凋零,呈現一片幽寂的景象,最适宜入畫。畫中白雪覆寫了整個溪岸與山峰。長松挺立在庭園中央,屋宇周圍處梅花綻開,在靜谧的氣氛中增添生氣。屋内坐着兩位秉燭談心的文人,微弱的燭光,也為幽寂昏暗的景色帶來絲絲地暖意。描畫冬景山水,最常用的技巧是“借地為雪”——即以預留的畫絹底色做為白雪,然後在天空水面與山坳處,用墨渲染,襯托白雪皚皚的效果。本幅就将濃密粗黑的線條,聚集在山石側面,使皴筆與造型狹長的岩石互相平行,讓整幅畫具有濃厚的裝飾意味。

明 吳偉 《灞橋風雪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這幅作品,描繪一老者騎驢在風雪中過橋,低首沉思。為烘托主題,景作山野懸岩,樹木凋零,風雪彌漫,河流封凍,寒氣逼人。在藝術表現上,用側鋒卧筆,線條粗簡,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頗得氣勢。

明 王谔 《寒山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此圖畫突兀雪山,巍巍峨峨。古樹盤錯,葉多凋零。山道上行旅者趱(zǎn)行。山石多作斧劈皴,間以粗筆橫斜掃擦,筆力勁健,筆觸清晰,深得宋人畫法。樹枝瓷意揮毫,筆墨飛動而剛健。樹上一片寒鴉,打破了深山的寂靜。危崖殿堂,經營亦妙。全畫氣勢宏偉,寫雪而不落俗套。在高山嚴寒之間而具濃厚熱烈的生活氣息,行筆簡潔而意境高深,可視為明代時代風格較典型的一件作品。

明 藍瑛 《溪山雪霁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畫面左上方的溪山被白雪覆寫,枝桠彷佛披上白衣,展現萬千姿态。山巅和脈嶺及岩石縫隙,則布滿了銀白色晶瑩閃爍的苔點。藍瑛在畫中運用石青、赭石、白粉不同的顔料,讓豐富的色彩交織在一起,表現雪後放晴山景瑰麗的景象。畫中央有一條小河延伸到右下方溪岸。一位穿着紅衣的文人坐在船上,望着這一片美景陶醉其中。

清 王時敏 《仿王維江山雪霁》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畫家時年七十七歲。圖上山岩有着傾斜的走向,構成奇特宏偉的山形,充滿動勢。全畫多勾染少皴紋,畫樹以細筆勾勒,設色以石綠、赭石、白粉為主,正是畫雪景之古法表現。此幅畫筆墨清潤,設色皴擦秀雅,有追法唐代青綠沒骨山水畫的抒情特質。

清 石濤 《雪景山水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此幅雪景山水冊頁,屬石濤十二開畫頁中畫法最為怪異的一件作品,天空水面以淋漓水墨塗抹,墨色翳潤,山巒皚皚白雪,用極簡括皴筆草草舒寫,筆斷意貫,氣脈成章,顯得丘壑在胸,任心所成。林木樹葉苔色,以陰陽襯貼法概寫,點中夾水夾墨,一氣混雜,如纓絡連牽,渾融透明,使整個畫面景物給人以蕭疏寒冽、沉寂明淨的意象。

清 弘仁 《西岩松雪圖》

古 畫 裏 的 雪 景

畫面以局部特寫山峰雄偉之勢,以勾勒為主,畫雪景“借地為白”,略加渲染,山石陽面留白,陰面着墨,樹木墨色較濃。構圖繁密,筆法清健,意境高古。畫面着意刻畫了象征高尚、純潔的松樹和白雪,形象簡潔,是作者精神高度淨化後的影迹,給人以偉峻、靜穆、聖潔、一塵不染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