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博館藏馬愈《畿甸觀風圖卷》首次面對公衆

作者:光明網

上海博物館館藏馬愈《畿甸觀風圖卷》首次面對公衆,引來參觀者期待滿滿,這一幕發生在昨日開幕的上博“萬年長春——上海曆代書畫藝術特展”上。“我們已經考證出,這位籍貫上海嘉定的明代宮廷畫師,與‘吳門畫派’代表人物沈周祖孫三世有交往,詩畫倡和。他的筆觸,實開沈氏畫目先風,極為珍罕。”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主任淩利中說。

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展現海上畫史鈎沉,上海博物館特别策劃舉辦“萬年長春——上海曆代書畫藝術特展”,展出将持續至9月21日。本次展覽可稱得上是一次上海的“書畫考古”,從學術視角對上海曆代書畫進行較為系統的梳理與研究,遴選相關書畫146件(組),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時間跨度自三國至現當代逾千年。

“宋元以來,文化畫漸成主流。一部文人畫史,半部與上海相關。”展覽中,觀衆将有幸得見被稱為“法帖之祖”的西晉陸機草書《平複帖頁》、明文嘉《曲水園圖卷》、元李升《澱湖送别圖卷》、劉海粟等《萬年長春圖軸》、陸俨少《勇立潮頭圖軸》等珍品,分别來自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市曆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曆史博物館)、上海中國畫院等的收藏。在“丹青寶筏”展上隻“露”出後兩米的明董其昌行書《天馬賦卷》,此次也将盡展前16米,令參觀者大飽眼福。

展覽共分四部分在上博中國曆代繪畫館、中國曆代書法館展出。第一部分“藝脈/藝術成就”,通過梳理《平複帖》、拈出“墨戲說”文人畫理論的米芾、元代上海文人畫成就、明初雲間書派與上海“吳門前淵”,以及古代畫史最後一個高峰——海上畫派,乃至近現代如黃賓虹、李叔同、陸俨少等名家之成就,闡釋海上千年書畫之藝脈與成就對文人畫史的重要影響。展覽系統地縱向回顧與總結上海曆代書畫成就,考察其美術史地位及影響,進而填補上海傳統文化中書畫藝術史的研究空白。

展覽另一大亮點是首次梳理了水系與上海人文的關系。整個元代,進入了真正确立文人畫自身輝煌價值的鼎盛期。地處太湖流域,風土宜人、水陸便利的重鎮——上海于元末成為了文人畫創作的中心地帶,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之後本土書畫的格局與文脈,更對其後的持續發展及畫史地位的不斷攀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其間發生的大規模聚“天下士”之人文遷徙,是繼三國東吳後的盛況再現。展覽第二部分“人文/地區互動”,從元代《澱湖送别圖》至明代《曲水園圖》,形象地勾畫了一幅元明以來上海城市人文的遷移路線圖,這恰與明初以後上海地理環境,尤其是以黃浦江為主的水系變遷與形成幾乎同步。同時作為江南文化兩個重鎮的上海與蘇州,随着其水系生态、地理優勢、經濟地位等綜合因素的不斷變遷,于書畫領域亦發生了兩者既共生一體,又有局部地區間此起彼伏的互動關聯。

來源: 文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