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作者:北京西單傳統文化聯盟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一年一度秋風勁,黃了銀杏,紅了黃栌。京城的大街小巷五彩斑斓起來,又到了吃羊肉的時節。

寒意漸濃,馬上就是立冬,昨天就已經約好了好友,明天一起吃頓羊肉火鍋。

想象一下,外面寒風凜冽,火鍋店裡卻是熱鬧非凡。架上一口銅鍋,點上兩盤羊肉。清水一盞,蔥姜二三,待水滾,再放上“肉淨燕支透”的羊肉,三五知己圍坐,邊涮邊飲,歡言暢叙,好不快哉。

提到羊肉,鮮美,驅寒,還滋補,在秋冬時節吃再适合不過了,如果還能圍坐一起涮着吃,那就更美了。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北京人對羊肉向來是情有獨鐘。不僅因為北京地處内陸,天氣苦寒,更是因為這裡聚居着大量的回民,他們多以餐飲為業,且廚藝精湛,羊肉的吃法不僅多樣,還極為講究。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涮羊肉是北京人的必備美食,圖為食客在東安市場的東來順飯館涮羊肉。

生活在如今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到,百年之前的京城,百姓的日常飲食中肉類其實是以羊肉為主的。1935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載:“飲食習慣,以羊為主,豕助之,魚又次焉。”據鄧雲鄉先生回憶,三四十年代時他家住在西城,記得由甘石橋到西單,大街兩旁羊肉床子有四五家之多,總多于豬肉鋪。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上世紀五十年代西單路口西南角的恒瑞号羊肉莊,據傳馬連良住在報子街的時候就經常光顧這家羊肉床子。

而涮羊肉,正是過去清真羊肉館裡主流吃法(爆烤涮)之一。

<h1 class="pgc-h-arrow-right">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h1>

關于涮羊肉的來曆說法不一,不過吃羊肉這件事本就和北方遊牧民族有很大關聯。

魏晉南北朝時期,随着匈奴、鮮卑等大量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地區,羊肉也逐漸取代了豬肉,成為六畜之首,經常出現在北方漢人的餐桌之上。《洛陽伽藍記》稱:“羊者陸産之最。”

到了唐代,李唐王室本就有着胡人血統,生活習慣也和西北少數民族多有相似之處,此外,開放的民族政策也吸引着衆多胡人來此經商或入朝為官。

由此,胡風在北地盛行,胡家酒、胡姬等等在詩詞中屢屢出現,羊肉更是作為胡家特色,走入了朱門和寒戶。羊肉的吃法也是異彩紛呈,回湯武庫、紅羊枝杖、逡巡醬、升平炙、羊皮花絲、珍郎……不一而足。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長安十二時辰》中雷佳音扮演的張小敬,剛出獄第一件事就是去西市吃水盆羊肉,而且一吃就是兩盆。

到宋代,曆代皇帝更是出了名地愛吃羊。宋神宗時期,禦膳房每年都要消耗40多萬斤的羊肉,平均每天要殺10隻羊。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宋真宗時期,每天宰殺的羊已經達到了350隻……

遼金元時期,尤其是元代,回回遍天下,大都城内更是聚居着許多回回人,都是朝廷新貴或富商大賈。蒙古人和色目人都愛吃羊肉,據元代宮廷飲食全集《飲膳正要》中聚珍異馔門”記載的菜品,總共96道,有73道是以羊肉作為主料或者輔料,占了3/4還要多。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飲膳正要》聚珍異馔門第一章,圖中三種湯原料都包含羊肉,圖源孔夫子舊書網。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普遍認為,涮羊肉便是起源于元初。

最初,蒙古人雖說愛吃羊肉,不過做法大多粗放,主要是清炖或是炙烤。

忽必烈率軍南下遠征,人困馬乏饑腸辘辘之間,想起家鄉的清炖羊肉。哪成想,眼看着火剛燒上,羊也宰了,敵軍便已逼近,戰士們哪能空着肚子上陣殺敵呢?

情急之下,廚師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裡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

于是,這種既友善又美味的做法逐漸在流行開來,并被忽必烈賜名“涮羊肉”。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花市附近的羊市口自明代起就是宰殺與銷售生羊的集散地。圖中驢車背後可見羊市口“上三條胡同”的牌坊和寫有“羊肉老鋪”的招幌。

羊肉火鍋真正出現在記載之中,已到了清代,清宮禦膳食譜上就有“野意火鍋”這道菜。乾隆帝對火鍋是真愛無疑了,他曾在乾清宮辦了530桌火鍋席以宴請宗室,盛況空前。嘉慶帝登基時(1796)曾舉辦“千叟宴”,這一次便動用了銀質、錫質和銅質的火鍋共1550個。應邀品嘗者達5000餘人,這是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

而後,涮羊肉逐漸流傳到民間市肆,在清真館裡盛行。徐淩霄《舊都百話》雲:“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别風味。”

<h1 class="pgc-h-arrow-right">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h1>

說起涮羊肉,第一個想起的便是清真老号東來順,有着“中華第一涮”的美譽。但在東來順之前,涮羊肉更為有名的則是來自一家漢民館子——前門外“八大樓”之一的正陽樓。

曾有詩雲:“醇香好酒白手起家,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民國年間擺設國宴,前門食堂日夜通吃。”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正陽樓飯莊位于前門外西打磨廠,創辦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老闆孫學仁的父親,人稱“孫小辮”,來自山東掖縣,因家鄉大旱,來京城謀生。因京城當時開飯館的多為山東人,給了他很多關照,幾年下來,孫小辮在前門大街路東開了家小酒攤。因為貨真價實,生意日漸興隆,十四五歲的孫學仁也來幫忙。爺倆苦心經營三十年,用攢下的錢盤下了肉市街一家二層樓的小酒館,改名正陽樓。想要借正陽門之名,讓自己的買賣像正午的太陽一樣興旺不衰。

開業之初,正陽樓雖說是酒館,但其下酒菜除了煮花生、煮蠶豆、玫瑰棗、炸排叉羊頭肉、豬口條等,秋天的蒸螃蟹可謂久負盛名,秋冬的烤、涮羊肉更是一絕。

據傳,正陽樓的涮羊肉在選料、刀工、湯底和調料上都頗具特色。比如,店内所用的羊肉是從張家口買來的小羊,在自家羊圈中養肥之後,進行屠宰。羊肉必須用冰塊壓住,既能保鮮,又去除肉中的血水和腥膻。

正陽樓的廚師來自山西,刀法頗為精湛,二兩羊肉能切出20片,肉片薄如蟬翼,長短一緻,且肥瘦紅白相間,可以在盤子上看見肉的自然花紋。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手切羊上腦

其羊腰子的橫切法,還是在皇族後裔溥隽的指點下學會的,這來自于清廷禦膳房的刀工,切出的腰子,薄大美觀,入水即熟,别有滋味。

夏仁虎撰寫的《舊京瑣記》中亦有記載“北京肉市之正陽樓,以善切羊肉名,片薄如紙,無一不完整。”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手切羊裡脊

為了滿足不同口味,正陽樓還将不同部位的羊肉分開擺放,這也是開了京城的先河。愛吃肥的,可以選擇“三大岔”,肉色一邊白一邊紅;愛吃瘦的,有“黃瓜條”,純紅肉;至于喜歡半肥半瘦的,則有“小三岔”,兩頭紅中間白。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黃瓜條,幾乎全是瘦的,口感卻十分柔嫩

在正陽樓吃涮羊肉,講究佐料全,有小磨香油、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醬油、米醋、鹵蝦油、辣椒油、花椒油、料酒、糖蒜、白菜、香菜、酸菜、粉絲等近二十樣。火鍋裡還要放上鮮蘑、川冬菜、羊尾巴油、鮮鲫魚和蔥姜,火煨鮮湯最是一絕。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肉好、片薄,作料全,湯又鮮,正陽樓的涮羊肉在整個京城都是數得上号的。

因為掌櫃孫學士交遊廣泛,曾于1923年任北京商會會長。因而當時很多軍政界要人經常光顧正陽樓,有時國宴也在此舉行。

可惜的是,時局混亂,正陽樓卻沒能幸免。《舊京竹枝詞》曾寫道:“烤涮羊肉正陽樓,沽飲三杯好澆愁。幾代興亡此樓在,誰為盜跖誰尼丘。”掌櫃的孫學仁和堂弟鬧了沖突,家業分散,正陽樓飯莊自然也遭受了不小的影響。再加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安市場内東來順涮肉館的掌櫃,又花了大價錢挖走了正陽樓的兩個頂尖的刀工,正陽樓的買賣元氣大傷。

随着炮火的肆虐,1942年,正陽樓不得不關門歇業,這一關就是四十年。直到1984年12月30日,才又在前門外重新開張。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80年代的正陽樓飯莊

不過,由于地處前門,客流量大,快餐比較受歡迎,于是店裡一樓一半快餐一半炒菜,不過兩年後便堅持不下去,改成了全部快餐。

1992年,正陽樓整修一新,模仿了洋快餐的經營模式,搞起了京城第一家“中式快餐”。紅面灰色的玻璃鋼固定桌椅,底下冒熱氣的一格格不鏽鋼餐台能裝下20多種菜。

這隻是飯莊的一樓,二樓則是經營正陽樓的傳統菜品,于1992年和1999年分别恢複螃蟹宴和涮羊肉,并研制開發新菜品。

可惜的是,如今您要是再在北京城裡找正陽樓飯莊,已經“查無此人”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h1>

跟正陽樓比起來,東來順應該說是後來者居上。

東來順的創始人名為丁德山,是位回民,最初在東安市場擺攤叫賣清真小吃豆汁、扒糕。幾年後,丁氏兄弟立鋪挂牌,取“來自京東,一切順利”之意,正式挂起“東來順粥攤”的招牌。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1912年東安市場失火,粥棚被焚。市場重建後,丁德山在原處建起了三間瓦房,改招牌為“東來順羊肉館”,開始隻是做一些羊湯、羊雜碎等,後來又把“涮羊肉”引進了店堂。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闆丁德山重金從正陽樓飯莊挖來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廚,幫工傳藝,還對不同産地、不同部位的羊肉的切肉手法做了詳細的規定。

再加上東來順所用的羊肉本就鮮嫩,切出來的羊肉片鋪在青花瓷盤裡,透過肉能隐約看到盤上的花紋,久而久之,在東來順吃涮肉,看師傅們切肉成了一景。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東來順羊肉館也是以吸引了無數食客,達官貴人、文人墨客也常出入于此,比如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國畫大師齊白石、平劇大師馬連良、張君秋等等。

從古樸的紫銅火鍋,到紅白相間的羊肉片,再到香濃清淡的口蘑湯,無一不誘惑着食客拿起筷子涮上一涮,一涮即熟,久涮不老,再澆上可口的調料,吃起來鮮嫩爽口,食而不膩。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如今,東來順已是全國聞名的涮肉館,過去的一些程式也都有了簡化。比如壓肉排酸的過程,隻需要在零下5度的冰櫃裡放置12個小時即可。比如過去都是人工切肉,如今則是被機器取代,手切隻占一小部分。隻有一些老餮,還會點手切羊肉,再講究點的,還會按照部位來點肉。

如今,羊肉火鍋早已成為我們日常聚會的首選。在感受羊肉的同時,不妨也人們也品味一下曆史上那些和羊肉相關的奇妙往事。

關于涮羊肉,您還知道哪些故事?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 end ·

緻謝和聲明

本文圖檔部分源自網絡,侵删。

參考文章

[1] 許志绮,幾代興亡——正陽樓,北京工商,2002

[2] 正陽樓:一脈煙火守天壇

[3] 汪朗,京城羊肉爆烤涮

[4] 北京傳統文化聯盟,為什麼老北京銅鍋涮肉涮的是羊肉?2019.12.05

[5] 北京傳統文化聯盟,油坊胡同 不僅藏着油鹽醬醋 也曾見證北京雕漆行的興衰,2020.10.22

[6] 新民周刊,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沒什麼事兒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2017.10.06

[7] 凱風智見,饕餮 | 羊蠍子與蘇東坡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觀音寺街 大栅欄的另一面“龍脈”上的商業街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觀音寺街老字号雲集 他們背後都有什麼故事?

立冬了,吃頓羊肉火鍋吧涮羊肉:羊肉鍋子 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正陽樓:醇香好酒白手起家 螃蟹涮肉享譽京城東來順:百年炭火 清真涮肉

觀音寺街申請式退租,這條大栅欄的老商街将何去何從?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北京傳統文化聯盟”了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