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黃闆”的“綠色賬”

作者:安青網
“小黃闆”的“綠色賬”

徽州區謝裕大茶博園裡插滿了小黃闆。 樊成柱/攝

記者劉晨

春雨初歇,遠山的鳥兒啁啾鳴啭,山間缭繞的雲霧輕盈起來,盈滿雨珠的茶園從山與天交界處一直鋪陳至半山腰。遠遠瞧去,一片又一片小小的“誘蟲”黃闆疏密有緻地點綴在綿延的茶園裡,與山腳田野裡金黃的油菜花遙相呼應,恰似給大山披上了一件綴滿金珠的翠綠色大氅。

“茶樹頂部離黃闆底部距離控制在10-15公分,扡插位置要靠近茶樹,這樣才能有效殺滅害蟲。”

“我曉得了,你看一看,這樣對了嗎?”

在歙縣溪頭鎮汪滿田村高山茶園裡,歙縣歙茶産業發展中心農藝師莊琳芳正手把手傳授村民汪勝仙扡插黃闆的技術要領。

“這其實就是一張黃色粘蟲闆,是近年來發展較為成熟的一種綠色防控技術,其原理是利用昆蟲的趨黃性,引誘害蟲并将其粘在粘蟲紙上,可誘殺小綠葉蟬、黑刺粉虱等茶葉害蟲,效果很好。”莊琳芳示意記者看茶園裡的小黃闆,隻見一片片小小的黃闆上粘了不少茶葉害蟲。“目前正值茶園管護關鍵期,要搶在小綠葉蟬發生期把黃闆扡插完成。”

我市有80萬畝茶園,70萬茶農,茶葉是廣大農民特别是貧困山區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茶産業高品質發展牽動着每一個茶農的心,是事關民生的大事,抓好茶園綠色防控是守好品質安全關,確定茶産業高品質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2020年初,我市出台《推進茶園綠色防控實施方案》,以病蟲害預測預報為依據,在全市39個重點産茶鄉鎮、239個村和6個企業基地先行先試,推廣“粘蟲黃闆+生物農藥+生态農藝”模式,推進茶園綠色防控面積40萬畝,配送和插放黃闆1605萬張。

溪頭鎮作為“滴水香”名茶的核心産區,經過一年先行先試,成效如何,茶農最有發言權。立竹竿、綁黃闆、撕覆膜,一招一式越發專業的汪勝仙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一畝地買黃闆要10塊錢,再加上人力成本等,總共花費50塊錢左右,比起以前一畝地起碼少花了100塊錢,黃闆回收還有錢,1毛1片,你講插黃闆是不是又省事又省錢呢。”

按照《方案》,每畝地茶農隻需承擔10元成本,超出部分由市、縣一比一配比兜底。“去年,我們在10個鄉鎮12.2萬畝茶園開展試點,累計投入150萬元用于黃闆的采購補助、配送和回收等環節,今年計劃投入460萬元在全縣28個鄉鎮開展全域茶園綠色防控。”歙縣歙茶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江穩華說,去年通過綠色防控,茶農投入減少,茶葉品質增加,全縣一産産值增加4000萬元,茶農人均增收200元,今年預計全縣一産産值增加6000萬元,茶農人均增收300元。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近年來,随着人民群衆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消費結構的加快轉型,人們對食品安全空前關注,越來越青睐綠色有機食品,生态茶、有機茶已經成為市場競争的重要賣點。我市是重點産茶區和名茶産地,目前茶葉産量占全省三分之一,茶葉出口量占全國14%,但出口到歐盟及日本等地區份額較少。可喜的是,推行一年多的茶園綠色防控讓主營出口的茶企看到了新機遇,找到了新方向。

休甯縣商山鎮是我市重點産茶鄉鎮,也是省茶葉加工産業叢集專業鎮,黃山市友宸茶業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裡。

2018年友宸茶業作為重點招商引資企業落戶商山,當年底就建成投産,次年出口額躍居休甯縣第一。該公司主營精制成品茶包裝銷售,現有外銷茶小包裝連續化流水生産線7條,2020年累計出口茶葉5750噸,産值2300萬美元。“黃山是我們茶葉主要收購産區之一,當地政府推廣茶園綠色防控以來,收購茶葉的品質大大提高,特别是出口農藥殘留檢測通過率大大提升,這讓我們對公司産品進入歐洲市場充滿信心。”副總經理葉仰軍高興地說,“今年截至目前産值已經超過700萬美元,預計全年産值将達到3000萬美元。”

經過一年的試點示範,越來越多的茶農接受并采用“粘蟲黃闆+生物農藥+生态農藝”模式,茶園綠色防控取得了積極成效。去年以來,我市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持續低溫等不利影響,統籌推進綠色防控、品牌宣傳等,全年茶葉産量4萬噸,一産産值38.8億元,分别同比增加3.1%和6.3%;茶葉全産業鍊産值150億元,比上年增加8億元。

試點區域實踐證明,推廣茶葉綠色防控是茶葉增産提質、茶農節本增收的有效路徑。

今年,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強推進、三年見成效”的工作安排,我市将在全域全面鋪開茶園綠色防控,通過市、縣區、鄉鎮(企業)、村組四級教育訓練架構讓每一戶茶農都了解茶園綠色防控基本常識,掌握誘蟲黃闆、生物農藥和生态農藝等防治實操技術;健全完善市、縣、鄉鎮和村四級病蟲測報網絡,確定精确監測預警、精準防控時機、精細防控政策;加快建立市、區縣、鄉鎮、村四級茶長制和企業茶長制,確定全域綠色防控工作落地見效,力争3-5年内,全市茶園綠色防控主推技術到位率達100%,防控效果達85%以上,實作化學農藥零使用,茶樹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内,把“生态賬”算得清晰又長遠,讓“經濟賬”既有品質又亮眼。資料顯示,去年我市茶園農藥使用量大幅減少,試點鄉鎮農藥配送量下降31%。

“通過強化監測預警、教育訓練指導和行政執法,把綠色防控寫進村規民約等措施,有效帶動茶葉增效、茶農增收,把黃山茶打造成生态茶、有機茶的代名詞,進一步提高黃山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市茶葉辦副主任汪文俊說。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家俠建議,“目前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主要是在監測預警基礎上,運用生态農藝、理化誘控、生物防治內建技術來進行控制。黃山茶園裡的黃闆屬于理化誘控措施,在使用過程中,它對小綠葉蟬、黑刺粉虱具有一定的誘殺效果和防控作用,但當蟲口數密度特别高的時候,還是要借助一些植物源、生物源藥劑加以防控,以減少茶葉産量損失。”

此外,在全域推進茶園綠色防控的同時,我市還将在全市40%的菊花重點種植區域先行試點菊園綠色防控,項目涵蓋5個區縣39個鄉鎮,預計4月上旬開始配送,根據不同品種生長周期節點組織插放。

一片“小黃闆”背後,是多年來傳統觀念的革故鼎新,折射出黃山茶人刀刃向内的決心和勇氣,堅守品質的初心和底氣。黃山茶,未來可期。

編後:良好生态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财富。對黃山而言,最大的優勢在生态,最大的資源也在生态,優良的生态環境是我們發展茶産業的“金飯碗”。隻有遵守生态自然規律,禁用化學農藥,綜合運用實體防治、農業措施和生物防控措施開展茶園綠色防控,保護生态環境,使得茶園生态回歸良性平衡,才能生産出生态茶、有機茶,茶葉才能賣上好價錢,我們的“綠水青山”才能變成“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