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天談吃---訪湯來到“小桃園”

作者:俊俊導食
楚天談吃---訪湯來到“小桃園”

吃貨們,這裡是武漢地區最具有潛力的美食類今日頭條自媒體平台,禦姐蘿莉歐巴桑,屌絲正太高富帥。你想要的,這裡都有!

一般說來,到一個城市遊覽觀光,可以有兩處使人流連:玩的一處加吃的一處。玩的處所或是風景特别的好,悅目賞心,怡人情懷,既可以是奇雄險峻,也可以是纖秀清幽,總之是在乎于山水之間,在乎于建築之美;吃的處所則多了些講究,通常應該去品評能代表一個城市特點的風味特産一飽口福,才算領略了這個城市的民風民俗。從這個意義上講,“吃”同“看”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兩者都能得到文化上的愉悅,不同的是“吃”,除了能一飽眼福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與享受外,還能得到口腹之欲的享受,換句話說,享受某一城市的風味美食,還給人帶來了參與的樂趣。基于這一點,到武漢來遊玩的外地遊人,若來武漢觀光,很少有不到“小桃園”煨湯館作一番造訪的。

早年的武漢并不是一個旅遊目的地城市。在全國旅遊一盤棋的大概念裡,武漢因了交通優勢,充當了各個旅遊目的地之間的中轉樞紐。有人調侃武漢能“看”的風景名勝加起來也就是“兩菜一湯”:武昌蛇山黃鶴樓、漢陽歸元寺和東湖;能“吃”到風味的鄂菜菜肴,也隻有“兩條魚、一棵菜、一罐湯”,兩條魚是指“大中華的武昌魚”、“老大興的燒回魚”;一棵菜是指炒洪山菜薹;一罐湯是指“小桃園的煨雞湯”。“兩條魚、一棵菜”筆者已有專門的篇什予以記叙,本篇談的是“小桃園的雞湯”。

楚地飲馔習俗,十分講究喝湯。尤其在農村鄉裡,哪家農婦不伺養幾隻母雞呢?制作簡單的煨雞湯,也就成為平常招待貴客的最佳食物,主家早早知道有客人要來,便殺了母雞,拔了毛,剁成塊,加點鹽,放進瓦罐,蓋上蓋,将瓦罐擱在竈火裡邊,然後扒些燒過的竈間草木灰,偎在瓦罐旁邊,煨的時間四、五個小時不等。客人到了,主人從竈間端出煨好的雞湯盛給客人,讓客人趁熱吃雞肉喝雞湯,這叫一熱三鮮。在武漢周邊鄉下的風俗,新女婿上門是必喝雞湯的,且一定要吃下兩隻雞腿,不得推辭。請女婿喝湯,不僅是丈母娘的待客之道,其實暗含有考察女婿待人處事能力的意思,丈母娘可以從未來女婿吃雞喝湯的吃相等細節上,觀察到其家庭教養、家境好壞等多種資訊。有的女婿吃相不好,拈起雞肉大口大口地食,端起湯碗就喝,則往往會出醜,滾燙的湯和雞肉不是很好入口的,是以武漢有一句諷刺吃相不好的毛腳女婿的話:“煨湯不出氣,燙死苕女婿”,謂即該女婿不是很靈光,處事不算周全。

悠久飲食習俗的沿襲與傳承,使得煨湯成為武漢人飲食的一大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喝湯”就是“請客吃飯”的代名詞,甚至有“無湯不成席”、“無湯不請客”、“無湯不恭敬”的講究。可見,煨雞湯在武漢人的生活中所占地位非同一般。

以煨湯為其特色的“小桃園”餐館,正是武漢煨湯特色的具象展現。

“小桃園”距今已有60多年的曆史。“小桃園”的創始人一個叫陶坤甫,一個袁得照。陶、袁兩人原本是漢口天主堂醫院的廚工,1938年冬日本轟炸漢口,醫院被炸毀,兩人隻得自謀出路。陶坤甫在蘭陵路的廢墟上找了塊空地,搭了個小棚子賣豆漿、糯米包油條等小吃。袁得照也跟過來炸面窩。兩個人的生意清淡,隻能艱難維持生計。離蘭陵路不遠的大智路有家賣八卦(烏龜)湯和牛肉湯的小店生意不錯,兩人尋思,武漢人喜歡喝湯,想效仿别人開間湯館,于是,兩人決定兩張桌子一合,兩方竈台一并,合夥賣起了牛肉湯和八卦湯。陶坤甫在醫院做廚工時,對煨湯頗有研究,兩人在材料上下了功夫,所進牛肉、烏龜都要求十分新鮮,做法也極其講究。武漢淪陷後,陶、袁兩人的小棚子奇迹般地存活下來,來此喝湯的人越來越多,小棚子外常有人排隊等候。陶、袁兩人的湯館煨湯好喝,卻一直沒有一個名号。有熟客建議湯館豎個招牌,友善客人認門,陶、袁兩人一合計,決定仿照《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以兩人姓氏取名,因他們隻有兩人,就想另加一個“小”字,而“小”字隻有3劃,怕生意隻做能做3天,便改成有13劃的“筱”字,這才有了“筱陶袁”的店名。“筱桃園”的招牌一挂就是幾十年,後來,有人嫌“筱”字不好認,人們又把“筱”改為“小”,故名為“小桃園”,店名也就沿襲至今。

“小桃園”煨湯聞名于世,其實得益有王銀生這樣一個煨湯專家坐鎮。來“小桃園”訪湯的人,最得意的事也就是喝着雞湯并能觀看制湯的過程,尤其是能親眼見到名師王銀生親自上竈,那自然會使你喝的湯平添幾分味道。看王銀生烹制雞湯确是一件趣事。選用湖北省黃陂、孝感地區産的黃色老母雞宰殺去毛,去掉頭、腳、内髒(隻留肫、肝、心),用清水洗淨,斬成約長方型小塊。蔥白洗淨,姜塊拍松。鍋置旺火上,加熟豬油燒至八成熱,放入蔥白、姜塊炒出香味,再放入雞塊、肫、肝、心、料酒、精鹽爆炒至香氣撲鼻呈黃色時,盛入瓦罐中,一次加足加清水,置旺火上煨開,再改用小火上慢慢煨炖,待湯汁濃稠時即成。王銀生似乎在變摩術,要不了一個時辰,黑色的瓦罐裡盛着黃亮亮的雞湯,就能上桌飨客了。沒有氤氲的熱氣,隻有誘人的淡黃油色,慢慢地喝了一口,湯很鮮美,有正宗土雞湯的香味,如果是用人工伺養的雞,斷然煨不出這種成色。喝上三、五口,那滾燙鮮美的湯便安撫了舌頭,暖了胃,口腹之欲一齊得到享受了。

消息閉塞的計劃經濟年代,憑借口耳相傳,“小桃園”曾經風光無限,《武漢市志·商業志》記載着當年流行的一句話——“不喝小桃園雞湯,枉到武漢來”,就是當年“小桃園”聲名巨大的最好說明。即令是在飲馔品種百花齊放的今天,訪湯來到“小桃園”,無論是從品嘗美食的角度上講,還是從考察市井民俗的角度上講,外地旅遊者到“小桃園”喝湯,都不會是白跑一趟沒有收獲吧!

楚天談吃---訪湯來到“小桃園”

由吃而生,道出文化

——《楚天談吃》出版發行

《楚天談吃》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是作家、美食評論家曾慶偉先生寫的一本關于湖北飲食文化的随筆集,按湖北省烹饪酒店行業協會會長張賢峰的評價,《楚天談吃》是一本“不是故事的故事,不是菜單的菜單,不是典故的典故”的好書;中國烹饪大師盧永良一貫主張,“要做有故事的菜,做有文化的菜”,讀了這本書,你可以具體了解飲食裡面的那些事,開卷有益,做菜有益。

楚天談吃---訪湯來到“小桃園”

轉載請注明:湖北省武漢市今日頭條自媒體#俊俊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