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葉聖陶主張抄書?#新父母晨誦#(對話葉聖陶)6月25日 抄書

作者:朱永新教育觀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

#新父母晨誦#(對話葉聖陶)</h1>

</h1>

為什麼葉聖陶主張抄書?#新父母晨誦#(對話葉聖陶)6月25日 抄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月25日 抄書</h1>

一目十行下,或吞囫囵棗;一字莫遁逃,還是抄書好。陶不求甚解,豈謂竟草草?何由莫草草?抄書徑可蹈。提筆意始凝,并驅手共腦,徐徐抄寫之,徐徐事究讨。細嚼得真味,精鑒乃了了,瑾瑜固惬心,瑕亦辨微小。此際神完固,外物歸冥邈,罔覺漸移晷,不聞當窗鳥;佳境良難狀,其甘隻自曉。同好且過我,詩成寄伯老。

——《抄書》,載《葉聖陶集》第8卷,第322頁。

螢火蟲新語

主持:朱永新

抄書,是一種特殊的讀書方式,又稱抄讀。有人曾經研究發現,在我國中學國文課本中,入選文章特别多的作者中,就有好幾位是喜歡抄書的。如蘇東坡就曾經抄過《漢書》《唐書》等,并經常鼓勵别人抄書。魯迅抄書範圍更廣,關于草木蟲魚方面就抄過《野菜單》《釋草小記》《釋蟲小記》《茶經》《耒耜經》《五木經》《謝承後漢書》《晉書》《台州叢書》和《易林》等。為校注《嵇康集》,還将其工工整整地抄了三遍。毛澤東也将《曾國藩日記》《西洋倫理學史》和《離騷》各認真抄了一遍。抄書的效果為什麼好?葉聖陶認為這是既動手又動腦,手腦并用,注意集中,意凝神聚,不會像讀書那樣一目十行,隻能慢慢逐字逐句地寫。這樣自然印象深刻。對于抄書,我自己也有體會。國小時喜歡普希金的詩歌,就恭恭敬敬地用了一個筆記本抄了滿滿一本。後來碰到喜歡的文字,總喜歡摘抄下來。這些東西,慢慢地就注入自己的血液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