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減”家教篇十九·張湯家族(四)安世、延壽、勃、臨四代富貴

作者:沣薮翁

前面我們講了風揚跋扈、目中無人、到處樹敵的張湯,又講了小心翼翼、謹小慎微、恭恭敬敬、兢兢業業的張湯的兒子張安世。張湯橫死,張安世不但善終,還被圖形麒麟閣,位居第二,名垂青史。那麼張安世的後代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是會像張湯還是像張安世呢?

“雙減”家教篇十九·張湯家族(四)安世、延壽、勃、臨四代富貴

一、張延壽辭封

張安世的封國在陳留,在魏郡也有封邑,每年的收入有一千多萬。張安世死後,漢宣帝命張安世之子張延壽繼承侯爵。張延壽繼承侯爵之後,覺得自己沒有立下多大功勞,也沒有多麼高尚的品德,自己沒有能力享受這麼大的封邑,沒有福氣享受這麼豐厚的收入,便上書請求削減封地。同時,還讓他過繼給叔叔的弟弟陽都侯張彭祖,向漢宣帝表明自己真心想削減封邑的誠意。

漢宣帝深受感動,認為張延壽有謙讓之德,便下令将張延壽改封到平原郡,把他的兩塊封地合并為一個。面對張延壽要求削減封地的請求,漢宣帝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封邑内的戶口數量不變,把租稅減半——這樣,既能滿足張延壽的謙讓之心,又能展現漢宣帝對舊臣的關照之意。

張延壽去世後,被谥為愛侯。

“雙減”家教篇十九·張湯家族(四)安世、延壽、勃、臨四代富貴

二、張勃知人

張延壽的兒子張勃繼承侯爵,在朝廷為官,做散騎谏大夫。漢元帝繼位之後,下令讓諸侯們舉薦人才,張勃推薦了陳湯。後來因為陳湯做了錯事,觸犯了法律,作為舉薦者的張勃受到連帶責任,被削去了二百戶的封邑。恰巧張勃在此時去世,便被漢元帝賜谥号為缪侯。

後來陳湯在西域立下赫赫戰功,世人到此時才知道,張勃有知人之明。

(陳湯,可能大家都不清楚,可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想必大家耳熟能詳,這句話就是陳湯所說。)

“雙減”家教篇十九·張湯家族(四)安世、延壽、勃、臨四代富貴

三、張臨謙儉

張勃死後,他的兒子張臨繼承爵位。張臨同樣具有非常好的品德——謙恭、節儉。每當張臨上朝,登上朝堂的台階時,就經常感歎:“桑弘羊、霍禹,我應當深以為戒啊!”(霍禹,即霍光的兒子。桑弘羊、霍禹都層位高權重,但也都是因為謀反罪而被滅族。)——這是他的謙恭。

張臨臨死的時候,把自己的家産分給宗族之人以及老朋友,同時還立下遺囑,不讓厚葬,隻能薄葬,而且還不讓後代給他起墳頭。——這是他的節儉。

從張安世開始,由于張家世代承襲侯爵,而且曆代都有令人稱頌的優良品質,由于張家名聲在外,是以張純還娶了漢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事情,張家一下子攀龍附鳳,成了皇親國戚了。

“雙減”家教篇十九·張湯家族(四)安世、延壽、勃、臨四代富貴

四、昭示

張安世之後的三代人,受張安世的影響,都有令人欽佩的美好品德,也正因為這樣,才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從張安世到張純,張家四代人都能永保富貴,特别是到了張臨的時候,還取了公主為妻,張家可謂盛極一時。可見,張安世作為榜樣,通過自己諸多傳世的優良品質,以身教的方法,影響着他的後世子孫。

當漢宣帝接受魏相的建議,要任命張安世為大将軍時,張安世堅決推辭,說自己能力不足,最終,在張安世的堅持下,漢宣帝任命張安世為大司馬車騎将軍,領尚書事;後來張安世覺得自己和兒子都做了大官,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為了自保,先是請求漢宣帝讓他的兒子外出做官,後來又把全家的俸祿推辭掉。——這兩件事深深地影響了張延壽,才讓張延壽做出了辭封之舉。

張安世為國家舉薦人才,被舉薦者想要去拜訪緻謝,卻被張安世認為這是私底下拿着國家的官員名額做買賣,斷然拒絕,并與之絕交;有人向張安世抱怨自己勞苦功高,很久得不到升遷,張安世口頭上不說,暗地中卻進行調查,發現這個人确實如自己所說,不久之後,此人便得到了升遷。——這兩件事同樣影響着他的孫子張勃,才讓張勃有識人之明。

張安世剛到尚書省工作時,處處小心謹慎,即便休息日也不外出遊玩;又因為忠厚老實,被封侯,做了霍光的副手,從此他的人生猶如開挂一般,扶搖直上;當霍光的兒子霍禹因謀反被滅族時,因為張安世的孫女嫁給了霍家,他為此日漸消瘦,最終以自己的謹小慎微獲得了漢宣帝的特赦,是孫女免于一死,他自己也與霍家撇清關系,沒有受到牽連;他雖然位高權重,家族炙手可熱,可張安世不為所動,依舊過着簡樸的生活。——以上四件事,對他的曾孫張臨影響深遠,才讓張臨既謙恭又節儉,并且憑借張家曆代積累的功勞苦勞,最終迎娶公主,盛極一時。

張家的後世子孫,既以張湯為反面例子,也以張安世為正面榜樣,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他們家族的興盛與傳承,實在是值得我們當今的社會、家庭好好學習與反思。那麼是不是他們家族就這樣一直昌盛下去呢?他們家族當中會不會出現一個“不聽話”的另類呢?萬一出現這樣一個另類,是否會斷送了他們家族的繁榮與名聲呢?敬請期待。

——本文史料來源《漢書·張湯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