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肚縮水實為操作規程"縮水" 這一提醒來得及時

作者:經濟日報

海底撈的毛肚最近上了熱搜,因為一位顧客到店用餐,點了一份200克的脆脆毛肚,可上菜後一稱,隻有138克。72元的毛肚,少了三分之一。一時間,質疑海底撈缺斤少兩的聲音泛起。

去年,筆者曾去過海底撈後廚,知道他們已實作成品菜工廠直配,即大部分菜品在工廠加工裝盤,冷鍊配送到店,客人點單後門店直接開蓋上桌,從品質到分量都是統一标準。不過,當時并沒有留意毛肚。

毛肚縮水實為操作規程"縮水" 這一提醒來得及時

這次再到後廚、直奔毛肚,還真瞧出了眉目——原來,海底撈各門店用的脆脆毛肚均由指定工廠生産。成品泡在原液裡以大包裝形式配送,到店後開袋取出,過一遍冰純淨水再稱重、裝盤、上桌。毛肚是泡發物,不能離水太久,否則就會縮水變幹。是以,海底撈要求現點現裝盤,高峰期可提前裝盤,但須30分鐘内上桌。另外,按照管理規範,早晚班交接時需重點介紹菜品情況,哪些已沽清、哪些要促銷,得明明白白記錄在案。

然而,當天涉事門店早班從業人員深夜12點交班前,違反操作規範提前裝盤了,放進保鮮櫃後沒有跟夜班交接;而夜班也沒有按要求認真清點接手的菜品。淩晨4點消費者點餐後,這份縮水毛肚被端上桌,引起了争議。

說到這裡,事情就基本清楚了:海底撈的毛肚縮水,是因為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縮水”了。雖不是故意缺斤短兩,但操作規程“丢三落四”同樣是食品餐飲企業的大忌,許多食品安全問題就是由一點漏洞、一次不經意導緻。

食品安全無小事,品牌企業更要時刻謹記。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加強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監管的通知》,強調食品企業總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有效發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作用,督促門店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等。

結合近期大潤發的臭肉、胖哥倆的死蟹、紫燕百味雞的活老鼠等事件,可知這一提醒來得多麼及時。海底撈等品牌企業大多是連鎖企業,門店越多、人員越多,可能出問題的環節就多,影響的消費者也多。而且,品牌企業自帶熱搜體質,往往旗下某個門店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全網關注,對品牌造成負面沖擊。

另外,連鎖企業實力雄厚,與夫妻小店相比,更有條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探索保障食品安全的新技術。比如海底撈就有智慧餐廳,85%的菜品由生産線直發門店,盤底還有晶片,記錄菜品名稱、出廠時間、入庫時間等。菜品到店後,由機器手取餐、補菜,還會提示保存期限。這種技術顯著減少人的介入,從實踐來看,這樣更有利于食品安全閉環管理。如果能推廣,縮水毛肚可能就不會出現在消費者桌上。

毛肚事件受到關注,多地市場監管部門深入當地海底撈門店督查。監管部門表示,今後一家門店有問題,同品牌所有門店都要強化許可審批,增加日常檢查、抽檢頻次。嚴是嚴了點,但食品安全是1,服務、營銷都是後面的0,沒有這個1,0再多也是枉然。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 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