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食物的謎語——《小森林 冬春篇》

作者:經典電影推薦官
食物的謎語——《小森林 冬春篇》

也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小森林吧。

我爸的弟弟,就是我叔,前年在山上開墾了一塊地,不作他用,就是種菜。為了看顧好他的菜地,他每天清晨都爬上山,如果下雨路難走,他就開車從山路上過。開墾好地花了他快一年的時間,我看到他每次去山上都會帶兩雙鞋,因為泥地總是把鞋弄髒,他不能穿着髒鞋去上班。

有一天我爬山遇到我叔。遠遠地,我看到他正在地裡除草。這時候,幾個大人帶着小孩從菜地邊路過,孩子好奇地蹲在菜地邊,看着我叔。叔看到孩子,便拿起剛收好的一捆青菜,遞給家長,說:我種的,你們帶回去嘗嘗。

送菜的時候,叔笑眯眯地看着孩子,語氣裡透着一股憨厚的自豪。

大人們收下菜,對孩子說:快謝謝人家!孩子說:謝謝農民伯伯!

大人們都笑了:他可不是農民伯伯!

食物的謎語——《小森林 冬春篇》

我叔是個小城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平日裡話不多,他經常摘下眼鏡放在桌上,然後悶聲抽煙。他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爺爺,是一個地道地道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在市子身上,我看到了我叔的影子。

他們都是從鄉村來到城市的移民,盡管雙手已不需靠高強度的勞作換來食物,但心中卻一直對土地懷着強烈的難以割舍的鄉愁。在種菜這一枯燥而又辛苦的勞動裡,他們找到了一種踏實感,安心。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對土地有着那麼深沉的熱愛,我爺爺的四個兒子,隻有我叔還在種地,以一種業餘愛好的方式。

食物的謎語——《小森林 冬春篇》

也許,每個人都有屬于他的土地,有的土地在書架,有的土地在球場,有的土地在廚房。這些土地上,往往隻有我們一個人忙碌的身影,天地漠漠,孑然無朋。每一片土地都需要耕種,但不是每一片土地都會有收成,汗水和淚水流到嘴邊,味道隻有自己知道。

以前喜歡吃泡面,但到現在已經快2年沒吃了,或許是太過矯情,在泡面虛假的飽腹感中,嘗出了某種叫孤獨的味道,草草的匆忙果腹是一個人的囫囵,卻不是饕餮,從此,一吃泡面,就覺得寂寞蝕骨。

有很多人自稱吃貨,他們也僅僅是愛吃了。小森林不厭其煩地呈現各種食物的加工烹饪過程,幾乎有舌尖上的中國的記錄感。而我在繁瑣的龐雜工序裡,看到了一個人怎樣與孤獨相處。把自己交給一件純粹的事,隻是去做它而不去想為什麼做它,也許這樣,才更接近平靜與快樂吧。

是以小森林絕不同與“舌尖上的日本鄉村”,後者,食物是主角,而前者,人是主角。

食物的謎語——《小森林 冬春篇》

看小森林是享受的,那種時光靜靜流走,不去歎息,也不挽留的感覺,很自然,也很自得。

我總開玩笑對朋友說:多年前,我曾有許多個宏偉的理想,最後它們都變成了明天吃什麼。

隻是滿足感,就會幸福啊。

盡管不知道是怎樣的原因讓市子回到鄉村,成為一個耕作的農村少女,但這似乎也不重要了。許多個日子以後,很多事被沖的很淡很淡,而心中的安穩感卻越來越強。市子是孤獨的,但不寂寞。美食,是最接近幸福的味道吧。

小森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成為我逃離現實的避難所,但,每個人都有他選擇的生活方式,是像市子一樣回到鄉村,還是像我叔一樣把種地作為愛好,都是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啊。

食物的謎語——《小森林 冬春篇》

如果食物也能成為一種信仰,那麼,每個饑腸辘辘的靈魂都可以像孩子們一樣嘴饞而虔誠地禱告:要變的好吃哦。隻要有食物,便有溫暖感。在寂寥而蕭瑟的冬日,也能讓寒冷成為一味重要的調料。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食物的謎語——《小森林 冬春篇》

小森林和食物,它們無形中成為了我們鄉愁的實體。當我們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裡落難,便盼望能夠回歸到那個無憂無慮,純潔美好的田園牧歌年代。

小森林最美的,是生命的恣意感。四季交替,順時而行。把孤獨化為生産力,最後,和一片長滿熱望的土地一起豐收。

“所有的事,都要看好時機的呀。”

食物的謎語——《小森林 冬春篇》

觀看首發,請關注我的同名微信公衆号:經典電影推薦官

食物的謎語——《小森林 冬春篇》
食物的謎語——《小森林 冬春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