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火》有婦之夫與女教師的禁忌情愛,破除傳統倫理信仰的性壓抑三晚歡愉,七年苦念每一個女人的生命都不該被定義倫理與情欲的博弈,背後是人性的反思

作者:小景玩濟南

昏暗的室内,躍動的燈火映照出一張年輕美麗的面孔。

那橘黃色暖暖的火光,讓躲在屏風後的男人看清楚了這個憂郁甯靜的姑娘。

壁爐裡火勢正旺,也未能溫暖姑娘的心窩,因為她即将面臨的是人生中第一次無奈而痛苦的抉擇——為一個素不相識的貴族紳士查爾斯生一個孩子,以還清她父親所欠下的債務。

《心火》有婦之夫與女教師的禁忌情愛,破除傳統倫理信仰的性壓抑三晚歡愉,七年苦念每一個女人的生命都不該被定義倫理與情欲的博弈,背後是人性的反思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晚歡愉,七年苦念</h1>

羅伊爾和“客戶”查爾斯隻有三晚時間:

第一晚,傳統的保守觀念讓兩人都有些不自在,羅伊爾甚至連胸衣都沒脫,在完成之後低頭默默離開。

第二晚,兩人的行動漸漸放開,羅伊爾流下了說不清滋味的眼淚,這是欲望和心門被打開後的心動。

最後一晚,兩個人徹底放開 達到了真正的靈與肉的和諧,情感與欲望如濤濤海水,洶湧不絕。

三晚之後,羅伊爾乘船離開,查爾斯送行,兩人眼中都有着暧昧與痛苦的複雜情愫。

接下來的幾個月,有專門的人來照料懷孕的羅伊爾的起居生活,分娩之後,女兒立馬就被抱走了,虛弱不堪的羅伊爾甚至來不及看一眼孩子。

接生的女人說了一句:“都結束了。”

宣告了這場交易的完成,從此二人再無瓜葛。

《心火》有婦之夫與女教師的禁忌情愛,破除傳統倫理信仰的性壓抑三晚歡愉,七年苦念每一個女人的生命都不該被定義倫理與情欲的博弈,背後是人性的反思

接下來的七年,羅伊爾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女兒的思念和尋找,她不間斷地寫日記,打聽消息,最後來到了一個莊園應聘家庭教師。

小姐名叫路易莎,脾氣很差,已經先後有三位老師被逼走了,羅伊爾見到她的第一面,就被粗暴地罵:“滾開,女士。”

莊園的男主人回來了,正是七年前那個貴族——查爾斯,在他見到羅伊爾的刹那,眼神中閃現出極大的震驚,兩人什麼都沒說,又好像什麼都懂了。

為了不讓昏迷中的妻子在輿論中蒙羞,男人請求羅伊爾:“如果你對我殘生的妻子尚有一絲憐憫,就請保守這個秘密。”

接下來的日子裡,被倫理教條折磨的查爾斯一直想要解雇羅伊爾,從來不直視她,但從他飄忽不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出這個男人其實是一直在壓抑對她的情愫。

經過幾周的了解和交往,查爾斯的美國朋友,富豪約翰向羅伊爾表白 要把她帶回美國,可是羅伊爾婉言謝絕了。

後來,查爾斯的美國朋友即将離開莊園,臨上車前,他告訴男主羅伊爾拒絕了自己,很明顯她心裡已經有人了,就是不知道是哪個傻蛋。

這期間,查爾斯和羅伊爾一直極力壓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年來接受的教育和社會輿論不允許他們做出有違倫理的事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女兒路易莎對學習不再抵觸,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到了晚上,她們坐在爐火前開始交心,羅伊爾說自己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死了,路易莎則回答,自己沒有媽媽,因為爸爸的妻子不是她的親生母親,她也不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誰。

《心火》有婦之夫與女教師的禁忌情愛,破除傳統倫理信仰的性壓抑三晚歡愉,七年苦念每一個女人的生命都不該被定義倫理與情欲的博弈,背後是人性的反思

夜深了,女兒睡去,這時查爾斯來到爐火前和羅伊爾進行着對話,晃動的爐火、昏暗的房間,一如七年前的初見。

時間仿佛停滞了,周圍安靜得隻能聽到彼此的呼吸和心跳聲。

兩人都在極力壓抑自己的欲望和感情,終于,看着對面近在咫尺的、那張自己日思夜想的臉,兩個人慢慢靠近,這一次,他們徹底沖破了世俗倫理的禁忌。

嘗過禁果的羅伊爾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她在大雪中興奮地呼喊、旋轉。

<h1 class="pgc-h-arrow-right">每一個女人的生命都不該被定義</h1>

在羅伊爾履行自己家庭教師職責的時候,有兩處感人至深的細節:

第一處是露易莎因不願學習,當着父親的面大聲辱罵羅伊爾是仆人時,羅伊爾氣急,狠狠地将顔料潑在露易莎臉上,接着她也同樣潑了自己一身顔料。

她恨這個不争氣的女兒,是恨鐵不成鋼的恨,她将女兒抱到桌子上開始教育她,這也是她最想說的話:

“我不是仆人,我隻是失去了自由,你長大後也會和我一樣,因為你也是女子。

如果你結婚,你的任何東西都将是你丈夫的;如果你不結婚,所有的财産、權利都會向你關上大門……

但有一樣是他們不能掌控的,那就是你的思想,是以我教你閱讀、教你學習,我要你有自己的生活!”

另一處是羅伊爾拿着一張畫着眼睛的畫片讓露易莎看圖識字,露易莎說:“Eye.(眼睛。)”

羅伊爾糾正道:“NO,SEE.(不,是看見。)”

她希望女兒明白,人生存的意義不在于身體的完整,也不在于擁有多少物質的财富,而在于利用感官感覺到事物,思考整個世界。

《心火》有婦之夫與女教師的禁忌情愛,破除傳統倫理信仰的性壓抑三晚歡愉,七年苦念每一個女人的生命都不該被定義倫理與情欲的博弈,背後是人性的反思

很快,莊園的老主人,也就是查爾斯的爸爸回來了。歡迎舞會過後,閱曆豐富的老主人一眼就看出了羅伊爾和兒子不一般的關系。

第二天,他把羅伊爾單獨叫來書房,神情嚴肅地質問她,是否正在勾引自己的兒子。

羅伊爾緊張極了,隻能表面上故作鎮定,誰知,老主人非但沒有怪罪她,還顯得非常欣慰和高興。

過了這麼多年,自己的兒子終于得到了真愛和幸福。他為二人送上了最真摯的祝福。

于是,兩個人在一起的次數越來越多,完事之後,兩人不願分離,經常同床共枕到天明。

一次,半夜起床的女兒無意中窺見了這個秘密,看着依偎在彼此懷抱中甜蜜酣睡的二人,路易莎的内心受到了極大的震驚。

一邊是從小到大與自己相依為命,無比寵愛自己的父親,一邊是自己出生以來第一次讓自己完全信任的老師兼好友,她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現在最愛的兩個人偷偷搞到一起的事實。

心煩意亂的女兒獨自走在屋外小湖的冰面上,一個不留神便墜入了冰冷刺骨的湖水中。羅伊爾聞聲,來不及多想,急忙跳水去救,才撿回了女兒的一條命。

看着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女兒,羅伊爾百感交集,内心暗暗發誓,再也不會離開女兒。

好景不長,莊園風雲突變,查爾斯家破産了,偌大的莊園将被賣掉,一家人的栖身之所也要被銀行收走。

這一切意味着查爾斯的妻子,目前莊園名義上的女主人,在得不到精心照料的情況下,會很快死去。

得知這一切,妻子的妹妹康妮似乎沒有一點悲傷,一邊悠閑自在地吃早飯,一邊搖頭晃腦地盤算,自己的姐姐死了,那麼接替這個位置的人選非自己莫屬了。

寒夜窗前,查爾斯坐在妻子床頭,深情地撫摸着她的臉頰,但已成植物人十多年的妻子沒有任何反應。

丈夫的内心處于激烈的鬥争當中,最後,面對世俗的倫理道德,理性和情感占據了上風。

《心火》有婦之夫與女教師的禁忌情愛,破除傳統倫理信仰的性壓抑三晚歡愉,七年苦念每一個女人的生命都不該被定義倫理與情欲的博弈,背後是人性的反思

他走到爐火前,熄滅了所有爐火,然後打開窗戶,刺骨的寒風瞬間襲來,他又走到妻子的床前,隻剩最後一步,隻需要拿走妻子身上的被子,一切就将完成。

但這個動作比想象的艱難得多,查爾斯一邊做一邊流淚,妻子隻是默默地躺着,仿佛一尊雕塑沒有任何回應。

完成這一切,難過的查爾斯跪在妻子的床邊開始向上帝祈禱,讓妻子往生。

次日,醫生宣布了妻子的死亡,并解釋道,冬天的夜裡的确很冷,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

得知消息的妹妹第一時間跑來,向查爾斯告白,但被拒絕了。

查爾斯的心中被羅伊爾填得滿滿當當,這回,他終于能名正言順地跟羅伊爾在一起了。

這時,痊愈的路易莎也在羅伊爾的卧室裡發現了她的日記,裡面記錄了羅伊爾對夫妻和女兒的思念,以及羅伊爾年複一年從未間斷寫給自己的長信。

原來自己是一直被愛的,母親從來沒有抛棄自己,得知身世的路易莎跑到蘇菲面前,質問羅伊爾當時為什麼不要自己。

母女倆第一次坦誠相見,壓抑在心中多年的委屈和憤懑傾瀉而出:

“你為什麼不要我?”

“我沒有,我…把你賣了。”

“賣了多少錢?”

“500英鎊。”

“那很多嗎?”

“是一大筆錢。”

女兒漸漸向母親走去,嘴角上揚,眼睛閃閃發光:

“我很高興那是一大筆錢。”

《心火》有婦之夫與女教師的禁忌情愛,破除傳統倫理信仰的性壓抑三晚歡愉,七年苦念每一個女人的生命都不該被定義倫理與情欲的博弈,背後是人性的反思

母女倆相擁而泣,就這樣,在皚皚白雪中,衆人乘着馬車離開了莊園,去尋找新的生活。

<h1 class="pgc-h-arrow-right">倫理與情欲的博弈,背後是人性的反思</h1>

現代醫學倫理已經預設了家屬可以決定長期昏迷且不可逆轉的植物人的生死;對于沒有意識,無法決定是否放棄治療的絕症患者,依然是由家屬決定。

不過,對親人“痛下殺手”,哪怕符合法律,也有悖于人倫道德。自古以來,無論中外,這是一個哲學家和倫理學家争論千年也回答不了的問題。

西方文化中有酒神和日神兩大傳統:

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着感性,極端的個人享樂和對人的動物性的忠誠遵循;

日神阿波羅則象征光明和理性,用理智節制私欲,用壓抑人内在動物天性的方式來張揚所謂的“人性”,或者說是崇高的“神性”。

這部由女神蘇菲·瑪索主演的電影《心火》,自上映以來備受好評,它講述了一個有關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反叛精神和自我意識覺醒的動人故事。

女主角羅伊爾突破了長久以來束縛人的禁欲主義,打破了女性清規戒律的枷鎖。

《心火》有婦之夫與女教師的禁忌情愛,破除傳統倫理信仰的性壓抑三晚歡愉,七年苦念每一個女人的生命都不該被定義倫理與情欲的博弈,背後是人性的反思

不僅西方,中國自古以來也有對女性的“幻想”定義——完美的外表,純潔的品行,作為“房中的天使”,她們被剝奪了自由,不能在外抛頭露面,不能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而是要把全部的青春奉獻給丈夫和後代。

尤其重要的一點是,真正的好女人是不應該與“性”聯系到一起的。

對情與愛的渴望和追求,隻會被社會當做放蕩、低賤的标志加以控訴。

《心火》的可貴之處在于,羅伊爾在完成合同,将孩子交給查理之後,并沒有停止尋找。而且,每一年都要給孩子寫賀卡。

擁有自由思想和獨立人格,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羅伊爾,在男人中受到了廣泛的喜愛:在羅伊爾成為露易莎的家庭教師的時候,查理的朋友約翰——有很多錢的新興農場主,那個大時代飛速崛起的一批新貴——向她表白,但她拒絕了,為了她的孩子和她的愛情。

約翰也在與查爾斯的談話中,解釋了自己為何鐘情于羅伊爾:

“她(羅伊爾)有傲骨,從不氣餒,而且很可愛,我以娶她為榮。”

相較于文學傳統偏愛的“日久生情”,《心火》的故事無疑是大膽和禁忌的,兩人的開始并非“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而是在有了肌膚之親後,才有了心靈的互相吸引,最終達到了靈肉交融的和諧境界。

羅伊爾的所作所為,突破了中世紀以來束縛人們的“禁欲主義”,高度贊揚了人性,這比單純地頌揚愛情更加深刻。

畢竟,在現實生活中,隻有愛沒有性的愛情是不現實的,也是違反人性的。

追求幸福,不要恥于正視自己的欲望,人首先是動物性,而後才是人性,感性的迸發與理性的掌控,二者缺一,便無法達到一種美妙的平衡。

《心火》有婦之夫與女教師的禁忌情愛,破除傳統倫理信仰的性壓抑三晚歡愉,七年苦念每一個女人的生命都不該被定義倫理與情欲的博弈,背後是人性的反思

END.

歡迎關注@井井有聊,品味古今人生百态,感悟生活智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