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默的病人》:那個殺死自己丈夫的女子為何從此沉默不語?

作者:阿蘇悅讀

我喜歡讀松本清張的《黑色皮革手冊》,也喜歡東野圭吾的《白夜行》。這兩本書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優秀的推理小說。

可能是我本身就對推理小說情有獨鐘吧,作為一個讀者,推理小說一經打開扉頁便愛不釋手,欲罷不能,不把故事的來龍去脈搞得清清楚楚,甚至連覺都睡不好,有時甚至做夢都在搜尋那個耐人尋味的結局。

讀《沉默的病人》,我也如此瘋狂。快過年那會,白天忙着置辦年貨,晚上捧着本《沉默的病人》沉浸其中。臘月二十八那天晚上,硬是看到淩晨三點,看得我時而心情沉重時而眉頭舒展,最後一切恍然大悟,禁不住拍案叫絕!

《沉默的病人》是英國作家亞曆克斯·麥克利茲的作品。據說他是懸疑界橫空出世的超新星,《沉默的病人》一經出版,便引爆了歐美懸疑推理界,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霸占暢銷榜長達392天!

《沉默的病人》究竟有哪些攝人心魄之處呢?在我看來,起碼有兩點。

《沉默的病人》:那個殺死自己丈夫的女子為何從此沉默不語?

首先,故事情節引人入勝。

小說的開篇就交代了女主人公艾麗西亞·貝倫森殺死了自己的丈夫:“殺死自己丈夫的時候,艾麗西亞·貝倫森三十三歲。”這樣看起來簡潔的開頭卻牢牢抓住了讀者的眼球,簡短的一句話就掀起了讀者内心的波瀾:天!三十三歲的女人竟然殺死了自己的丈夫,這到底得有多大的血海深仇啊!奇特的是,艾麗西亞·貝倫森殺了自己最親愛的,卻從此閉口不言,成了一個沉默的病人。

小說的開頭已然如此,後面的情節就更不用說了。艾麗西亞·貝倫森為何要殺死她親愛的丈夫加布裡耶爾呢?艾麗西亞·貝倫森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加布裡耶爾是個時尚攝影師,他們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幸福快樂。這兩位的複雜故事,在男主人公抽絲剝繭的叙述中,令人時而匪夷所思,時而義憤填膺,時而恨不能手握一柄鋼刀,将前面的重重迷霧撥開,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以說,離奇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每一個打開此書的讀者——為了不劇透,我已經深吸一口氣,盡力憋着了。

《沉默的病人》:那個殺死自己丈夫的女子為何從此沉默不語?

第二個令人攝人心魄之處在于獨特的叙述方式。

《沉默的病人》從頭到尾都采用第一人稱的叙述方式。一會兒是男主,這個從一開始就深切同情艾麗西亞·貝倫森的男人,一個法醫心理治療師。一會兒呢,又是另一個“我”——艾麗西亞·貝倫森,她的日記。兩個“我”的不同叙述,慢慢推進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把讀者引入縱深,讓他們進入重重迷霧,又随之用目光撥開缭繞雲霧。

這樣的叙述方式是不是很不一般?反正我讀到兩位主人公不同的叙述時,感覺一會兒踏入這位的世界,一會兒又走進了那位的心裡,很是奇妙啊。

《沉默的病人》:那個殺死自己丈夫的女子為何從此沉默不語?

讀《沉默的病人》這本書,除了以上兩個深刻的感受外,個人覺得亞曆克斯·麥克利茲的構思極為巧妙。作為一本懸疑小說,它是一個立體的故事,揭開真相的一刹那,會叫人驚異得目瞪口呆:啊,原來是這樣?然後,忍不住從頭再來一遍,發現一切皆有蛛絲馬迹,但是被亞曆克斯·麥克利茲隐藏得極好。

讀一本好的懸疑小說,要的不就是這樣的感覺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