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酒和魚的美妙,古人懂的

作者:風鳥的天空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酒和魚的美妙,古人懂的

我不懂美食,卻又覺得比一些美食家更懂美食。古人做魚,常用一個脍字,意思是指細切的肉、魚。古人好像不了解海魚,最“脍炙人口”的是鲈魚、鳜魚。此行不為鲈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麼。

做脍,最著名的就是刀工,切的越細越均勻越好,所謂食不厭精脍不厭細。古人形容好的庖廚,可以讓切好的魚脍吹浮得起。想來切的這麼細緻,一則是美觀,二則是為了讓佐料入味——唯一美中不足的,怕是傷害了魚的整體外形罷。原來以為這種切工應該是誇張,後來見到文思豆腐的切工,知道并非虛言。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種做法,諸君有以教我。

古代的酒,度數并不高,類似日本的清酒。詩經曰:顯父餞之,清酒百壺。據說唐時,葡萄美酒度數較高,有個十度以上的樣子,是以人愛喝。那就和現在的水果啤酒雞尾酒差不多,因為度數低且有甜味,是以人人都能喝,也人人都愛喝。農家釀的水準低,就是濁酒了。濁酒一杯家萬裡,一壺濁酒送殘春。

古代的食物種類少,且管制多,牛不許私宰,羊、豬又不多,是以家常菜就常提及雞和魚。古代山林也是管制的,飛禽走獸并非随便可以捕殺,但魚似乎就不管。武則天時因為信佛,一律禁捕獵,老百姓連這個小福利都沒有了,據說當時活的很艱難。

古人對江魚有研究,詩經中記載了很多種:

鲂:又叫鳊魚,黃河鳊魚肥美,很名貴。

鱣,大魚。似鲟而短鼻,口在颔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江東呼為黃魚。

鱮:指鲢魚。

鯉:為魚王,無大小,脊旁鱗皆三十有六,鱗上有小黑點,文有赤白黃三種。

鳟:鯉科魚的一種。長二、三尺,前圓後扁,赤眼細鱗。

鱨:古書上說的黃颡魚。體側扁而長大,灰褐色,吻鈍尖,眼小,尾鳍雙凹形。

嘉魚:傳說水中珍品,多産于西江德慶河段。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酒和魚的美妙,古人懂的

還有著名的《小雅.魚麗》:

魚麗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魚麗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魚麗于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維其嘉矣!物其旨矣,維其偕矣!物其有矣,維其時矣!

漢書可以下酒,看着書中描寫,有時候竟感覺比自己親嘗更美妙。我有個習慣,在書中反複閱讀到的美景,絕不輕易遊覽。必要擇心情好,時間充裕的時候,悠然登臨,細細品味,庶幾不唐突美景。

美景如此,美食亦然。品美食,第一不求多,堆盤狼藉,滿漢全席,聽名字都堵胃撐腸,心情都郁積了,自然辜負美食。最好是八分飽,能力範圍之内,細細品嘗;第二要時間充裕,飯後沒其它安排,飯前且可清談,醉後何妨安眠,總要從容徜徉,用好心情來蘊藉美食;第三要有好主嘉賓,有美人兮娛目,有知交兮傾心,卻均不要多,二三子便夠——美人切記不要話多。或者獨坐亦可,有好書陪伴,餘外無求。

真正懂生活的人,喝粥可以品味如太和之羹。反倒是大多數人,吃鮑魚龍蝦,如豬吃飼料。須知好食材,需要好廚師,才能烹調出美食。而美食,亦須好食客,才不辜負人間的美味。

當然,還需要錢啊。杜老說:蚤來就飲一鬥酒,恰有三百青銅錢。若囊中羞澀,則行不得也哥哥,不如歸去。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微我無酒,以敖以遊。有酒,有魚,有我,隻缺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