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作者:楚毅情感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作者丨殷濤 麗江古城區耀佳學校校長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5月20日,長子縣丹朱一中“女生被掌掴霸淩”的視訊引發關注。有關部門迅速行動,宣布處理結果:丹朱一中校長被免職。

學生霸淩,校長免職,這樣的處理力度有點“空前”。原來老師背的鍋,現在直接甩給校長了。

意圖很明顯:形勢嚴峻了,得給校長上緊箍咒了。

今年4月26日,教育部會同公安部等部門召開全國中國小幼稚園安全工作視訊會議。會議提到,對所有中國小校開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

強化教育懲戒舉措,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劍指校園欺淩!

形勢日益嚴重,非猛藥不能除疴,是時候拿校長祭旗了。校長此番中招,應該是撞在了槍口上。

學生打人或教師動手,引發輿論呼嘯,第一時間免職校長,幾乎成了此類事件處理的标準配方。

雖然說免職校長,平息民怨,阻止輿論發酵,或許是一劑強心針,能救得了一時,但後勁太大,恐有惡果。

把防線卡在校園,把責任系于校長,恐非萬全之策。一發生霸淩,網絡曝光,就要揮淚斬馬谡,這會寒了多少校長的心?

再說回來,懲治校園霸淩,學校有多少趁手的工具?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連開除權都沒有。“控辍保學”的壓力下,隻要學生不發生嚴重的刑事犯罪,學校就得兜着,哄着。

一發生校園霸淩就撤校長,解決不了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可能帶來的後果是,隐瞞不報。

這樣的做法一旦成為通行标準,工作的興奮點就不會放到學生身上,而是在如何保住“官帽”上。當校長成了高危行業,教育更大的次生災害就要來了。

而就在我寫了一篇關于“免職校長”的評論文章後,就有四川某地的校長私信我,準備“主動請辭”了。

他說自己“看了文章深有感觸,剛好自己寫了一份準備交”。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相比上級部門動辄拿“免職”威脅,校長主動請辭更讓人百感交集。

主動請辭什麼意思?不跟你玩了,拜拜了您呐。

校長雖不是官,畢竟也是千錘百煉修成的。在教而優則仕的文化環境裡,校長算是老師中的佼佼者,也當地也算個文化人,乃至文化名流。資源、人脈、社會圈層都是不錯的,滋滋潤潤地過日子沒啥問題。

校長,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位子,為什麼好好的就不幹了?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馬雲說,員工辭職原因林林總總,隻有兩種最真實:錢沒給到位;心受委屈了。歸根到底一條:幹得不爽。

校長幹得不爽,工資不低,那就是“心受委屈了”。

這年頭隻知道教師抱怨負擔重,填不完的表、打不完的卡,以及各部委進不完的校園。作為一校之長,“一把手”的存在,能受什麼委屈?

那位請辭校長私信我:

基層特别是農村校長很難很尴尬。随着城市化程序,城區學校獨角獸式發展,農村學校無論經費、師資被空心化。不怪剩下的老師躺平,是在現行條件下被動躺平。

作為校長,不幹正事淨和其他非教學雜務扯不清。而且動不動就是啥部門介入調查,偌大一個校園放不下一張安靜的課桌。

講實際困難的時候,給你說政策;講政策的時候,給你說格局;講格局情懷的時候,又給你說困難……總而言之一句話,第一責任人!

一會兒一個運動,一會兒一個整治,一會兒一個專項治理……疲于應付,苦了老師苦了自己,對不起孩子對不起家長更對不起良心,認認真真做個老師多好。

概括起來: 看不到希望,受不了折騰,背離了初心。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我問他:在您那邊,這樣的校長數量多嗎?他說:

這樣想法的農村校長多,隻不過大家都是心照不宣而已。

農村學校現在已經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不甘!其實不止鄉村教育,衛生醫療都存在類似情況。

這位校長表示,“可能我屬于井底之蛙,有點杞人憂天。不知道其他地區的情況咋樣”。

就我認識的一些發達地區的校長,特别是普通公辦校的,日子不太好過:生源被民辦校和熱點校收割了一茬又一茬,剩下的又少又弱;教師老齡化嚴重,教育局又不給編制;老師躺平心态普遍,學校改革應者寥寥,阻力重重。

教育局長往往由其他部門轉崗而來,外行上司内行,以分數排名學校,賞高罰低。現在又多了“安全”高壓線,大會小會威脅恐吓,甚至點名示衆。

校長在幾座“大山”下壓力山大,惶恐度日。

而不少校長,正值年富力強的年紀,渾身力氣卻使不出來,唯有苦笑:“有什麼辦法?不出亂子,熬到退休吧。”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2015年,一位老師的辭職信引爆網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10個字被譽為“最具情懷”的辭職信。

9年後,這位校長的辭職信,相比于那位老師的灑脫和戲谑,更有一種無奈和沉痛。

醉心工作二十餘載,任勞任怨,末敢有怠慢之心!可業務未見精進,激情日漸消弭。且疲于無用之雜務久矣!

績或無表,無功亦苦。過而立,屆不惑,未盡孝心,荒于教子!慚愧慚愧!今思之又思,以倦怠之軀,既無益于學校,亦有損于自身,故請辭校長一職。

文辭短小,含蓄克制,字裡行間卻是郁勃的不歡、不甘和不忿!

字字句句,是多少次糾結徘徊、歎息腸熱甚至夜不成寐“熬”出來的!

落筆時,他不會想不到,當年的意氣風發和初心使命;不會想不到,這一路走來的艱難困苦和峥嵘歲月;不會想不到還留在校園裡的這麼多師生。

他更不會想不到,交出這份辭職信将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一系列影響。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基因,也是孔子說的,“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進與退,出世或入世,都是個體在與社會博弈中的權衡。

無論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的李白,還是不願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都诠釋了一種清靜自守的精神。就像《歸去來兮辭》一抒衷腸:

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怅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請辭不是躺平,而是回歸。“疲于應付,苦了老師苦了自己,對不起孩子對不起家長更對不起良心,認認真真做個老師多好”。

也許, 校長請辭,恰恰是對初心的堅守。

想到了另一位裸辭者:陳行甲。他頂着“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桂冠黯然離場,有利益沖突,也有個性使然,他最終的選擇很“陳行甲”。

與那位校長,我雖然未曾謀面,但從字裡行間能感受到,他應該是一位富有才華、責任感、正義感和奉獻精神的合格校長。

但也許正因為如此,才更值得我們深思: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辭職的校長 離開了,繼任者會比他好嗎? 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嗎?

校長位置上,多的是屍位素餐之徒,甚至蠅營狗苟之輩。他們賴在這把椅子上,是準備一直坐下去的。

而真正的校長應該道德優美、學養豐贍,是社會的名流,至少是清流,是一道光的存在。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陶行知的這個論斷,當年成立,現在依然成立。

有了好校長,學校至少有一個好風氣,管理上能“槍口擡高一厘米”;學校未必好到什麼地步,至少不會壞到沒有底線。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一個校長辭職沒有什麼,最怕的是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如果越來越多有情懷的校長選擇離開,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不願意當校長,勢必會造成“劣币驅逐良币”的效應。

校長裸辭,可以繼續做一個老師,獨善其身,走正道,做好人。但他們的影響力和校長相比卻是不可同日而語。

一些平庸無能的人、仗着背景登上校長寶座的人,對廣大老師、學生來說就是個災難。長此以往,學校會變成什麼樣子?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校長的眼裡沒有了光,世界就暗黑了。

校長躺平了,廣大師生還站得住嗎?

一個校長請辭,還有多少校長“人在其位,心如槁木”?

希望有關部門重視這個現象,糾偏這個現象,支援“想做事,能做事”的校長“做成事,成大事”。

不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且尊重辭職校長的選擇,也奉勸那些暫時坐在位置上的校長,切不要忘記初心!

可以執行規定,但不要助纣為虐;可以尊重上級,但不可搖尾獻媚;可以不全說真話,但不要假話連篇。

因為你是校長,是掌舵的船長!

相比動辄“免職”,校長主動請辭更可怕|頭條

來源 丨行者殷濤 責編 丨黃耀庭 美編丨張天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