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往事鈎沉|湘潭曆史地理沿革考

作者:新湖南

文/楚國良

“浏陽河,彎過了九道灣,五十裡水路到湘江。江邊有個湘潭縣,出了個毛主席,天下把名揚。”

《浏陽河》是首湖南民歌,其誕生之初隻是湖南花鼓戲中的唱段,與目前流行版本很不一樣。而經再創作後的版本,通過蔣大為、李谷一、宋祖英等歌手的傳唱,已成為經典民歌之一。細讀歌詞,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浏陽河》的“江邊有個湘潭縣”呢?如果是歌頌毛主席,那這首歌名應該叫《湘江》。如果是唱浏陽河,按浏陽的歸屬則應該是唱長沙。許多人搞不懂,浏陽河與湘潭縣從地圖上看根本不搭界,怎麼會把兩者聯系起來?原來,浏陽從剛解放開始就相當長時間屬于湘潭的版圖。不僅浏陽曾經屬于湘潭,就是天下聞名的嶽陽樓、中國南方交通樞紐株洲、湘中工業城市婁底都是從湘潭地區析出去的。那時候,湘潭的版圖多麼遼闊。

其實大家有所不知,這裡面有個凄涼的故事可以講講,就是湘潭的衰落。

一、曆史沿革

湘潭市,簡稱潭,因盛産湘蓮而别稱“蓮城” ,又稱“潭城” 。

“湘潭”之名正來源于它的地理特征。一說為此地因處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說則更廣為接受,即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

湘潭曆史悠久,境内已知的最早居民村落遺址,為公元前4400年—前3300年間的大溪文化時期遺址,位于湘潭縣老虎坑和堆子山。湘鄉市岱子坪遺址亦屬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間的龍山文化時期村落遺址。

商周時期,市境為荊楚之地,越文化的影響較大。從出土的文物看,這裡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交彙融合地區。

戰國後期,楚從黔中郡劃出長沙郡,湘潭市全境屬長沙郡。秦統一中國,郡屬仍舊。

西漢,劉邦封吳芮為長沙王,繼而劉發為長沙王,湘潭全境屬長沙國。

東漢初,建湘鄉縣,劃入零陵郡,境内餘地屬長沙郡。建安二十年(215年),蜀、吳劃勢力範圍,零陵郡屬蜀,長沙郡屬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吳襲荊州,市境遂均屬吳衡陽郡,郡治在今湘潭縣古城鄉。

晉,市境屬衡陽郡,郡治仍在今湘潭縣古城鄉。當東晉從荊州析出湘州時,境屬湘州。

南北朝時期,市境屬南朝管轄,屬湘州衡陽郡。

隋,市境屬潭州長沙郡。唐天寶八年(749年),從隋代的湘潭和衡山兩縣北部調整出新的湘潭縣,并将縣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鎮)。

五代時期,市境為南方馬氏所建楚國屬地,隸潭州長沙府。

宋朝,市境屬荊湖南路潭州,境内開始采金礦。南宋,湘潭縣城遷至今湘潭市城正街,境内經濟、文化有所發展。紹興年間,中書舍人胡安國從荊州遷居湘潭碧泉潭,築碧泉書屋,著書講學,開一代學風,後人稱湖湘學派。湖湘學派對湖南的文化發展影響甚大。元貞元年(1295年),湘鄉、湘潭縣均升為州,均屬湖廣行省湖南道天臨路。

明,市境屬潭州,湘潭、湘鄉複為縣。明萬曆、天啟年間,湘潭城區街市從宋家橋延至石嘴垴一帶,長約7公裡,形成沿湘江的帶狀城市。街市鱗次栉比,江中帆樯雲集,沿江建碼頭10餘處,雲、貴、川、甘貨物通過水、陸路雲集于此,南洋貨物亦過南嶺至此集散。明萬曆四年(1576年),湘潭縣築城。其城内外商業繁榮,湘潭城區時有“小南京”之稱。

清代,市境屬長沙府,清順治五年(1648年),堵胤錫、李過、高一功部收複湘潭,督學大學士何騰蛟率軍進駐湘潭組織抗清,後清兵陷城,何被俘七日後被殺,清兵從正月二十一至二十九日屠城,全城死難數萬人。清鹹豐、同治年間,湘潭城區沿江碼頭近40座,河、正、後三街并行,店鋪5400餘家,人稱“城廂内外,肩相摩,毂相擊,行者不遑趾,居者不暇餐,熙熙攘攘,各樂其業”。此時,湘潭成為江南米市之一。藥材業年購銷額達800多萬兩白銀,成為全國著名藥都之一。當時,有“金湘潭”之稱,湘潭縣所繳賦稅倍于省内他縣,又有“天下第一壯縣”之稱。清光緒二十八年至三十年(1903—1905年),境内創辦學堂6所,官費自費留學日本者達幾批。西方文化的傳入,促進了新思想的産生。光緒年間,豬鬃、玻璃等業出現,特别是錢莊、票号、典當大量出現,在湖南少見,對促進湘潭商業發展有重要作用。1904年,長沙開埠後,湘潭遂成為“寄港地”。民國三年(1914年)境屬湘江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撤道,屬省直管。

二、區劃變更

1、從長沙專署到湘潭專署到湘潭市

回憶湘潭,不能忘記湘潭專署、湘潭地區、行署這些已經屬于曆史的名詞。

湘潭地委和湘潭專署的前身是長沙地委和長沙專署。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天津組建中共湖南省委,并從北方老解放區成建制地抽調大批幹部南下,準備接管湖南。5月,在河南鞏縣整訓期間,組建長沙地委與長沙專署。7月23日,長沙地委和長沙專署在嶽陽挂牌成立。長沙專署管轄長沙、湘潭、平江、嶽陽、臨湘、浏陽、醴陵、湘陰8縣。1949年8月湘潭解放,長沙地委與專署機關由嶽陽搬遷至湘潭。1950年,從湘潭縣析出湘潭市(縣轄市)。1951年從湘潭縣又析出株洲鎮,建株洲市(縣轄市)。又從長沙縣析出一個望城縣,這樣,長沙專署管轄9縣2市。

1952年,長沙地委和長沙專署正式改名為湘潭地委和湘潭專署。這一年,又把衡陽專署的攸縣、茶陵縣、益陽專署的甯鄉縣劃入湘潭專署,這樣湘潭專署管轄12縣2個市。1953年,湘潭市、株洲市經政務院準許為省轄市,由湘潭地委代管。

1958年,長沙縣、望城縣從湘潭劃出,歸屬省轄的長沙市。1961年7月,設嶽陽市(縣級市),屬湘潭專署管轄。湘潭專署管轄11縣2市。1962年,甯鄉縣從湘潭專署劃出至益陽專署。這時,湘潭專署仍管轄10縣1市。1965年,湘鄉縣從邵陽專區劃入湘潭地區。1968年,撤銷湘潭地委和湘潭專署,成立湘潭地區革命委員會。1968年,韶山區從湘潭縣析出,成立省委直管的韶山區,1981—1984年,省轄韶山區被撤銷,韶山仍為湘潭縣屬區。1979年,湘潭地區革命委員會撤銷,成立湘潭地委和湘潭地區行政公署。1980年,湘潭市從湘潭地區劃出,由省委、省政府直管。

1983年6月,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精神,湘潭地委撤銷,地市合并,成立中共湘潭市委新的上司班子,實行市管縣上司體制。浏陽劃入長沙市,醴陵、攸縣、茶陵、酃縣劃入株洲市,湘潭縣、湘鄉縣劃入湘潭市。1985年韶山又從湘潭縣分析出來,成為湘潭市屬的縣級區。1986年9月12日湘鄉撤縣建市(縣級)。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準許,撤銷湘潭市韶山區,建立縣級韶山市,屬湖南省直管,由湘潭市代管。

1992年6月,湘潭市将4城區和郊區調整為雨湖、嶽塘2區。至此,湘潭市轄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和雨湖區、嶽塘區。

2、株洲:從湘潭縣的一個鎮升格為省轄市

株洲曆史上是湘潭縣的一個區,後來變為鎮,由鎮而直接變為省轄市(由湘潭地委代管),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

株洲市的正式劃出是1956年3月,從湘潭專署劃出,單獨升格為省轄市,由省委直接上司,成為湖南省除省會長沙外第1個地級市,與湘潭專署平級。1965年4月又設立由市管轄的株洲縣。1983年5月,為發揮工業城市的中心作用,經國務院準許,将原屬湘潭地區的醴陵縣(市)、攸縣、茶陵縣、酃縣(今炎陵縣)劃歸株洲市管轄,共轄城市四區、五縣(市)。

1997年經國務院準許,株洲市撤銷郊區建制将市區劃分為天元、蘆淞、荷塘、石峰四個行政區。株洲現在已經成為南方重要的交通樞紐,湖南最重要的工業城市。株洲的GTP超過了湘潭市。面對今天快速發展的株洲,誰又會想到它60年前還隻是湘潭縣的一個區呢?從株洲的變遷也看出共和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3、嶽陽:單獨成為地區 “洞庭天下水,天下嶽陽樓”

嶽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很難與湘潭聯系在一起。事實上,它的析出比株洲還晚。嶽陽歸屬湘潭的15年裡,在毛澤東家鄉的榮譽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當1964年省委決定将湘潭專區一劃為二時,很多人難以接受這種突然的決定。雖然嶽陽的析出意味着上司職數的增加,但是誰留湘潭、誰去嶽陽呢?很多幹部都想留在湘潭,現在檔案館裡成捆的、已經泛黃的決心書可以作證。

為了支援嶽陽組建專署,湘潭專署劃出平江、臨湘、嶽陽、湘陰4縣。1975年12月恢複嶽陽市建制,屬嶽陽地區管轄。1983年嶽陽市升為省轄市,1986年開始實行市管縣。嶽陽市現轄6縣市(汩羅市、臨湘市、嶽陽縣、平江縣、湘陰縣、華容縣)、4個區:嶽陽樓區、君山區、雲溪區、屈原行政區。嶽陽市是國家列為沿江開放城市中湖南最早開放的城市,早已跻身全國優秀旅遊城市,成為湖南名符其實的北大門,湖南水運最大的港口城市。

4、婁底:曾經是湘潭的一個區

婁底過去一直是湘鄉的一個鎮,是解放軍湘中剿匪最艱難的地方之一。由湘鄉的一個鎮而成長為一個地級市,成長為湖南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工業城市,這不過短短的六十年。

過去的湘鄉縣的範圍很大,分上裡、中裡、下裡,1951年,湖南省調整行政區劃,将原來湘鄉中裡16個都析出,成立一個雙峰縣;上裡劃入新成立的藍田縣(即漣源縣)。1960年2月,設立婁底市和冷水江市,上裡的部分劃入漣源縣。1977年9月,經國務院準許,将邵陽地區析置漣源、邵陽兩個地區。漣源地區就是婁底地區的前身,轄新化、新邵、邵東、雙峰、漣源5縣和冷水江市,地區機關駐婁底鎮。婁底市一度撤銷。

1980年7月國務院準許恢複婁底市。1982年12月,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1983年2月8日,國務院批複撤銷婁底地區的婁底市,婁底市改設為湘潭市婁星區(縣級);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準許恢複婁底地委和婁底行政公署。雖然婁底區屬于湘潭專署的管轄時間不到半年,但畢竟這是一個不争的事實。1999年1月,經國務院準許,婁底撤地設市,所轄婁星區、漣源市、冷水江市、雙峰縣、新化縣行政區劃不變。也就是說,今天婁底市的婁星區和新的漣源市、雙峰縣都是來自湘鄉。

從湖南一個最大的地區分析出三個地級市,湘潭對于新湖南的貢獻是應該記諸史冊的。幾十年過去了 ,許多老人還十分感慨地說,我們過去是全國最大的地區呢。

三、曾經輝煌

湘潭從南朝開始建縣,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中國紅色文化的搖籃,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譽。“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偉人、巨匠燦若星辰——蜀漢名相蔣琬,晚清重臣曾國藩,文化名人齊白石,一代領袖毛澤東、開國元勳彭德懷、著名将領黃公略、開國大将陳赓、譚政等都誕生于此。

據民間傳說,毛澤東有一年坐專列回韶山,一路昏睡。醒來就問,韶山到了嗎?醒來問了幾次,從業人員回複: 仍然在湘潭,他嘟囔道,這個湘潭也太大了。

既然很大,那總得有些配套設施。

一是大中專院校的設立。1958年創辦了湘潭大學(Xiangtan University),這是毛澤東主席親自倡導創辦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當年從國内很多高校如清華抽調了師資力量來支援湘大的建設。恢複聯考以來的畢業生即已走出5位院士或會士、13位長江學者、20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8位大學正校長,姜書閣、羊春秋 、袁龍蔚、尹世傑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

湘潭大學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數學四個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是全國流變力學、消費經濟學發源地,是全國10個國家級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之一、8所“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機關”高校之一,建有全國首家信用風險管理學院。

往事鈎沉|湘潭曆史地理沿革考

(湘潭大學)

不僅如此,人口至2018年也才300萬的湘潭市很早就擁有了湖南科技大學(前身是湘潭師範學院和湘潭礦業學院)、湖南工程學院(前身是湘潭電專和湘潭紡專)、湘潭醫衛職院(前身是湘潭衛校和湘潭市職工大學)、湘潭技師學院(前身是湘潭市進階技工學校)等多所大中專院校。這從全國範圍來看,應該也算是非常罕見的。

二是重工業的引入。鋼鐵方面有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湘鋼)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嶽塘區,始建于1958年,是國内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線材、金屬制品重要生産企業之一。占地面積約500平方公頃,湘鋼已形成年産鋼600萬噸的綜合生産能力。擁有煉焦、燒結、煉鐵、煉鋼、軋材等一整套工藝裝備。其中,進口高速線材軋機、寬厚闆煉鋼、精煉和軋機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往事鈎沉|湘潭曆史地理沿革考

(生産中的湘鋼)

電機方面有湘潭電機廠。湘電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建立于1936年的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器材廠,1949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53年更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湘潭電機廠。80年代跻身于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行列。除了地鐵以外,該公司最有名的當數隻有少數國家能生産的220噸、300噸電動輪自卸車。

軍工企業則有江麓機械廠和位于楠竹山的江南機器廠。前者江麓機電集團有限公司(原國營江麓機械廠)始建于1958年,由晚清洋務運動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名震中外的漢陽兵工廠演變發展而來,其最有名的當數曾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坦克,以及國内建築業上必用的塔吊。後者位于湘潭市西郊,最早是1950年10月湖北364廠搬遷到湘潭,後與相繼遷來的株洲282廠、漢陽768廠、柳州884廠合并而成。第一任廠長是2017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中國的保爾”吳運铎。該廠在60年代試制成功的某先進軍品,曾為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

往事鈎沉|湘潭曆史地理沿革考

(江南機器廠第一任廠長吳運铎)

紡織方面,有興建于1951年、1954年投産的湘潭棉紡織廠,後與南遷過來的上海南華廠、上海光新廠合并成為湘潭紡織印染廠,成為湖南省最大的紡織企業,号稱“十裡紡城”。

礦業方面有百年曆史、昔日“中國錳都”、現已開采殆盡而被關停的湘潭錳礦。這六個企業并稱湘潭六大廠礦。

2007年12月14日,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與武漢城市圈同時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準許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國家繼廣東深圳、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市和成都市之後,設立的第6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四、地方特産

往事鈎沉|湘潭曆史地理沿革考

1、槟榔

槟榔作為一種食品,已在湘潭生根發展達三百餘年的曆史,據《湘潭市志》介紹:一六五0年(順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縣城人口數萬,所剩戶不上二、三十,人不滿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收屍淨域,從此嚼槟榔習慣也就

陸續延續下來。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脹病,縣令白景将藥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脹病消失,爾後原患者常嚼之,以緻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習。由此,湘潭槟榔逐漸得到發展。伴随着湘潭槟榔的發展,槟榔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一些地方花古戲、“贊土地”和婚慶之喜等民間包事都無不有槟榔的贊語,如《潭州竹枝詞》寫道:“風流妙劇話情楊,豔姿嬌容雅擅長;一串珠喉歌宛轉,有人台下擲槟榔。”形象地勾畫出湘潭槟榔與地方文化藝術的緊密關系。這也恰恰說明湘潭槟榔文化是湘潭槟榔發展的産物。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的發展孕育着上層建築(文化藝術)的産生,反過來,文化藝術又推動着經濟的騰飛,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當然,從整個槟榔文化來看,一首優美動聽富于濃郁的民歌風格的《采槟榔》正是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人民群衆對槟榔特殊的感情。

2、湘蓮

湘潭有“中國湘蓮之鄉”的美稱,是曆代皇室貢品,“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湘潭湘蓮産量占全國的63.4%,且品質均為上乘,年成交額1.2億元左右。 全縣目前有4000多人從事着蓮子的種植、加工、販運。蓮子的系列産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斷的發展。1992年中國國立商檢局對湘蓮測定認為,淨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胃、安神固精、潤肺、清心之效,蓮芯性味苦寒,有強心鎮靜、清熱平火、除煩利尿之功能。湘蓮被譽為中國南方“人參”。

往事鈎沉|湘潭曆史地理沿革考

3、龍牌醬油

龍牌醬油是湘潭曆史悠久、馳名中外的傳統産品。清乾隆年間,湘潭有吳源泰、吳恒泰兩家制醬作坊,互相競争,制醬工藝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釀造工藝。龍牌醬油選用優質黃豆、面粉為主要原料。制作時,先将黃豆洗淨,經水泡、蒸熟、冷卻後加拌面粉,接種曲精,拌勻後入室發酵,加速蛋白質的分解與澱粉糖化,制曲後加鹽水發酵。整個釀造時間在一年以上。成熟後抽出原曲,除淨沉澱物,經滅菌處理而成。龍牌醬油色深汁濃,将香純郁,味道鮮美,回味綿長,營養豐富具有外貯不變質、不渾濁、不沉澱、無黴花浮膜等特點,是家庭、食堂、飯店、小吃店烹饪的最佳調味品,又是拼盤、涼拌生食的佐料,同時還可用來制作罐頭及醬菜等。龍牌醬油早在本世紀就以其鮮明的特色和風味名揚日本、港澳、南洋及至歐美等地,成為湘潭久盛不衰的名産。

4、燈芯糕

燈芯糕是湘潭的傳統副食特産。它不僅形似燈芯,潔白柔潤,味道甜辣,清涼芳香,彎轉成圈而不斷,而且可以用火點燃,散發純淨的玉桂香味。而且打開一盒從第一根開始接連不斷吃到最後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個小時。

結束語

如果要總結的話,湘潭曾經是全國最大的一個地區之一,可是,機會稍縱即逝。随着重工業向株洲、嶽陽的遷移,又不是鐵路運輸樞紐,湘潭本地人口流動性又不快,也缺乏吸引資金和人才流入的手段,湘潭慢慢衰落到了湖南省排名靠後的城市的位置了。

如今,湘潭是湖南核心增長極長株潭核心之一,紅色旅遊旺盛,滬昆全線開通,相信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