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山東教師招聘教育學:盧梭

作者:山東教師考試網

盧梭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多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題目大多以識記類為主,題型為單選、多選、判斷等。在近幾年考試中的客觀題考察中也出現了比較深層次的和背景知識有關的一些内容,在這裡給考生們進行梳理。

一、人物簡介

讓-雅克·盧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盧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貧苦家庭,當過學徒、仆役、私人秘書、樂譜抄寫員。一生颠沛流離,備曆艱辛。1749年曾以《科學與藝術的進步是否有助敦化風俗》一文而聞名。1762年因發表《社會契約論》、《愛彌兒》而遭法國當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魯士、英國,1778年在巴黎逝世。

二、盧梭的教育思想

1.自然主義教育理論是盧梭教育思想的主體。1762年出版的《愛彌兒》集中闡述了這一思想。歌德稱這本書是教育的自然福利,康德因閱讀《愛彌兒》而忘記了十幾年定時散步的習慣,席勒則稱盧梭為新的蘇格拉底,是耶稣拟造的人。盧梭自然教育的一個必要前提就是改變兒童的看法。人們既不要把兒童當成待管教的奴仆,也不能把孩子當做縮小的成人,應當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2.提出自然主義教育原則即“消極教育”。“消極教育”的含義不是教育的功能不好,隻是說教育不能過分積極,或者說過早的去改變兒童。随着“消極教育”的提出,盧梭相應提出了一種教育方法“自然後果法”,提倡讓兒童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過多成人的參與。比如兒童淘氣,在秋天用石頭子打碎了窗戶,那麼這時的選擇不是批評兒童再修補窗戶,而是讓兒童承受冬天時窗戶不再遮風擋雨所帶來的危害。這就是自然後果法。

3.提出“性善論”,宣揚了一種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倡導教育要使兒童歸于天性、歸于自然,培養“自然人”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隻是社會把人變壞了。

4.是第一個“發現兒童”的教育家。

5.名言“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裡就變壞了”。強調在兒童身心成熟之前不要過多的外力參與,隻需要去減少不良影響。

三、影響

盧梭的《愛彌兒》,柏拉圖的《理想國》以及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被并稱為了西方教育史上三大裡程碑式著作。

四、習題演練

盧梭認為“出自造物主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因而他主張( )。

A.普及教育 B.強迫教育 C.民主教育 D.自然教育

【答案】D。解析:盧梭提出“性善論”,宣揚了一種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倡導教育要使兒童歸于天性、歸于自然,培養“自然人”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隻是社會把人變壞了。是以選擇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