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句話道盡人間冷暖#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

作者:龍哥感悟

#一句話道盡人間冷暖#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呢?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秀才一般是指明清時讀書人的一種身份,而這個詞在明朝之前卻是指科舉考試的科目之一,在此這個我們不做讨論了。明清時期,一個讀書人首先要經過童試,童試也叫小考。小考相當于入學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考中者被稱為生員、生員就可以進入府學、院學、縣學進行學習了。

#一句話道盡人間冷暖#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

打個比方說,孩子從讀書開始上的私塾,我們暫且稱之為國小。那麼成為生員之後就有資格進入中學考試了,成績越好的就可以進入越進階别的中學。考中生員之後一般有兩個去向,如果成績特别優異的,經過舉薦可以直接到國子監進行學習,成為兼生。這種單純憑實力進入國子監的稱之為共建。

#一句話道盡人間冷暖#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

那麼沒有進入國子監的生員會怎麼辦呢?他們必須在相應的府學、院學、縣學當中認真讀書,準備參加每年由各省舉行的歲考、科考、兩級考試,考試的成績分為六等。第、一、二等者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為科舉生源,俗稱也就是秀才。你看秀才也不是這麼容易就考出來的,考上了秀才就意味着從此脫離了民的身份,進入了士的範圍。但是别着急,身份雖然有了,做官兒還是不行的。

#一句話道盡人間冷暖#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

除了嘉靖、萬曆幾個特殊的時期之外,極少有秀才做官的情況,但是秀才的特權仍然不少,比如見官不下跪、受審、不用情、不用服徭役、地方上還會發給極少的補助等等。不過這秀才的特權大多展現在身份上,對經濟上的幫助不大,而且秀才為了準備下一次的考試,往往還要繼續埋頭苦與苦。讀不出去掙錢,如此坐吃山空,往往使他們在生活上捉襟見肘,是以常常有窮秀才的說法。

#一句話道盡人間冷暖#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

由于一些秀才埋頭死讀書,過于的迂腐、鑽牛角尖兒,愛咬文嚼字、愛在人們面前知乎着也,是以對這些人,大家往往稱他們為酸秀才。好我們繼續往下說。秀才和國子監的學生,這兩種身份的人可以參加鄉試,鄉試相當于省級考試,每三年一次,稱為鄉委。由于通常在秋季的八月份舉行,是以又稱為秋尾,鄉試,考中的人就被稱為舉人了,俗稱孝廉、考中舉人。可是一件非常轟動的事情啊,因為省裡會直接派人來送通知,對大部分一輩子沒出過村的老百姓來說,這真的是爆炸性新聞了。

#一句話道盡人間冷暖#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

考中舉人的人已經是非常出類拔萃了,平均一個縣三年可能才會出一個巨人。可以想象一下舉人在當時社會上的地位,如果考中了舉人,那特權就比較多了,除去秀才擁有的特權之外,他還多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權利避稅。也就是說你家的田地、你的收入都不用再給國家交稅了。是以一旦中舉,就會有很多的人主動把自己的土地系在舉人的名下,目的呢就是為了逃避交稅。當然這其中也肯定少不了舉人的好處。是以考上的舉人真是想不發财都難了呀。清朝雖然實行了官紳一體納糧的制度,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嚴格執行,是以舉人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是屬于富人行列的。

#一句話道盡人間冷暖#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

此外舉人的前途就很光明了,就可以正式地當官兒了,當上了官兒還愁沒有錢嗎?另外舉人還有可能中進士,雖然舉人、衆進士這個比例很低,但至少說明是有機會的了,一旦中了進士,那前途就不可估量了。最後我們總結一下,秀才不過是取得了進一步科舉考試的資格,至于舉人就不同了,朝廷對他們是比較重視的,都會授與官職、将受朝廷俸祿。

#一句話道盡人間冷暖#古代為什麼有窮秀才而沒有窮舉人

于是在當地這名聲可就不一樣了,地方官員來走動了,當地的鄉紳也來拜訪了,社會資源一夜之間發生了巨變,自然就多了很多的生财之道。與窮秀才相比,人們就稱舉人為富舉人、秀才,當地人會尊稱為一聲相公,而舉人人們就得稱呼為老爺了。是以大家一般聽到的都是窮酸秀才,而沒有聽過窮酸舉人的說法。中舉人有多開心、多刺激呢,你讀讀範進中舉就知道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