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楊小平品讀韓詩:詩騷雙璧兮懸諸日月,風雅相映之振響荒涯世代有風雅,韓詩氣象新

作者:彩色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世代有風雅,韓詩氣象新</h1>

▓ 楊小平

讀書|楊小平品讀韓詩:詩騷雙璧兮懸諸日月,風雅相映之振響荒涯世代有風雅,韓詩氣象新

韓陳其詩歌集

熟讀韓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挺難。這是拜讀中國人民大學韓陳其教授的《韓詩三百首》(江蘇大學出版社,2018)和《韓陳其詩歌集》(作家出版社,2020)之後的一種文化自信和創作直感!

韓陳其教授在美國紐約華美人文學會演講的題目是《詩為人人,人人為詩》,這是何等的志向!豪氣比肩五嶽,才情兼具江河。韓先生在漢語研究中深耕四十餘年,成果頗豐,卻又不滿足于僅僅停留在語言領域的探究中,通過詩歌創作又踐行了語言理論。韓先生不是為寫詩而寫詩,他提出的象思維對于深入解讀詩歌以及創作詩歌都有着重要意義。

傳統詩詞經曆了幾千年風雨,融化了儒道釋文化,何能遽然抛棄?唐代詩歌在古代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很大,這個從日本平安時代的小說《源氏物語》就可見一斑,書中多處引用白居易的詩歌。新羅旅唐學者崔志遠在《雙蹊寺真鑒禅師碑銘》中寫道,“道不遠人,人無異國”,這句話在去年疫情期間多次被中國人運用到援助日韓的物資上。外族都能以學唐文化、寫唐詩為榮,而我們卻視如草芥。當下所謂的各種流派的“新詩”,真的是五花八門,全然沒有法度,好像夜市裡刺眼的霓虹燈,分不清方向;又好像近年來流行奇裝異服,裙子、襪子早已經沒有了樣子。

百餘年來,一些仁人志士一直在為新詩的發展苦苦探索。梁啟超最先提出“詩界革命”,但是他深刻明白“打破傳統的詩的格律與文言文法結構,就不存在‘詩人之詩’,是以,他把詩界革命的目标調整為‘以舊風格含新意境’”。聞一多也較早地看到了新詩的弊端,他在《律詩底研究》中系統地研究了中國詩歌的傳統特點,提出了新詩“格律化”的主張,認為詩有“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錢理群等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92—108頁。]我們要展望詩歌的未來,還應當遵循詩歌的發展曆程,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漢語詩歌的變式,它們前後相承,無一不講格律,隻是寬嚴的标準不同而已。今天韓先生為我們搭建起一座橋梁,一座從從詩歌的源頭《詩》《騷》出發,通向現代漢語新世界的橋梁。踏上這座橋梁,我們既能回顧漢語詩歌的蒹葭蒼蒼,又能展望未來世界的網絡爛漫。漢語詩歌還是漢語詩歌,就好像從五言詩走到了七言詩,從近體詩走到了曲子詞。韓式寬騷體則是新時代的新格律詩。

韓詩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象。傳統詩歌評論中一直比較盛行辯論言與意的關系,主要是探讨言能不能盡意的問題。韓先生從象思維出發,闡述了文字背後的意與象的關系。這個象來源于漢字,來源于中國傳統哲學,也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的言意。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說:“倉颉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這個象包含觀摩、比拟的意思。《易》曰:“立象以盡意”,這個象哲學上用來表達人頭腦中所建構的與客觀世界相諧和的主觀世界。韓先生曾模仿孔子贈子貢言提出,“其象乎!明象者,明己,明人,明事,明物,明心,明理,明詩,明文,明今,明古,明夷,明夏,明乎天下也”。可見,象是中國文化的DNA,要傳承和發揚傳統詩歌,就有必要了解其中的象。

韓先生認為,漢語詩歌是言—意—象的聚合體。受此啟發,我們得出言是形式,意是内容,而象則是言意結合後形成的新境界。需要注意的是漢語詩歌的言包括詩歌形式本身,即每一句的韻律、節拍,還有字數限制等等,因為古詩都是與音樂結合的産物,是以才能讀起來朗朗上口。韓先生把形成于人頭腦中的精神之象又分為印象、意象、大象,這又對王國維的境界說提供了新的解讀思路,境界有大小,具體怎麼展現的,通過象思維程式,主要是觀象、取象、立象,就可以呈現出來。韓陳其教授不僅在釋讀古詩詞時運用象理論,在具體創作中也運用了象理論,例如,在談論《滬上觀象行》時指出,“以觀象而言,望天而觀氣象,立地而觀景象,登樓而觀萬象!” 再看韓詩《耀天紅月》:

讀書|楊小平品讀韓詩:詩騷雙璧兮懸諸日月,風雅相映之振響荒涯世代有風雅,韓詩氣象新

耀天紅月 IC photo

婵娟碧華兮凜凜飛紅,

玄燭耀天之滾滾塵紅。

明明紅月兮紅月如眉,

玄燭照天之嬌嬌娥眉。

紅月明明兮紅月如鈎,

玄燭輝天之晶晶玉鈎。

明月紅紅兮紅月如眸,

玄燭煌天之柔柔情眸。

紅紅明月兮紅月如環,

玄燭燭天之燦燦金環。

月紅月紅兮如如月紅,

玄燭光天之天燈紅紅。

紅月紅月兮寶華紅月,

玄燭華天之紅紅雪月!

婵娟碧華兮玩水弄潮,

玄燭爍天兮天海洋潮!

碧華婵娟兮弄潮玩水,

玄燭燈天兮冰鏡天水!

這首詩記錄了極為罕見的紅月亮天文現象,首句先記錄整體印象,第二到五句描述紅月的形狀變化,并且每一行前半句取其大概形狀,後半句再放大細細描繪,展現了觀景的距離遙遠而通過想象好像置身其中。後兩句由紅月景色又聯想到海潮與月亮的關系。全詩将紅月比作玄燭,辭藻華美,回環往複,氣勢宏大,再配合寬騷體的語言形式,展現了自然景觀本身,讀起來又讓人仿佛親眼目睹了那一場壯觀的世紀奇景。

總之,詩應該有詩的樣子,尤其是漢語詩歌,古詩與現代詩并不能截然割裂,二者應該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這才是真正遵循詩歌發展規律,文學、文化也是如此。杜甫“晚節漸于詩律細”,韓陳其先生為新詩定格律亦是詩界一大幸事。餘雖不才,亦盡興附和一首。

寬騷體•詠韓詩新風雅

詩騷雙璧兮懸諸日月,

風雅相映之振響荒涯。

古歌律絕兮詩體方備,

四五七言之形态紛華。

環肥燕瘦兮各有美妙,

意渾骨勁之倶懷孔嘉。

猶恐餘脈兮難以存繼,

才遣韓公之更衍新葩。

讀書|楊小平品讀韓詩:詩騷雙璧兮懸諸日月,風雅相映之振響荒涯世代有風雅,韓詩氣象新

楊小平近影

【作者簡介】楊小平,男,陝西澄城人。2020屆江蘇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研究所學生,詩詞業餘愛好者,以筆名“灞上阿平”在新浪部落格嘗試詩歌寫作,所作《江城子》曾獲江蘇師範大學優秀網文作品三等獎。

讀書|楊小平品讀韓詩:詩騷雙璧兮懸諸日月,風雅相映之振響荒涯世代有風雅,韓詩氣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