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台新聞網丨濟公雪團

作者:它有香味

 雪團是一種用米粉制成的糕點,形狀為半圓形,外有直線曲線等紋路,其顔色雪白。因濟公以雪團救人,故又稱“”。在民間,雪團餡一般用豬肉、豆腐幹、香菇等切成小丁炒成。一般用于新婚、小孩出生滿月、起屋造宅的賀禮,為一種寓意吉祥的食品。

  注意,粳米粉和糯米粉的比例是2∶1。

  葉會長講述了濟公雪團的來曆——

  濟公曾在國清寺的廚房裡發明了一種道地的天台“神食”——餃餅筒,可誰知道,這雪團其實也是濟公發明的,隻不過出發點不同,不是為了節省,而是為了救百姓。一次,南宋孝宗皇帝做夢有人在吃雪,問解于朝,解讀百種,不得其心。恰巧這一年天台縣地界鬧山洪導緻糧食歉收,可地方官為保烏紗帽隐瞞不報,百姓賦稅未免,濟公憂心。在一個“豐年好大雪”的冬至日的早晨,從汴梁趕回天台的濟公在回寺院的路上看到幾個富家小子正在雪地上欺負兩個流浪的乞兒,那幾個“小纨绔”一邊狂悖叫罵一邊用雪團擲到哆嗦不已的乞兒身上,濟公本想呵斥他們住手,但又礙着他們的長輩是寺院的檀越,不宜撕破臉皮,而且對乞兒簡單的助食也不能改變什麼。如何幫助乞兒有家有食呢?

  濟公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急忙入寺把十日前從汴梁化緣得到的很珍貴的隻有大富大貴人家才買得起的糯米粉和上平素吃的粳米粉擀成皮,要火頭和尚趕緊做成白皮饅頭。宋代所謂的饅頭其實就是今天的包子,是有餡的,但普通人家吃不到糯米,一般米粉做的饅頭顔色灰黃,饅頭皮質地粗粝。火頭僧為趕時候便粗粗将準備做冬至饅頭餡的素食材切成方丁包成饅頭蒸了起來。

  濟公細細吩咐如此這般後,又趕緊出寺院找到“小纨绔”的家長們,假托有雪花大如拳,請他們一同到國清寺附近找“天降瑞物”,因為濟公知道史冊上的皇帝曆來好天降瑞物,君臣缙紳皆視為吉祥之兆,往往恩惠于瑞物之祥地。而濟公安排的火頭僧已經在寺内把白皮饅頭散扔在寺院外雪地上,因為顔色無差,不易看出。濟公陪着這些檀越施主喊了路上的小纨绔并以“多一人多一分力”的理由也喊了乞兒一同到寺院附近找瑞物,這乞兒腹饑,鼻子便靈起來,很快就找到貌似雪團的饅頭狼吞起來,大家納悶乞兒為何吃雪時,濟公便佯狂呼号:“這真是大德慈悲啊,天降雪團以救生靈啊!”檀越施主們也發現了饅頭雪團,還在其中扯出字條,上書“子少家敗義子可挽”、“靈童食雪天子夢圓”等字樣。濟公假意發現字條,為檀越解讀,求幾位少子檀越收義子,于是助兩個無衣無食的乞兒有了一個家。濟公還鼓動檀越将“天降瑞物——可食雪團”一事上報朝廷,應解了帝王之夢,天台百姓更是以得免一年賦稅。

  為感恩濟公,大家後來把糯米饅頭稱為濟公雪團,流傳廣泛以後百姓簡稱為雪團。

來源:中國天台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