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當皇帝前,竟然出現了一件十分詭異的事,世人都說大兇之兆

作者:紅星新聞

自古以來,每逢新皇登基,中原各地區總會出現“祥瑞”。無獨有偶,在武則天即将上位的關鍵時期,各地也出現了異象,不過,相比于祥瑞,這種異象更像是某種災難的征兆。

自公元683年高宗李治駕崩開始,武則天便開始着手策劃自己的登基之路了。武則天運用經營了多年的情報網,啟動了先前扶持的政治勢力,用了七年時間終于完成了臨朝稱制,奪取了李唐王朝的實權。

武則天當皇帝前,竟然出現了一件十分詭異的事,世人都說大兇之兆

不過,在史料中讀這七年的曆史時,我們會發現其間夾雜着一件十分詭異的事,那就是七年裡各地不斷傳出“雌雞化為雄”的傳言。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垂拱二年,武則天命人制作了一批銅皮箱。這種小箱子的作用,和現在的“匿名舉報箱”差不多。設立此箱的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官僚互相檢舉揭發。為了封閉言路,武則天還任用了周興、來俊臣等酷吏,讓他們監管文武百官。

武則天當皇帝前,竟然出現了一件十分詭異的事,世人都說大兇之兆

文獻裡提完了這一曆史事件,便沒來由地講到“冀州雌雞化為雄”,讓人摸不着頭腦。

垂拱四年,武則天于洛水獲得了“天授聖圖”。這便是文章開頭筆者提到的祥瑞,所謂“天授”無非是武則天命人安排好的,就是為了向群衆傳達“皇權神授”的合法性罷了。這篇聖圖上寫着“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大字,意為武則天是天降“聖母”。

當時有不少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就是武則天稱帝的前兆。為了防止武則天篡唐,有不少人站出來與朝廷分庭抗禮。例如,同年八月博州刺史琅琊王興兵,越王李貞在豫州舉兵響應,可惜這兩人的籌備不足,義軍很快便被官兵鎮壓,未能成事。

後來,韓王、魯王、黃國公等位高權重的貴族莫名其妙地自殺了,連他們的親信都遭到了清算。這時武則天圖謀篡位的野心已昭然若揭。至此,《新唐書》中又出現了幾個突兀的畫面:“朗州雌雞化為雄”、“松州雌雞化為雄”。

“雌雞化為雄”這種詭異的現象,在大唐史上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且偏偏出現在李治駕崩到武則天登基的這七年裡。

武則天當皇帝前,竟然出現了一件十分詭異的事,世人都說大兇之兆

那麼,這一現象究竟代表着什麼?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所謂“雌雞化為雄”,并不是母雞突然變成了公雞。雖然在當時的年代人們對“性變異”的概念很模糊,但這種現象也不會發生的那麼頻繁。畢竟,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性變異”發生的機率極低,不可能在短時間内頻繁出現。就算是母雞出現了“性變異”,也不可能像我們了解的那樣突然長出了雞冠,真的變成了公雞。

武則天當皇帝前,竟然出現了一件十分詭異的事,世人都說大兇之兆

那麼,唐人是如何判斷“雌雞化為雄”的呢?母雞停止下蛋,或母雞像公雞一樣打鳴,就是“雌雞化為雄”的征兆。

《尚書》有雲:“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西漢學者孔安國對這句話進行了标注,将“索”字解釋為“盡”。結合原文來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母雞是永遠不會打鳴的,一旦母雞開始打鳴,那麼就說明這戶人家的家運已盡,即将面臨家破人亡的橫禍。

這句話若是放在國家層面上,所指代的就是有女人禍亂朝政,将會給國家帶來國破家亡的厄運。故此,“牝雞司晨”這一成語,所比喻的正是女人禍亂朝政,是一種大兇之兆。是以,在《新唐書》中出現的怪異現象,其目的也就非常明顯了。

為了避免女人涉政,古人便會使用“牝雞司晨”的掌故,借此來告誡世人一定要反對這個亂政的女人。其實,不單是垂拱年間出現了這檔怪事,早在商朝末年亦發生過類似的現象。武王伐纣時,就以這種現象隐喻蘇妲己蠱惑君王,借此來提振周軍的士氣。

武則天當皇帝前,竟然出現了一件十分詭異的事,世人都說大兇之兆

垂拱年間“牝雞司晨”現象頻發,其實就是在隐喻當時有不少人嘗試站出來反對武則天篡權。至于這種現象究竟有沒有真實發生,我們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當時反對的聲音一定很大,甚至會有人秘密結社打算興兵讨伐。

武則天對此亦有清醒的認識,是以他搶在所有人之前拼命誅殺李氏皇族,壓制住所有輿論。雖然,武則天大獲成功,在武周年間沒有人敢與她唱反調,但民間對她的怨氣卻并未消弭。是以,在武周皇帝駕崩後,李氏兵不血刃地奪回了本就屬于自己的江山社稷。

參考資料:

【《尚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