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澤東寫給徐特立的信: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作者:京報網
毛澤東寫給徐特立的信: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徐特立在孫女徐禹強入伍時的囑咐。

夏日驕陽似火,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裡早已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綠蔭掩映中,徐特立圖書館巍巍而立,自2008年落成投入使用以來,圖書館每日迎接萬千學子。這一天,圖書館迎來一位特殊客人,她便是徐特立唯一的孫女徐禹強。

在圖書館一層大廳的徐特立先生雕像前,徐禹強深情注視、靜默良久,再度回憶起祖父的一生。二十世紀初,中國遭受列強侵略、政治黑暗、民生凋敝之苦,大批有志之士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路,而徐特立選擇的是“用教育改革人心”。

毛澤東寫給徐特立的信: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北理工徐特立學院的學生與徐禹強一起參觀“人民之光,我黨之榮——老院長徐特立紀念展”。

徐特立曾向徐禹強講述自己早年辦學的經曆:“1905年,我和何雨農、姜濟寰在離長沙城30裡的樃梨鎮辦了梨江高小,收農民子弟入學。我給自己立了一條‘不拿薪水,隻吃飯’的規矩,教了好幾門課。”當時學校離家50裡,徐特立吃住都在學校,甚至兒子出生時,妻子怕他分心都沒有告訴他,直到他中秋節放假回家才得知。徐特立說:“我沒有由于自家的私事缺過一點鐘的課,雖然受盡辛苦煎熬,但精神非常安慰和愉快!因為我已決定為社會服務,我希望一家之困難,随整個社會解決而改善。”

毛澤東寫給徐特立的信: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1937年11月,在長沙接受記者采訪時花甲之年的徐特立。

毛澤東寫給徐特立的信: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1962年,徐特立與孫女徐禹強合影。

徐特立圖書館内的“老院長徐特立紀念展”常年向學生開放,徐禹強在北理工徐特立學院學生的陪同下仔細觀看,徐老用過的面碗、聽過的唱片等實物和資料,讓她唏噓不已。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徐特立短暫擔任湖南省臨時議會副議長,但他看到議會内部争權奪利、背叛人民,于是憤然辭職,“從此以後,我就變成一個教育救國論者”。

毛澤東寫給徐特立的信: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徐特立與學生在一起。

毛澤東寫給徐特立的信: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徐禹強手捧《徐特立紀念畫冊》,向青年學子們講述祖父徐特立的故事。

1912年徐特立創辦了長沙師範學校,後來他在《六十自傳》中寫道:“長沙縣(包括現今的長沙縣和長沙市)的教育,民國八年(1919年)以前,差不多都是我一手辦的”。徐特立在教育救國的道路上艱辛跋涉、艱苦創業,教育和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像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田漢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1926年冬至1927年春,随着北伐戰争的推進,中國共産黨上司的農民運動迅速在全國興起,徐特立認識到了共産黨上司下人民群衆的偉大力量,從此,他堅定地認為馬克思主義才是救國希望。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瘋狂鎮壓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面對腥風血雨的白色恐怖,1927年5月,半百之年的徐特立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此樹立了一生不變的信仰。

據徐禹強回憶,祖父提及當時入黨說,“我想不到共産黨還要我這樣的老古董,我實在高興得很!”入黨之後,徐特立感覺“從此真正獲得了新生”,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中去。在徐特立的鼓勵下,他的兩個兒子先後參加革命,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毛澤東寫給徐特立的信: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徐特立圖書館一層大廳,徐禹強在祖父徐特立的雕像前靜坐深思,回憶祖父對自己的諄諄教導。

毛澤東寫給徐特立的信: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新時代為北理工徐特立學院的學生們創造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機會。

1934年10月,57歲的徐特立參加了長征,他回憶:“在兩萬五千裡長征中……自抵卓克基以後,我的衣服,從腳上的鞋一直到頭上的帽子,都是自己縫的。在缺乏糧食的草地,我也一般的吃草。”

到達陝北後,徐特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陝甘甯邊區的教育事業之中。1940年8月,徐特立任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這是我黨曆史上第一所理工農大學。當時面對種種辦學困難,他發動大家挖窯洞做教室,壘磚頭木頭做凳子,以土地為紙,以樹枝、雞毛管為筆……他在學院試行教育、科研、生産“三位一體”的思想,為抗日根據地也為全黨培養了第一批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人才。學校不斷發展演變,最終成為了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學。

今天,在北理工這座以徐特立先生命名的圖書館前,徐禹強對學生們讀了毛澤東在徐老60歲大壽時寫的信:“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所有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

(原标題:永遠的先生)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和冠欣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