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之1:決戰決勝,圓夢小康

作者:通山縣廣播電視台

開欄語:五年奮鬥結碩果,砥砺前行新征程。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縣委團結帶領全縣上下攻堅克難,逆勢而進,取得了戰疫戰洪戰貧的勝利,築牢了改革發展穩定的基石,增強了争先領先率先的底氣。縣第十五次黨代會即将召開,通山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全方位報道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以來,通山縣在脫貧攻堅、經濟建設、城市發展、民生福祉、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激勵全縣黨員幹部群衆進一步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對标趕超,奮力開創通山高品質發展新局面!

今天推出第一篇《決戰決勝 圓夢小康》

新修的柏油路平坦整潔,整治後的田野富饒遼闊,果蔬基地不時傳來歡聲笑語。這是10月18日,記者在大路鄉新橋馮村看到的生動一幕。然而,在五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模樣。2015年,新橋馮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98人,無村集體經濟收入,屬于空殼村,是全縣47個貧困村之一。現如今,通過土地流轉,村民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之1:決戰決勝,圓夢小康

變化,還得從村集體經濟發展說起。新橋馮村村支書餘良海告訴記者,為擺脫“空殼”村現狀,帶領村民增收緻富,脫貧攻堅啟動後,新橋馮村在市、縣駐村工作隊以及鄉政府的幫扶下,通過各種管道引入20多家企業參與新橋馮村的産業發展,成為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之1:決戰決勝,圓夢小康

餘良海

新橋馮村村支書

五年以來,我村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注重吸納脫貧人口、普通群衆務工就業,把大部分收益用于村民增收。僅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帶動近300餘戶農戶增收,其中貧困戶有80戶,每年僅向貧困戶支出土地流轉費用就達70餘萬元 ,累計帶動120人次就業,每年帶動本地農民增收120餘萬元。

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之1:決戰決勝,圓夢小康

新橋馮村71歲的村民阮康華得益于精準扶貧的好政策,不僅成功脫貧,過上了小康生活。還在去年防疫的時候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之1:決戰決勝,圓夢小康

阮康華

新橋馮村村民

這幾年來,新橋是有大的改變的,自來水 路(都修好了),特别是務工,像我們這年紀大了的,70多歲的,兩個老的每人都搞到五六千塊錢,加起來一萬多塊錢,再加上地租一千七八百塊錢,去年我用自己積蓄的錢為這疫情,我也貢獻2000多塊錢。

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之1:決戰決勝,圓夢小康

在我縣和阮康華一樣,越來越多的貧困戶甩掉了“窮帽子”,踏上了小康路。

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之1:決戰決勝,圓夢小康

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以來,我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增強“三農”發展動力、提高農民收入水準等方面取得了決定性成效。

脫貧攻堅,一路汗水,一路收獲。五年來, 全縣累計整合投入扶貧資金41.3 億元、實施扶貧項目1027 個,實作83574名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47 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曆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縣域黨政扶貧開發成效考核連續4 年穩居全省A 類檔次,創新推行的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雙保險”扶貧等經驗做法全國推介。

喜迎黨代會系列報道之1:決戰決勝,圓夢小康

一個個貧困村實作華麗蛻變,一張張笑臉洋溢在貧困戶臉上,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卷在通山大地上徐徐展開……千載小康夢已在這片熱土變為了現實。

(全媒體記者 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