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立藝 | 崇明航海文化(二)

作者:心國文化

楊立藝崇明城橋鎮人,中學進階教師退休,崇明文史研究會會員,著有教育文集《耕餘集》,曾主編《海農文化》、《崇明航海文化》等鄉土教材十餘種,撰寫過多篇崇明籍教育名人傳記。©本文經授權後發表,轉載請聯系本公衆号編輯授權(微信:anxinlu)。

崇明航海文化

自古以來,撐船航運、闖蕩江海是崇明人的主要生存方式之一。崇明祖先發明的沙船是我國古代傳統的四大船型之一,在曆史上為崇明的對外航運和上海的開埠發揮過重大作用。自元、明以來産生過多位對我國航海事業開拓性的先輩,近代以來更是湧現了一批在我國航海史上有影響的崇明籍航海家群體——這是崇明島的一個傳奇,也是崇明文化的一個重要表征。崇明的航海文化非常厚重,從航海實踐、 航海技術、航海理論、到現代化航運企業的管理、航運人才的培養等多方面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甚至在海洋文學的創作方面都有令人矚目的成就……本人整理的崇明航海文化系列,拟分六個方面叙述:

一、發明沙船 闖蕩江海

二、傳奇人物 名垂青史

三、百年濤聲 航海精英

四、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五、海洋文學 精彩紛呈

六、擁抱海洋 走向世界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崇明島的獨特位置與環境,決定了崇明人必須與大江大海打交道,養成搏擊風浪的勇氣與智慧.所謂“上岸墾拓築家園,下海行得萬裡船”,崇明人為了生存與發展,許多人祖祖輩輩從事撐船航運。他們熟悉水性,有膽有識,自古以來産生了衆多闖蕩江海的航運人士,其中最傑出的是朱清、殷明略、沈廷揚。他們在航海上達到的成就和對國家的貢獻,不但在崇明曆史上名垂千古,在我國航海曆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1.首創海運的朱清

“國初海運自朱張,百萬樓船渡大洋”。(元人張晃《辇下曲》)說起崇明島曆史上的對外航運,不能不提到一個傳奇人物,那就是朱清(1263——1303)——此人在我國航運史上也是開創性的人物。朱清,字澄叔,崇明西沙人,生活在宋末元初,從小跟随父輩賣蘆柴、撐船捕魚為生,好勇鬥狠,曾在當地楊姓大戶家中為奴,因殺楊氏遭官府追捕而逃亡淪為海盜,後從事販賣私鹽經常出入海上,熟悉南北海道。約在元十三年,朱清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接受剛建立的元朝廷的派遣,率領船隊将南宋朝廷滅亡後在臨安(今杭州)留下的一批重要文物典藏通過海上運往京師,得到元朝廷嘉獎。元至元十九年,朱清與嘉定人張瑄(即開頭詩句中的“朱張”二人,同為海盜)接受朝廷派遣正式建造大批船隻,創行海運,開辟了一條從太倉劉家港出發,經東海、黃海、進入渤海灣,直到直沽(今天津)的北洋航線,(當時泛指長江以北的東海、黃海和渤海水域為北洋)将46000石漕糧運抵北方,從此開辟了南北海漕航道。明嘉靖《太倉州志》中對此做了記述:“朱清,字澄叔,崇明姚(劉)沙人……伯顔(元朝丞相)平宋,知兩人(指朱清與張瑄)習海事,遣載宋庫藏圖籍,從海入燕會(指大都)。議饷道,(朱清)詣中書省,陳言海運。伯顔大善之,引入見,授金符千戶。初,年運四萬石,後至百六十餘萬石……”在以後的幾十年中,每年運糧數目不斷增加,最高達300萬石。為元朝政府開辟海上航運路線,為我國古代海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元大都四年,朱清因海運有功被朝廷升任江南行省左丞(行省是元朝廷設立的大行政區,左丞即行省的副長官)賜玉帶。後來,朱清舉家遷居太倉,又指揮疏浚了劉家港(今浏河)進入長江的航道, 開辟了中國同日本、高麗和琉球等國的海上貿易之路,開通了劉家港直達直沽(今天津港)的海道。當時太倉劉家港商船雲集,日本、琉球(元代稱台灣及其附屬島嶼為琉球)、高麗等國商船均進港貿易,劉家港便有“六國碼頭”之稱。當時的元朝廷在長江南岸儲藏糧食的太倉州設定了萬戶府,在崇明等地設定千戶府,專門管理運糧事務。朱清權傾一方,富貴顯赫為江南之冠,其家人、族人、家奴仆封為百戶、千戶、萬戶者有上百人之多……

楊立藝 | 崇明航海文化(二)

(朱清像)

也許是樹大招風,元大德六年(1302),朱清遭誣陷“盈滿不法十事”被捕入獄,他發憤以頭撞石自殺身亡。直到元至大三年(1310),才沉冤昭雪,如同曆史上許多有功之臣一樣結局悲慘。殺人犯、海盜、海上商人、航海家、功臣、最後淪為朝廷欽犯,這樣複雜的人物放在今天很難評價,但在開辟海運航道這一點上朱清功不可沒。 在世界航海史上,海盜常常是各個海域最早的航海者。地中海最早的航海者,經常既是水手也是海盜。實際上,海盜、水手、商人、航海家……常常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這在崇明也不例外。朱清從亡命海上的海盜成為中國海運的創始人,并參加對日本和越南的海上遠征,并非偶然,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隻有這樣的亡命之徒,才能铤而走險浪迹天涯,也是最熟悉海洋的人。

2.開辟新航路的殷明略

朱清等開辟的這條海上航道,曆盡艱險。“潮漲行船,潮落抛泊”,從劉家港啟程到達直沽,一路沿岸航線,需要繞過無數淺灘暗礁,路程漫長,耗時需要近兩個月。如此路遠日久,難免遭受驚濤駭浪,船翻人亡,糧食也遭受不少損失。朱清之後,又有不少從事航運的人大膽探索新的航道,其中有一位崇明籍海運人士叫殷明略(有的史書上稱作殷明)繼朱清之後開辟了新的航路。至元三十年,(1293年)海運千戶殷明略受朝廷委派,“率領船隊自劉家港開洋,自崇明三沙放洋。望東行駛入黑水洋,取成山。轉西至劉家島……到登州沙門島,于萊州大洋入界河”。(《大元海運記》)殷明略探索的這條新航路,與朱清開辟的航路相比,大大進了一步。首先,船出長江口以後,即東駛黑水洋,(現在的黃海海域,古人将顔色不同的海水區域稱為黃水洋、黑水洋、青水洋,黃水洋指長江口一帶,黑水洋則是進入遠離大陸的深水區)并直取成山(今膠東半島最東部),整個航路都是在遠離海岸的黃海水域航行,避開了近岸淺灘沙礁,大大提高了行船的安全性 ,航運中事故的發生和糧食的損失大大減少。其次,這條航道離開了多淺灘的近海,利用了西太平洋自南向北的黑潮暖流,對提高船速極其有利。據史載:此時的漕運船隊從劉家港出發至直沽,“如一路順當,不過旬日而已”,大大縮短了航行時間。

楊立藝 | 崇明航海文化(二)

殷明略新航路的開辟成功,是對元初朱清開辟航路的重大改變,标志着當時北洋漕運航路臻于成熟。它不但使元代北洋漕運由原來的一年一運增至一歲兩運,而且為以後中國的北洋航線奠定了基本走向,直至現在仍在沿用。這條航線的開辟,也展現了我國元代航海者在長江口、東海、黃海區域進行航海活動時已經能夠熟練掌握氣象、水文、潮汐、船藝等知識和技藝。令人遺憾的是,殷明略這樣一位重要的航海人士,在正史中對他的記載文字卻很少,連姓名、生存的年代和身份都不太确定。這是因為古代統治者曆來重軍政、輕農商。殷明略是何方人士,在元史中無從查證,隻有在1984年版《崇明縣志》的人物志中,簡要記載了一位名叫殷明的航海人生平,與朱清同列在崇明人物表中,肯定了他是元代北洋漕運開辟新航線的人。據專家考證應該是同一人。

3.傑出的海運人士沈廷揚

朱清以後約300年,崇明又出了一位海運傑出人士,他就是明代末年的沈廷揚(1594—1647)。沈廷揚,字季明,号五梅,出身于崇明長沙的一個海商家庭。史書上說他“生長海濱,童而習之,父兄教之,熟悉海道”。其父輩多年從事海商貿易緻富,家有沙田千頃,多艘沙船,富甲一方。其父富有愛國心,在朝廷抵禦倭寇和清軍的作戰中多次派出沙船應征出戰。沈廷揚自幼多智好學,為人慷慨豪爽,喜歡真幹實事,厭惡紙上空談。20多歲時即招工建造沙船十餘艘,與堂弟航行山東、天津、旅順等地從事海商貿易,獲利甚多,熟悉海道,也增強了膽量。通過廣泛交遊,還使他明白了國家面臨的内憂外患,立志尋求報效國家之策,根據自己的航海經驗,親手繪制了《海程圖》。

明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沈廷揚赴京應試成功,被授予内閣武英殿中書舍人,是個閑職的文官。明朝末年,北方清軍入侵,戰亂不斷,南方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占領了山東一帶,江淮水運受阻,北方軍隊糧饷供給困難。沈廷揚聞訊心急如焚,數次向朝廷進呈“海運書”和“海程圖”,建議恢複朱清開創的海上漕運。他在奏疏中 叙述了元代海運曆史,建議從太倉的浏河港出發,經黑水洋轉成山直達天津,海運不僅比内河航運節省費用,而且路程也近。由于當時沈廷揚位卑言輕,戶部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但他并不氣餒,再次向朝廷呈《請倡先小試海運疏》,奏疏中稱:自己生長于海濱,童而習之,父兄教之,萬曆年間朝廷調遣沙船水兵支援北韓,他曾應征參戰,沙船曾至釜山後又調援遼甯,故深知海道,願親身航海試運。拳拳愛國之心終于打動皇上。皇帝任命沈廷揚為戶部主事,(六品官員)準其帶領六艘船試航。沈廷揚帶領船隊載米數千石,隻用了不到半個月便航行數千裡,把漕糧運達北方港口。此事驚動了朝野上下,朝廷見海運奏效,升任沈廷揚為戶部員外郎(五品官員),專督海運事宜。崇祯皇帝十分高興,在奏折上批示:“居官盡如沈廷揚,天下何難治?”1643年,漕運總督史可法保薦沈廷揚為光祿寺少卿。

楊立藝 | 崇明航海文化(二)

(沈廷揚像)

明朝末年,朝廷内憂外患,烽火逼近北京城,崇祯皇帝在李自成起義軍攻入之時自缢身亡,此時沈廷揚正在江蘇籌備運糧之事,聞訊悲痛欲絕。但他作為朝廷忠臣,仍上書給在南京苟延殘喘的南明政權,願以自家的身家性命與朝廷共存亡。他在奏疏中稱:“臣曆年海運,有舟百艘,皆高大完好,(每艘)可容兵二百人,水手皆熟知水道,便捷善鬥,堪充當水師。今海運已停,如添招水師練習水戰,臣願統之,則二萬人衆,足成一軍,既可海道北伐,亦長江之衛也。”——願為反清複明做開路先鋒。他回到老家散盡家财,購置船舶百艘,招募抗清志士仁人,親自訓練水軍,準備大舉北伐。然此時的明王朝已經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即使有像史可法、沈廷揚這樣的忠臣也無回天之力。沈廷揚後來率領明朝軍隊與清軍激戰中被俘,拒絕招降,英勇就義,葬于蘇州虎丘,是一位民族英雄,受到世代崇明人的崇敬。

主要參考資料:

1、 崇明縣政協編寫文史資料

2、 崇明博物館史料圖檔

3、 吳長榮編《百年濤聲》

4、 崇明縣志

楊立藝 | 崇明航海文化(二)

©版權聲明:本公衆号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釋出,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系本公衆号授權,并在轉載時标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投稿請加微信:anxinlu

編輯 | 沈雯逸

審稿 | 陸安心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歡迎關注陸安心的私媒體“心語”。(微信号:anxin20141124)也可掃描上面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關注。感謝您的支援!

楊立藝 | 崇明航海文化(二)

Copyright © 2014-2021 心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