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酒一菜 | 少數民族的下酒菜

作者:解憂酒鋪

在酒桌上,不管你喝不喝酒,都一定會吃上兩口下酒菜。這些美食看似是配角,其實擔任的卻是飯桌上的重要角色!開飯前抓上一把填飽肚子的是下酒菜,時不時可以吃上兩口的是下酒菜,無論冷熱都美味十足的還是下酒菜……

中國曆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地大物博的中國有不同的民族,而56個民族各有各的習俗、傳統,尤其是下酒菜,每個地方的下酒菜都獨具特色。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俗。每個少數民族的酒總是充滿神秘感,同樣,少數民族的下酒菜更是千奇百怪。

傈僳族—漆油炖雞

漆油炖雞是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産漆樹、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還可入藥。漆油炖雞,是以漆油、雞為原料制作的一道菜品。其肉香嫩、酥甜可口。

蒙古族-烤全羊

一酒一菜 | 少數民族的下酒菜

這是一道地方特色菜肴,是内蒙古地區少數民族膳食的一種傳統風味肉制品。烤全羊色、香、味、形俱全,别有風味。烤全羊是肉制品飲食中最健康、最環保、最綠色的美食,外表金黃油亮,肉焦黃發脆,内部綿軟鮮嫩,羊肉味清香撲鼻,頗為适口,别具一格。

北韓族-泡菜

泡菜是一種風味獨特的乳酸發酵蔬菜制品,原料多樣,制作簡便,成本低廉,食用友善,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質和适宜的口味等優點。而北韓泡菜是北韓人自古喜歡吃的、民族固有的副食品,是一道獨具特色的素菜。它是以白菜、蘿蔔等蔬菜為主原料,以辣椒、蔥、蒜、姜、水果、鹽等為佐料,經乳酸發酵而成。

白族-柳蒸豬頭

柳蒸豬頭是白族傳統名菜之一,是将豬頭放在柳條架上入鍋蒸制而成的。白族人每逢佳節,家宴請客,都必備此菜,這道菜也成為鶴慶白族人民喜愛的傳統佳肴。此菜色澤金黃,肉質鮮香,味醇清爽,食而不膩,風味獨特。

哈尼族—竹筒雞

一酒一菜 | 少數民族的下酒菜

竹筒雞是雲南哈尼族的傳統名吃。利用竹筒烹饪,曆史久遠。時至今日,哈尼族仍保留竹筒烹饪的傳統方法。這與滿山的翠竹有關,又與竹筒烹調的食物清香可口有關,哈尼族的竹筒雞,就是一例。既有雞肉之鮮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軟糯,制法獨特,古老樸實。

拉祜族—烤肉

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拉”意為虎,“祜”意為在火旁把肉類烤到發香的程度。過去拉祜族居于山野密林中以狩獵為生,解放後,才逐漸遷出森林,過上農耕生活。從“拉祜”二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以烤肉著稱的民族,拉祜族烤肉别具風味,,人們将獵獲的野獸肉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葉将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典型食品主要有拉祜族烤肉、香草烤牛肉等。

維吾爾族-烤羊肉串

一酒一菜 | 少數民族的下酒菜

烤羊肉串,是新疆最有名的民族風味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洋蔥、鹽等。羊肉宜選精瘦肉,或肥瘦相間者,剔淨筋膜,成品軟嫩可口。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

水族—魚包韭菜

聚居在以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為中心及其鄰近地區的水族人民,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喜食糯米食品、喜食魚、喜吃酸辣、喜喝酒的飲食特點,其中魚則是水族人民祭祀祖先、節日慶賀、待客席上不可缺少的必備佳肴。而用獨特方法烹制的"魚包韭菜"則是水族的第一名菜,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奇特的文化内涵。

傣族-炸昆蟲

一酒一菜 | 少數民族的下酒菜

傣族有句老話“綠的都算菜,動的都是肉”,是以很多昆蟲都是傣族的美味佳肴。其實不僅是傣族,白族、哈尼族、仫(mù)佬族等雲南的少數民族都有吃昆蟲的習慣,那麼有哪些常見的昆蟲,才是傣族最常吃的呢?

首先是炸蜂蛹。蜂蛹一般為野蜂的幼蟲和蛹,吃起來味道鮮美,除油炸外還有蜂蛹煎蛋、姜蔥炒蜂蛹、椒鹽蜂蛹、煎荷包蛋蜂蛹、金沙蜂蛹生菜包。

其次是炸螞蚱。螞蚱即為蝗蟲,肉質松軟,味美如蝦,因為螞蚱對于農民來說是一種危害很大的蟲類,是以經常被農家抓來做美食。

最後還有炸竹蟲。竹蟲又名竹蜂,寄生在竹筒内,以食嫩竹為主,藏于根部筒内,營養豐富。油炸竹蟲又香又脆,口感酥嫩,是雲南傣族的特色美食。

這三種蟲子拼成一盤,滿口脆香,沒有任何異味雜味,怪不得上桌不一會就會被搶光了,根本留不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