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作者:澎湃新聞

阿水

港片《老笠》(2015)裡有一段台詞,大意是:“你小時候最紅最有代表性的明星是劉德華。你小時候叫他華仔,到你是叔叔的時候華仔仍然是華仔,不用多久你就變成我這樣的絕望老人。”

劉德華出道四十年,已是華人世界一個颠撲不破的神話。不用說,二十年後叔叔變爺爺的時候,華仔仍是華仔。他可以類比西方影壇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永遠俊逸潇灑。時間雕琢他,不去侵蝕他。

7月29日晚的抖音直播,馬東問了他一連串關于“帥”的問題。

“帥是什麼狀态?”“是旁人給我的回報。”

“你帥還是梁朝偉帥?”“我覺得我比他帥,不知他是否認可。”

“會不會有導演覺得你過于帥了?”“會,杜琪峰和陳木勝說過我耍帥過頭。我有(帥)才可以耍。”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劉德華出道40周年抖音直播截圖

截圖的時候發現劉德華無死角,腳踝細,身姿挺,手漂亮,任何角度、表情都好看。在空曠而懸浮的白色舞台上,他用溫和的自嘲、适度的謙遜、得體的驕傲和偶爾的撒嬌戲谑,來描述這認真工作和異常幸運的四十年。

神話是以颠撲不破,是因為它由四十年來不計其數的不完美、不穩定所建構,是一個人在順應環境的過程中做出選擇并一以貫之的結果。由于這個緣故,出道四十年的華仔在抖音首播裡自稱“普通人”不會顯得屈尊俯就。

《笨小孩》是他演藝生涯中最貼近其個人經曆的作品。電影裡的阿Sir古惑仔,英雄反英雄,都是這個“笨小孩”所扮演的角色。華仔是真靓仔,真勤快,然而并不是天賦極佳的那類藝人,是以稱“普通人”自有恰如其分處。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笨小孩》專輯封面

但哪有普通人像他這樣潤物細無聲般的無處不在。他的銀幕形象構成一個可以逃遁進去的夢幻世界,裡面有一遍一遍以死亡告終的浪漫愛情,英雄氣概十足的男人一會扮演警察,一會扮演壞人。虛構世界裡,這張英俊的臉就是一切的源頭,鑰匙的鎖,通往新世界的密碼。他給人安慰:你生活的世界之外,還有一個值得潇灑走一回的世界。

劉德華最重要的職業身份是演員。馬東問他:“唱歌還是演戲的天賦更好?”“唱歌。”說完他一陣大笑,臉漲紅,“謝謝大家寬容,給了我四十年去進步”。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暗戰》劇照

2000年,以演員身份出道19年後,劉德華憑《暗戰》第一次獲得金像獎影帝稱号。香港影帝清單上的諸位個個精彩,大緻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其個人魅力與角色相輔相成,共同完成表演,抽去演員的自我,角色也會黯然失色,周潤發、張國榮、劉德華、任達華、黎明、周星馳等皆在其列;一種是普通人面孔,藏身于市井,性格庫和人生經驗豐富,人間百态、人心七竅多能駕馭,劉青雲、吳鎮宇等演技派屬于這一類。

梁朝偉、梁家輝合并這兩項,既有巨星輝彩,又懂世情人心,還能準确地通過表演外化出來,喚起觀衆同理心。他們在港片興盛的時代磨練技藝,下風後仍不時有好作品問世。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旺角卡門》劇照,阿傑(劉德華 飾)、阿娥(張曼玉 飾)

影帝影後們的職業生涯中,多有一個演技飛躍(或是讓觀衆看到飛躍)的轉折點,此後穩定步入演技的新層樓。比如張曼玉在《旺角卡門》(1988)之後突然開竅,從隻知道做出反應的偶像女演員,琢磨出演戲其實是“尋找感情的深入點”,從此真心把拍電影當作人生事業。

和她同部戲出演的劉德華,也在《旺角卡門》有過演技的飛躍。1988年之前,劉德華已經吃過“無線五虎将”集體跳槽失敗,被雪藏400天的人生棒喝。此前他的星途較順,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的同期們還在跑龍套時(除了梁朝偉),他已經在《神雕俠侶》(1983)、《鹿鼎記》(1984)等劇中當上主角。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鹿鼎記》劇照,康熙(劉德華 飾)、韋小寶(梁朝偉 飾)

華仔的臉是老天賞飯吃,以前的電視像素差,抖動的螢幕中這張臉非常凸顯。劉德華的臉部輪廓似張徹早逝的愛将傅聲,洋溢青春和無窮的精力,但線條較傅聲細緻收斂。初出道的華仔無需太厲害的演技,練習到能準确自然地表達喜怒哀樂,已是存在即美好。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旺角卡門》劇照

《旺角卡門》适度松綁了劉德華的帥。戲裡他扮演的“大佬”連反英雄都不是。作為底層混混,這個角色蠅營狗苟兵來将擋一直到橫死街頭。當然華仔在這部電影裡也還是帥,但這層帥的殼被王家衛磨薄了,露出他本人罕見的一面——憑本能驅使四處破壞,毫無規則限制。混沌中,演員劉德華進入角色深處,對必然到來的命運真正有了反應,展示清新自然的演技。

1989年《旺角卡門》給劉德華帶來金像獎影帝的提名,演他混賬小弟的張學友則收獲最佳男配小金人。這部戲證明,在合适的導演、劇本、搭檔的作用下,劉德華也可以是個好演員。隻是當年這樣的機會不多。這一年他參演了大約十六部電影,投入到紅紅火火的香港電影機器裡發光發熱。他在高強度的工作中繼續磨煉演技,與行業融為一體,被娛樂圈教育,鑄成鋼鐵般的職業操守和工作态度。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投奔怒海》劇照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劉德華像太陽一樣發光,早年合作過的藝術片導演許鞍華(《投奔怒海》,1982)和王家衛注定隻能偶爾出現。劉德華很忙,沒有奢侈像其他演員為一個角色花大把時間。他每到現場都很拼搏,但無法像張震那樣癡頑,苦練八極拳三載,獲全國一等獎後再出演拳師。華仔的影視歌工作時時滿檔,也意味着他不可能像其他香港明星把片場和日常分開,搭地鐵、逛菜場、排食肆的長隊吃飯,把煙火氣帶進戲裡。

香港明星大都願意保留市井生活的氣息。香港的人多,菜場商場轉一圈,能看見無數生活的碎片,人性的微茫。華仔比較少有這樣的機會,頂多在私人時間戴上帽子和口罩搭酒店客梯。工作狀态時,他“像珠寶一樣被運來運去,隻能配合”。

他越是難以隐身,大衆就越難以忘記他的帥。他演的角色就算一時落魄,依然帥到骨子裡讓觀衆一秒出戲,一刻也不能夠忘記這是劉德華在演戲。他的親善、清醒和自律時時刻刻投射在角色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觀衆進入更深層的情感體驗。這個時期的劉德華人比戲大,靓仔的殼又開始結厚。

1990年代過渡到新千年,香港電影盛極而衰,外部環境對明星的壓力減小。劉德華個人的境遇也給了他未有過的餘裕。九十年代他的天幕電影公司連續虧損,華仔拿月薪瘋狂接戲還債的事人盡皆知。後來債還清了,到了可以自由挑劇本的時候,他依然是“先看人品,再看劇本”,加上慣性忙碌,公司老闆的身份,提攜新人及對香港電影的責任感……種種,劉德華依然鮮有機會慢工出細活,雖然今天的他會,也心甘情願,在片場拍一個抱着頭盔回頭的鏡頭一整晚。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無間道》劇照

2002年,《無間道》成為低迷已久的香港票房救星,為今後二十年的香港商業片指出一條路。劉德華再次站在港片複興的中心。有些影迷會指出,雙雄戲中劉德華的演技稍落下風。的确,天台對決一場戲,側對鏡頭的梁朝偉眼角、嘴角和法令紋路不斷變化,高壓時刻的心理活動之流露,不遜于天台上空的風流雲轉。

劉德華的微表情比對手少,被槍指住眉心時鏡頭給到眼部特寫,隻見他的眉毛微微一跳,眼波不動,在對手面前顯得木讷。但他畢竟提取到角色内心變化的幾處節點,被梁朝偉拒絕時嘴角微笑的冷卻,眼睛裡光芒的明滅都到位。雙雄對峙,一動一靜,華仔的演技和氣場并未輸給對面那位天才型演員。

《無間道》系列的光芒像夕陽餘晖,熱愛港片的觀衆沐浴在其中重溫舊夢。不知不覺,警匪片變成香港商業片的絕對主流。年華老去的影帝們在其中輪流出演男主角,配戲的女演員從香港女星疊代為内地女星,永遠年輕。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每年總會有幾部這樣的餘晖之作,出街就忍不住去看。看着影帝們的青春流逝,在電影昏暗的光線中膚色暗沉,面部僵硬,隻有眼神依舊有光。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拆彈專家Ⅱ》劇照

一個又一個亂夢般的警匪故事在這些電影中上演。故事大多數比他們年輕時的更黑暗嚴肅,快活灑脫和青春一起消失。不再有無可挽回的浪漫可供揮霍,死亡來時沒得商量,砰砰。《拆彈專家Ⅱ》(2020)中,劉德華扮演的拆彈專家黑化為恐怖分子後仍享有壯烈死亡,在香港警匪片中是稀有的恐龍。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門徒》劇照

劉德華演繹生涯“黑化”的另一端從年輕時的小混混更新成《門徒》裡的黑幫大佬。不是天賦型選手的劉德華,像化石堆積一樣培養演員的技藝。可以從細部看見這種痕迹。《龍在邊緣》(1999)裡,華仔扮演的黑幫大哥飛龍近距離與警察交鋒時,曾展示假笑冷卻,眼神冰封的表情轉換。這種成功的表演方式被帶入《暗戰》《拆彈專家Ⅱ》等一系列影片,豐滿了他年輕時難以駕馭的黑色角色。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劉德華的身上有一種“定”,随年齡增長越來越明顯。這種“定”未必是定力,碰到爛戲或者對手戲演員太強/不對路時,他可能依然處于劣勢。他安定人心的力量來自觀衆對其銀幕形象的無比熟稔,來自對他本人的信任。他扮演的角色即使黑化,也是俠盜義賊,會浪子回頭。若演的天生是壞人,被命運左右,也令人唏噓。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黑金》劇照

無數的銀幕形象凝成劉德華獨一份的單純感。自然,他身上欠缺的複雜和暧昧性是對演員身份的掣肘。《黑金》(1997)中,劉德華扮警察,對手是梁家輝演的黑幫大佬周朝先。梁家輝做了幾十萬字角色筆記,演繹出一個強者欲望膨大、變異、反噬自身的過程。與他相比,劉德華的正義一方仿佛失蹤,隻有演員本人熟悉的存在似暖融融的太陽,照出大地上的陰影從出生到死亡的短暫過程。

太陽有太陽的好。我們不期待太陽變化多端,隻期冀它的日日升起。劉德華當然也會見老,但他還是好看。他的骨相好,臉上的線條都是銳角,皺紋也根根清晰。不管劇情多陰霾,他一笑仍可一掃陰霾,絕無有人年老之後易出現的皮笑肉不笑。這張臉的魔力,透漏進港片黃金時代嬉笑狂颠的光線。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阿虎》劇照

2000年劉德華拍了第一百部電影《阿虎》,“之後就不數了”。2011年,他三十年後再與許鞍華合作《桃姐》。桃姐照顧了羅傑(劉德華飾)一輩子,老後忽然中風被送進養老院。觀衆無從得知劉德華的真實生活,但由他出演制片人羅傑是可信的。羅傑成功但孤獨,在他的公衆生活之外應有一個桃姐,承載一個人總該有的平常人的生活。

桃姐忠義兩全,有尊嚴,性格堅忍單純。拍片時許鞍華64歲,未婚無子女,和母親租住在北角的小房子裡。女性創作者和表演者的幽微觸感給予影片波光粼粼的質感。水流再一次剝去劉德華的外殼,連帶多年積累的演技也一并洗去。這一次劉德華似乎完全代入了羅傑的角色,忘記自己是劉德華,撥開夢幻的浮雲,真誠而細膩地徜徉在故事裡,喚醒深層的反應。

40年過去了,他仍然是華仔

劉德華出生于1961年。彈幕上有很多條半真半假的提問,“四大天王是什麼?”馬東問他:“偶像是什麼?”“偶像是榜樣。”“四大天王”這個問題更難回答。它和“五虎”一樣應商業包裝的需求推出,帆船入海後繁榮了一個行業,留下一個個經典角色和傳奇。

劉德華是其中一個做戲先做人的典範,他恪守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信條,尊重自己的選擇和他人厚愛。四十年很快也很漫長。在近乎真空的直播室裡,劉德華是時間的有形标記。時間會唱歌也會演戲,會哭會笑,離你很近也很遠。時間是他。

本期編輯 周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