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連"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據說它在日本入侵後改名

作者:曆史客棧

大連位于遼東半島南端,是遼甯省的一個副省級城市,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沿海中心城市,無論經濟地位還是戰略地位都非常重要。

其實,大連最早的小漁村,這個村叫"三山",唐代又稱"三山涠"、"綠泥溧",在明代曾被稱為"綠泥窪地",到清代中後期,這裡叫"大連灣",直到1905年才叫"大連"。

那麼,"大連"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有四種類型的語句。

"大連"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據說它在日本入侵後改名

第一個以形狀命名。

明清時期到民國時期,由于廣關的洪澇,有著名的人口遷徙,大量山東、直隸難民離千裡不遠處到外,開辟了新的聚居地,"突破關東"的曆史。

當時,移民們正在拖着自己的家,背着大量的行李,為了攜帶更多的東西,幾乎每個人都帶着一個叫做"Twisted"的布袋。這個布袋的口中間是張開的,兩端的負荷,大飛蛾可以直接貼在肩膀上,小的可以挂在腰上,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雙手,可以友善地做更多的事情。

當我們來到大連灣的這個地方時,他們發現大連灣外的三山島的形狀與他們的身體相似,是以他們稱大連灣為"Yuwan",并逐漸成為"大連灣",這個地區的小鎮也被稱為"大連"。

"大連"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據說它在日本入侵後改名

第二個是俄語音譯。

1898年,清政府被迫與沙皇俄國簽訂《大憲章條約》,該條約始于俄國在大連的七年曆史。在成為俄羅斯殖民地後,沙皇尼古拉二世将該地區命名為"達裡尼",在俄語中意為"遙遠的城市"。

随後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爆發了戰争,到1905年戰争結束時,日本赢得了最後的勝利,是以沙皇俄國将大連移交給日本,大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當時,大連的名字"達裡尼"是俄語,日本遼東警衛隊司令部下令換了個新名字,因為"達裡尼"在中文中讀起來很像"大連",再加上日語中也恰好有"大連"這個中文短語,是以從1905年開始,"達裡尼"改名為"大連"。

"大連"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據說它在日本入侵後改名

第三種是基于滿語發音。

清朝統一中原後,滿語取代漢語成為官方語言,軍事、内政和外交由滿語記錄。因為大連依海,滿族稱海邊或近海為"咔哒",久而久之,按"咔哒"諧波"大連"來稱呼這個地方。

還有第四種說法是大連灣牡蛎豐富,當地人稱它為海牡蛎,因為牡蛎産量大又好,是以漁民稱這個地方為"大牡蛎灣",後來覺得名字不夠優雅,就改成了"大連"。

無論哪種方式,都表明大連是一個曆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地方,現在大連是北方著名的港口城市和旅遊城市,在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名單中排名第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