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國債被納入富時羅素WGBI今起生效 有望為中國債券市場引來萬億規模資金

作者:中國經濟網

來源:上海證券報

10月29日,富時羅素世界政府債券指數(WGBI)正式納入中國債券。業内人士預估,以此為新起點,中國債券市場有望迎來萬億規模資金。

受訪專家表示,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外資占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而且,人民币債券兼具投資價值與收益穩健性,外資穩步配置人民币債券是中長期趨勢。

中國債市将再迎“活水”

今年3月末,富時羅素在官網公告确認,将中國國債納入WGBI,并将在36個月内分階段納入,權重為5.25%,自今年10月29日開始生效。

多位機構人士表示,這一标志性事件将會同時帶動主動資金和被動資金流入中國債市,有望為中國債券市場引來萬億規模資金。

渣打銀行中國宏觀政策主管劉潔預計,被納入富時羅素WGBI指數後,中國國債将獲得1300億美元至1560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入。

“生效日”來臨之前,已有資金在提前“布點”。中國債券資訊網資料顯示,10月19日,有高達127億元人民币的海外資金買入中國債券。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oe Perry表示,這有可能是國際投資者在提前買入中國債券。

“中國債券被納入富時羅素WGBI指數,将繼續推動更多資金流入在岸市場。”景順進階客戶投資經理鐘海丹表示,一方面,與全球綜合指數中的同類債券相比,中國在岸債券收益率較高;另一方面,以人民币計價的債券與其他市場的相關性一般較低,有助于國際投資者實作投資多元化。

外資配置人民币債券是中長期趨勢

人民币債券國際化水準逐漸增強,意味着其與全球金融市場的關聯也将進一步加強。近期,市場一大關注點在于,随着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币政策逐漸回歸正常化,流動性“潮水”漸退,境外資金對于中國債券的熱捧會否持續?

多位專家表示,從全球投資者角度看,受益于較高收益率與多元化的特點,外資仍将持續流進中國債券市場。

“外資穩步配置人民币債券還是中長期趨勢。”國家外彙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日前在前三季度外彙收支資料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中國債券市場規模較大,且外資占比較低,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而且,境内債券收益率相對較高,人民币币值穩定,中國債券市場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

今年以來,随着外部環境變化,境外投資者對于人民币資産的配置規模出現小幅波動,但增持趨勢明朗。中央結算公司資料顯示,外資增持步伐明顯加快,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債券托管面額達34941億元,較8月末增加884億元。

王春英稱,三季度以來,外資買債較上半年高位雖有所回落,但與2019年同期相比,仍然增長7%。在全球經濟逐漸恢複及大國貨币政策轉向的預期下,外資購買債券保持一定規模,且向疫情發生前的常态回歸,是正常表現。

據市場機構估算,中國資産在全球三大主要指數中的占比将在5%至10%,排在所納入新興經濟體資産的首位。

稅收優惠政策延長至“十四五”末

市場還迎來另一好消息。10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将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内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政策的實施期限,延長至“十四五”末,即2025年12月31日。

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兼資本市場及證券服務部聯席總監張勁秋表示,近期在與境外投資者的溝通交流中注意到,他們普遍對原本将于今年11月到期的免稅政策能否延續十分關注。

如今政策落定,市場充滿了暖意情緒。“稅收優惠延長至2025年底,傳達出中國對外持續開放金融市場的堅定決心,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内債券市場。”張勁秋說。

恒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此次稅收優惠延長有助于穩定外資預期,增強中國債市吸引力。同時,更多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也有利于人民币更好地走出去。

記者 範子萌 編輯 陳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