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粱,是怎麼一步步退出主食餐桌的?貧窮的記憶,匮乏而博大南高粱,北高粱,價值皆不同學會區分高粱,才能有效食用

作者:食材縣行記

還記得90年代末,我生長之地的老街尾有家釀酒廠,每到下午2點左右,濃郁的酒糟味傳遍大街小巷,酸溜溜地沖鼻。待到5點左右,堆在空地上的酒糟慢慢冷卻,一頭老黃牛挂着破闆車,拉着一筐又一筐的殘渣,不知運往何處。

那酒糟,就是高粱蒸餾酒後的殘渣,高粱能量都被酒廠發酵提取成為酒精了,剩下的隻是蛋白營養,蛋白含量在10-20%左右,經過處理後喂養家畜,是好東西。

再往前推幾個個時代,那個時候的高粱,是國人餐桌上的一道主食,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正是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故事,紅高粱成了貧困年代的“代名詞”。

高粱,是怎麼一步步退出主食餐桌的?貧窮的記憶,匮乏而博大南高粱,北高粱,價值皆不同學會區分高粱,才能有效食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貧窮的記憶,匮乏而博大</h1>

高粱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

距今200多萬年前,早期人類在地球上四處遷徙,試圖征服大江大河,他們在荒野中求生,在蠻荒中汲取自然的力量。當時的高粱,還是路邊随處可見的野草。

某一天,原始人類發現,這種野草結出來的穗子,居然可以充饑,果腹。于是和其他物種一樣,高粱被原始人類采集、馴化、育種,成了中華民族“五谷”中的一種重要作物。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延續,終于進化成了如今的模樣。

據可考資料顯示,高粱的起源地是如今東非的古埃塞俄比亞,有非洲屋脊之稱的高原,不管是溫度還是降雨,都符合了高粱的生長。

高粱得到馴化後,開始沿着東西兩個方向迅速擴散,大約在2800年前,高粱随着後來稱之為阿拉伯商人的船隊,從東非沿海到達印度;不久之後,進入中國。

距今950年前,中國農民在田間注意到高粱這種草本植物的獨特之處,它抗澇、抗旱、耐鹽堿、耐貧瘠。有陽光的地方,它就能茁壯成長。在貧乏的戰争年代,這種植物所結出的果實,成了中國人對抗饑餓的法寶。

用了短短一百年的時間,高粱在中國北方廣泛傳播,牢牢紮根。到了元代,高粱成了農村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60年代。

高粱,是怎麼一步步退出主食餐桌的?貧窮的記憶,匮乏而博大南高粱,北高粱,價值皆不同學會區分高粱,才能有效食用

路遙《平凡的世界》裡寫道:

“孫少平的馍馍是巧克力做的麼?”

“那是高粱做的!

“高粱好吃麼?”

各班的甲菜隻是在小臉盆裡盛一點,看來吃得起肉菜的學生沒有幾個。冰菜也用小臉盆盛一點,說明吃這種下等夥食的人也沒有多少。隻有乙菜各班都用燒瓷大腳盆盛着,海海漫漫的,顯然大部分人都吃這種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

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黃、黑,顔色就表明了一種差别;學生們戲稱歐洲、亞洲、非洲。

六十年代左右,生活特别困難,當時的百姓計劃用糧是不夠吃的,隻能用白面換購高粱面,高粱的産量确實高于白面等作物。雜交高粱耐旱耐澇,産量每畝高達800-1000斤。

吃過高粱的過來人都知道:高粱雖然産量高,蛋白質和含糖量也高,但是缺點也特别明顯,其缺乏賴氨酸和色氨酸,澱粉和蛋白質之間存在很強的結合鍊,緻使唾液澱粉酶很難分解,也就是所謂的很難消化。

我們看到做出了的高粱馍馍偏黑色,是因為高粱中的花青素比較重,含的丹甯較多,味道苦澀,難以下咽。那玩意兒是真難吃,加上沒有油水中和腸胃,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

但在饑荒年代,管飽就行,哪還顧得上口感。

高粱,是怎麼一步步退出主食餐桌的?貧窮的記憶,匮乏而博大南高粱,北高粱,價值皆不同學會區分高粱,才能有效食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南高粱,北高粱,價值皆不同</h1>

高粱的生長特性決定了它的地域種植面積,早期高粱主要生長在我國貧瘠的北方,其種植面積高達85%—90%。随着長期的自然選擇,以及人工的選擇,高粱逐漸在南方生根發芽。

不同地域的高粱,就如同不同地方的人,水土有别,各具秉性。

南方的高粱多為糯型高粱,是釀酒的優質原料;北方的高粱多為梗型高粱,以食用和飼用為主。

南方的高粱澱粉含量高,容易發酵,各物質配比恰到好處,微生物發酵産香順利,能促進各種香味物質的生産。所釀出來的酒香正甘冽,口感烈而不辣,回甘綿軟,遠勝于其他糧食酒。

為什麼高粱釀的酒香原因就是,高粱還含有适量的單甯,适量的單甯對發酵過程中的有害微生物有一定抑制作用,能提高出酒率。單甯還能産生丁香酸和丁香醛之類的香味物質,又能增加白酒的芳香風味。是以高粱确實是很優秀的釀酒原料。

由古至今一直流傳着一句話“好酒離不開紅糧”,我們中華人們用高粱釀酒已經有700多年的曆史了。

高粱,是怎麼一步步退出主食餐桌的?貧窮的記憶,匮乏而博大南高粱,北高粱,價值皆不同學會區分高粱,才能有效食用

聞名中外的貴州茅台、四川劍南春、泸州老窖、五糧液、山西汾酒等名酒無一不是以高粱作主料或佐料釀造而成,大量利用高粱釀酒屬于我國的特色,在國外名酒裡利用高粱來釀酒的并不多,例如伏特加原料是谷物或者馬鈴薯;威士忌的原料一般是大麥、燕麥、小麥等,白蘭地的原料主要是以葡萄為主的水果類等。

經過長期的曆史考驗,中國人還是更喜歡飲用高粱釀出來的白酒。高粱品種的選擇其實也是造成酒的品質不同的原因,例如茅台鎮的紅纓子糯高粱,紅纓子高粱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支鍊澱粉含量高達90%。

高粱是大自然的饋贈,利用高粱釀酒,是人們智慧的結晶,而醬香酒又是将高粱酒的特性發揮到極緻,工藝複雜程度是白酒之最,生産周期長也是白酒之最。

再說北方的高粱。

東北的高粱隻有少數品種的口感還可以,産品很低,大部分品種都難以下咽。比如說冀東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大面積種植高粱,剛開始的高粱種子産量高,但是不好吃,紅米紅湯下不去嘴。

高粱,是怎麼一步步退出主食餐桌的?貧窮的記憶,匮乏而博大南高粱,北高粱,價值皆不同學會區分高粱,才能有效食用

後來好了,引進了其他物種進行雜交,産出來的果實味道變好,可以熬出白米湯和黃米湯。但是随着社會發展,承包到戶後,再沒地方制種,後來種子公司也不再經營高粱種,雜交高粱随之絕種,百姓就開始大規模育種水稻和小麥,該吃另外的主食。

高粱在二十年前的東北也還在大面積種植,産量很高,但是高粱成熟之後比較容易招緻鳥雀,現在鳥雀成了國際保護動物,不讓打不讓抓,是以農民也逐漸放棄了高粱種植。

現在北方依舊能夠看到一些高粱地,主要用于飼養牲畜,其杆子比較甜,堪比甘蔗,結完穗後還能加工成條式掃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3">學會區分高粱,才能有效食用</h1>

高粱按顔色又有紅、白之分;紅者又稱為酒高粱,主要用于釀酒,白者用于食用,性溫味甘澀。紅高粱粒大,黃白者堅實。

其中性粘者,可和糯米釀酒作餌;不粘者,可作糕煮粥。且高粱的谷殼,浸水色紅,可用作釀制紅色酒的色素。高粱的糠皮内含大量鞣酸與鞣酸蛋白,故具有較好的收斂止血作用。

在谷物中,高粱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最低,因而蛋白質的品質也最差;高粱的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卻能為人體所吸收,是以,以高粱為主食的地區很少發生“癞皮病”。

另外,高粱米裡包含單甯,有收斂固脫的功效,患慢性腹瀉的患者常食高粱米粥,有明顯的療效。

高粱,是怎麼一步步退出主食餐桌的?貧窮的記憶,匮乏而博大南高粱,北高粱,價值皆不同學會區分高粱,才能有效食用

【飲食注意】

1.高粱米一定要煮爛,高粱米可制作幹飯、稀粥,還可磨粉用于制作糕團、餅等。

2.民間常用高粱米一份、甘蔗汁四份,一同放入鍋内煮成高粱甘蔗粥,具有益氣生津之作用,對老人痰熱咳嗽、口幹舌燥、唾液黏涎者有食療作用。

3.高粱米或碾粉熟食,有健脾益胃、充肌養身的作用,煮粥滋養,供脾虛有水濕者食用。

4. 不宜常吃加熱後放置的高粱米飯或煮剩的高粱米飯,不宜加堿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