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演義》裡楊修為何會被曹操殺掉?答案:不作死就不會死

作者:曆史戰争

在《三國演義》當中,曹操不是一個正面角色,他陰險狡詐,冷酷無情,不過羅貫中還是為他保留一個優點:求賢若渴。曹操曾著詩《短歌行》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達他對于賢才的渴望。

《三國演義》裡楊修為何會被曹操殺掉?答案:不作死就不會死

演義當中的楊修亦是一位聰明絕頂的人物,羅貫中稱贊他道:“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足以可見,楊修的确才華橫溢。然而奇怪的是,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曹操,遇到才華橫溢的楊修,卻沒有産生化學反應,最終曹操甚至将楊修誅殺。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曹操對楊修這個人才如此厭惡呢?

其實說曹操厭惡楊修是不準确的,嚴謹的說,曹操一開始對楊修還是比較信任和欣賞的。楊修起初任丞相主薄,這個職位可謂是曹操的心腹,曹操讓他坐在這個位置上,足以可見他一開始對楊修還是非常看重與信任的。而楊修的能力也确實出衆,他做事幹練,凡事都做的滴水不漏。按理說這樣的人才應該是曹操夢寐以求的,那他又為何将楊修殺掉呢?演義中的楊修之是以走到這一步,可以說是自尋死路。

《三國演義》裡楊修為何會被曹操殺掉?答案:不作死就不會死

《三國演義》裡的楊修可謂驚才豔豔,單論他揣摩曹操心思,其心智堪比諸葛亮。曹操的興趣愛好以及内心當中的想法,楊修都能猜到。比如在演義當中,曹操過藍田的時候到蔡文姬家裡,看到曹娥碑,碑的背面刻着“黃絹幼婦,外孫蓥臼”八字,曹操轉身問楊修道:“解不?”楊修立刻自信的答道:“解。”曹操讓楊修先别說答案,他先自己想。當行三十裡以後,曹操讓楊修寫出答案,然後與自己對照,最後發現答案一緻。曹操歎息道:“我的才華遠不如你。”

其實諸如此類的故事在《三國演義》當中極多,比如“闊字謎”。在楊修擔任主簿期間,宮裡修建相國門,曹操觀看以後命人在門上作“活”字,随後離去。衆人不解其意,唯獨楊修看出曹操的意思,說道:“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于是楊修下令将門毀掉重建。

《三國演義》裡楊修為何會被曹操殺掉?答案:不作死就不會死

當然,要提楊修對于曹操心思的揣摩,就不得不提起《三國演義》當中的經典橋段:一人一口酥。小說當中寫道: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衆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羅貫中用一句“操雖喜笑,而心惡之”來表現出曹操内心的陰沉以及他對于楊修的厭惡。那麼問題來了,曹操為什麼要厭惡聰明絕頂的楊修呢,他最喜歡的不就是人才嗎?

曹操喜歡人才不假,但他喜歡的是能為己用,且對自己不會産生威脅的人物。《三國演義》裡的曹操性格狠辣無情,羅貫中将他描繪成忘恩負義之輩,他殺了呂伯奢一家,對陳宮說道:“甯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邀請劉備煮酒論英雄時用龍比喻他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則吐霧興雲,翻江攪海;小則埋頭伏爪,隐介藏身;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隐則潛伏于秋波之内。此龍陽物也,随時變化。”這說明曹操心目中的英雄,不是頂天立地的漢子,亦不是光明磊落的君子,而是能屈能伸,翻江倒海的枭雄。

《三國演義》裡楊修為何會被曹操殺掉?答案:不作死就不會死

曹操就是這種枭雄,而枭雄最忌諱的就是自己沒有秘密,他們的内心當中隐藏着許多不願意别人知道的事情以及想法,而這些就是他們的逆鱗。可是楊修卻屢次觸犯曹操的逆鱗,事實上曹操手下的謀士能揣摩曹操心思的不在少數,荀彧、郭嘉、賈诩,他們都是才智近妖之人,想猜到曹操的心思不難。然而荀彧等人知道收斂,他們不會主動炫耀自己的小聰明,讓曹操難堪。

可是楊修不同,他在《三國演義》當中堪稱作死,明明被曹操委以重任,卻輕浮驕傲,屢次讓曹操下不來台,搞得曹操十分不爽。在曹操與劉備相持不下,進退兩難時,曹操歎息道:“雞肋而已。”沒有人知道曹操這句話的意思,然而楊修卻說道:“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楊修讓大家準備退軍,當曹操得知以後震怒,随即以擾亂軍心為由将楊修斬殺。

《三國演義》裡楊修為何會被曹操殺掉?答案:不作死就不會死

實際上曹操殺楊修當然不隻是因為這句話,《三國演義》裡的曹操雖然狠辣無情,但終歸還是惜才,許多以前敵對勢力的賢才他都能尊敬對待,更何況還沒有産生什麼實際影響的楊修呢?其實曹操想殺楊修的想法早就有了,“雞肋”事件不過是他的借口而已。曹操對于賢才可以不計前嫌是真,但縱觀曹操喜歡的賢才,劉備手下的關羽,忠肝義膽,仁義無雙,常山趙子龍則勇猛無匹,他們雖然是劉備的部下,且與曹操是敵對關系,但曹操欣賞他們身上的忠和義,是以曹操才會費盡心機想招攬他們。

然而楊修不同,他恃才曠物,揣摩曹操的心思,同時還參與奪嫡之事,這樣的威脅對于曹操來說可謂讓他寝食難安。可以說楊修用自己的小聰明,讓曹操越來越讨厭他,最終将他殺掉。

羅貫中認為曹操殺楊修是因為嫉妒,然而即使是在《三國演義》當中,曹操殺楊修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楊修觸犯了他的逆鱗。這樣的人,不管有沒有才,曹操都會殺他,否則他就不是枭雄曹操了。

當然,正史當中楊修的死因應當再加上兩條:一是他扶持曹植,二是他的父親是楊彪,他的外祖父是袁術,而這些人都是曹操的死敵。不過不管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楊修的死都應該歸咎于他的小聰明,他如果懂得内斂,恐怕最終的結果會不一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