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作者:播音中國

近日,京津滬渝都市風采主持人大賽落幕,播音中國發現,有播音學子攬獲榮譽。

時值暑期,各級各類主持人大賽也在各地開展。作為以賽代練、以賽促學的播音專業,主持人大賽是諸多學子職業通道的“剛需”之選。

能辯赢對手,能讀對字詞,能講述故事……在前不久舉行的濟南廣播電視台第十二屆廣播主持人大賽中,來自浙傳播院配音方向的達瑞麟同學,喜獲冠軍。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他直言,這是“歐·亨利”式的結尾——豹尾一甩,出人意料,帶淚微笑。

一年一度,聲動泉城。濟南廣播電視台廣播主持人大賽自2010年開始舉辦,今年是第十二屆,共有來自中傳、浙傳等100多高校的1000名多選手踴躍報名參賽。同時,作為濟南廣播電視台選拔使用優秀人才的重要管道,參賽選手經過雙向選擇,部分獲獎選手将來到濟南廣播電視台進入實踐期。

就此,播音中國專訪了這次省會城市台廣播主持人大賽一等獎得主達瑞麟,讓他為我們講述學科比賽的那些事兒和得到的專業頓悟思語。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播音中國:你作為學習配音方向的播音生,參加廣播主持人大賽,有何優勢呢?

達瑞麟:配音除了播音的基礎課程以外,設定的很多特色課程對于我這次比賽都很有幫助。比如角色配音業務的學習讓我能夠在串聯一檔節目的時候使用不同的聲線狀态來塑造一個規定情境,直接拉近與聽衆的距離;

文藝作品演播課程可以讓我置身于新聞事實的同時兼具人文關懷,以共情、明理、達意的角度來剖析,可能會比看到新聞就搶立場、甩态度、下定義來得更加“春風化雨”一些。

當然這并不是說配音專業對廣播主持人比賽來說有多大的優勢,而是在上述這些方面,我所學到的恰好對于節目品質而言有一定的幫助。

播音中國:常見的主持人大賽,現在不乏細分到廣播、電視、新媒體等方向。你認為,廣播主持人大賽考評與傳統電視主持人大賽有何不同?

達瑞麟:其實如果寬泛地來看,廣播主持人大賽和電視主持人大賽它們的考察内容是類似的,同樣要求選手有良好的語音面貌、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最重要的是對新聞、時事熱點的關注度。廣播與電視都屬于傳統媒體,是以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傳遞正确的價值觀和輿論導向。

是以要說差別,實質上不大。但是從形式上來看,廣播和電視的傳播效果呈現卻又截然不同。傳統意義上的廣播是沒有畫面憑借的,所有的資訊全部都需要通過主持人的語言進行傳遞,閱聽人能從廣播擷取多少有用資訊量,關鍵在于廣播主持人如何說、怎麼說、會不會說,能不能用僅有的語言管道把資訊高保真、低損耗地傳播。

如果光有一副好皮囊、一副好嗓子,對新聞事件一知半解或者根本未曾聽說,這對于極佳的天賦來說也是緻命的,當然這也并不是說廣播不需要語音面貌的高規範;從雙向互動上來說,廣播的互動性要更強,是以也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話術。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我也留意到了臨沂台、吉林台行将舉辦的主持人大賽,針對廣播和電視不同媒介的考察各有側重,但終歸于新聞視野是否開闊、是否具有媒體前瞻性等因素。是以無論是廣播還是電視主持人大賽,“廣義備稿”的積累和眼界的拓寬都顯得極為必要。

播音中國:你的這次泉城之行,是你的賽事初體驗。整個比賽中,你是如何着眼廣播元素,去落實廣播特色的?

達瑞麟:大多數的廣播節目很注重與閱聽人的互動交流,引起情感共鳴,要注重把社會上新近發生的熱點事件融入到節目當中。比如在比賽最後一輪的模拟主持中,我選擇了“别人家的家長”這樣一個話題。如果僅僅當成一檔評述節目來做的話,會顯得呆闆、單一。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是以我結合當時熱播的電視劇《小舍得》引發的教育焦慮現象進行了現場演繹,反串了一下宋佳飾演的南俪和蔣欣飾演的田雨蘭,沒想到效果顯著,很大程度上活躍了節目形式,增添了趣味性,也能夠調動閱聽人參與反思,把教育焦慮這樣一個讓人不太舒服的話題一下子變得輕松許多。

在廣播節目中,這樣的聲音形象塑造可以讓閱聽人忽略對于電波那頭主持人本體形象的主觀想象,甚至是避免了電視主持那種由于主持人樣貌、動作等因素給節目産生的或正面或反面的各種效果,可以讓節目更純粹,閱聽人的注意力也更聚焦在節目本身的内容品質上。

當然,我也很關注電台主播的不同風格,有陳赫飾演的曾小賢那種溫水煮青蛙的風格,也有非常激進的那種為了給聽衆維權咆哮式怒斥經銷商的主播。實際上這是兩種極端,我都不認可。

廣播不是一個情緒化的東西,做節目嘛,平和樸實一點,有事說事,解決問題,不能解決有相關部門來解決。主持人必須得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發言權”不代表頤指氣使的教師爺。是以我也時刻反思,避免自己在節目過程中用力過猛。

播音中國:在這次比賽中,有何經驗教訓是課本上、學院派較少留心的?

達瑞麟:準備一檔節目是需要花時間來策劃和打磨的,可能在學校階段我們會要求時刻注意“内三外四”“備稿六步”等因素,但是真正做節目的時候這些東西完全沒有時間去細摳,必須是在長久的日常訓練中就已經内化于心,臨場時就直接自然外化于行了。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同時,課本上很多時候提供的隻能是一種主持的狀态、一種規範、一種模式,也就是節目的“骨架”,那這副“骨架”一定是要有“血肉”來填充的,“血肉”來自哪裡?來自生活,來自積累的點滴。我們不僅要注重這檔節目是否有個看着漂亮的外殼,更要考慮在光鮮亮麗的結構支撐下是否有足夠的幹活來對标閱聽人。

目前一些教材當中的理論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已經顯得陳舊,我們不僅僅要考慮到節目是否有教育意義,更要在兼顧社會意義的基礎上去盡可能地挖掘節目在市場上的可能性,是以做節目不能閉門造車,必須要走出去,擁抱大環境。

播音中國:不少播音生都熱衷參與各級各類主持人大賽,對于如何擷取賽事資訊,你有哪些推薦的信源管道呢?

達瑞麟:我在這次參賽前其實也沒有什麼報名管道,是因為朋友圈裡一位在濟南台任職的師哥釋出了大賽的公告才報名的。

後來我也發現,時常在微信的搜尋欄裡搜尋“XX廣播電視台主持人大賽”之類的資訊,其實是可以找到新近一些廣電媒體釋出的比賽公告。

當然,“播音中國”的推文中也會轉載一些比賽公告,可以多關注一下。這些比賽是會有品質參差、良莠不齊的情況的,是以報名的時候還是得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審慎考慮。

播音中國:這次廣播主持人大賽,賽事主辦方有沒有涉及新媒體元素,展現了融合理念嗎?

達瑞麟:這次的主持人大賽,主辦方明确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主持人大賽,是以說實話,除了在比賽的時候通過新媒體平台實況直播,沒有過多新媒體元素。

這次比賽的複賽有一個小插曲,我因為收拾東西走得急,帶了西服沒帶皮帶,是以臨場的時候直接穿着寬松的常服上場。濟南台的評委方言老師就問我:“小夥子,你穿成這樣是特意設計的嗎?”我如實回答了情況,還傻乎乎加了一句“廣播其實不用出鏡的嘛。”方言老師說:“你不知道現在媒體融合發展,廣播主持人也面臨實況畫面直播嗎?”

其實,我非常明白,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央廣到省市的很多廣電都在嘗試同步直播畫面。但在我看來,這僅僅是播出平台的轉換,要光說“出鏡即融合”,那肯定是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了。是以,傳統媒體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有探索是好的,但要走的路還很長。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在這裡我還想特别講一件這次比賽之外我經曆的事:就在7月上旬,我到了我們四川當地的一家縣級融媒“考察”,發現他們的記者日常工作不是采訪外拍,而是在辦公室裡刷抖音,找到比較火的視訊就扒下來蓋上自己的水印重新釋出到抖音上,他們的上司在向我們介紹的時候沾沾自喜,認為在媒體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這是完全錯誤的,也違背了新聞創作的基本準則。是以媒體融合是一個大概念,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大多數人其實也都在摸着石頭過河。

在這次比賽中,我要特别感謝我的一位老師,他是抖音著名部落客“直男财經”,他在新媒體平台上的語态、表達方式完全跳脫出了一個傳統媒體的認知,誇張的體态語、豐富的表情是外在,犀利的觀點、通順的邏輯是内在,抓熱點也是他的一大亮點,這讓他的每一個作品都能成為爆款。

是以我在比賽的過程當中有意地保持傳統節目樣态的同時模仿了他的風格,同時借鑒了他的一些經典論述。從現場評委老師的表情和反應來看,他們還是比較認可我這種“嫁接”方式的。

播音中國:你如何看待總台央廣中國之聲主持人姚轶濱的聲屏跨界?

達瑞麟:姚轶濱現在真的是屬于一個大忙人了,央廣央視兩頭跑。他2019年央視主持人大賽的時候我就關注到了他比賽中姚轶濱運氣不算好,尤其總決賽兩兩捉對PK,抽簽就決定了去留,抽到王嘉甯也沒辦法。但姚轶濱在比賽中的表現很圈粉,沉穩,有張力,語言平實卻直擊人心,對講故事謀篇布局的用心,展現出一個成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定力。

2020年7月他首次出鏡央視新聞頻道《24小時》的時候,我還特地發了一條朋友圈說“廣播選手進軍電視了”,沒想到他仍然繼續在央廣工作,同時參與央視節目的播出。他的這種雙重身份會給觀衆一種新鮮感,他的業務能力也足以支撐他在兩個平台工作得遊刃有餘,而且它會根據不同節目的需要進行狀态的轉換和調整。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他本人的風格也比較有親和力,對于一檔評論部制作的新聞節目來說,他會給人一種和煦春風的感覺,很符合他的氣質。他的“聲屏跨界”也提醒我們,不能單一隻關注廣播或電視,對于每個平台,包括新媒體,都必須有足夠的關注度。

播音中國:據悉,這次廣播主持人大賽傾向延攬應屆畢業生入職,你作為在校播音生,有着怎樣的職業規劃?會不會以後選擇與配音相似的幕後廣播工作呢?

達瑞麟:我接下來還會繼續參加這樣的主持人大賽,無論廣播、電視。到了不同的平台,所面臨的挑戰也會不一樣。一方面是檢驗自己的能力,一方面是為了畢業就業早做準備。

因為我在校期間沒有考研的打算,是以身邊很多同學在備戰考研的時候,我就可以把時間用來充實自己,多積累一些實戰經驗,多向優秀的人取經。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除了通過參加比賽,我也在等待廣電媒體的校招。我的理想職業肯定還是做電視新聞,積累在媒體一線的工作經驗,但這得靠能力與機遇,還得靠時間的磨砺來檢驗。

就我目前的狀況,肯定還有很大的差距,是以必須繼續為這個目标努力。至于配音、廣播等工作,如果有機會,我也同樣非常樂意去學習和參與,作為愛好和副業來發展。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奪冠後他直言:沒給浙傳丢臉

作者 | 達瑞麟 楊竣博

責編 | 孫曉甯 美編 | 王偉民 總編 | 陳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