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作者:時間雜談0429

2017年,《紐約時報》評選出了21世紀25部最佳電影,這部電影位居榜首。

2019年9月,該片被英國《衛報》評選為“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1名。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丹尼爾·戴·劉易斯是以片摘得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影帝桂冠。

在還沒有評選出影帝之前,報紙是這樣評價他在這部電影中的演技的:

“如果丹尼爾·戴·劉易斯沒有赢得奧斯卡影帝,那我們要改寫對于‘演技’的定義,他與任何偉大表演都不同——他更偉大!”

被稱為好萊塢的天才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時年37歲,自稱拍攝這部影片時,就像被一隻巨大的“庫布裡克之手”攫住了靈魂。

這部電影充斥着靈魂撕扯的聲音。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宣傳海報那副赫然醒目的十字架搭起來的鑿井架已經涵蓋了多重暗示,片名來源于《出埃及記》的第7章第19行:“埃及到處都是血色将至的景象,即使是木制或石頭容器也不例外……”

緻使河裡的魚死了,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吃這河裡的水,埃及遍地都有了血。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過是埃及法老心裡固執,不肯容百姓去,也是以種種神迹出現,最終由摩西帶領大家劈開紅海,走出埃及。

而影片就如片名所影射的那樣,人類一步步走向血色的深淵,從與自己内心博弈到與魔鬼的談判交易直至最終成魔,面具撕下已是黑到骨頭的骷髅,以為将上帝玩弄于股掌之間,實則早已連人的殘骸都不剩一點。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影片從開始到14分33秒,沒有對白,除了幾聲配樂之外,隻有石油采掘工丹尼爾·普萊維(丹尼爾·劉易斯飾演)的喘息聲,他熟練地下井、操作輪滑、挖掘銀礦,一次爆破他掉進了幽暗的井下,拖着殘腿艱難地爬出礦坑時,巨大的死亡夢魇已經将他吞噬,上帝讓他體嘗了絕望、黑暗和孤獨後,随附了一筆意外之财。

摔斷腿的同時撿到了一塊含金量很高的石頭,因着這塊石頭,他從身無分文、黑暗無邊的底層看到了一點光,開始有勞工一起繼續找尋上帝黑色的血液——石油。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不難看出,丹尼爾的境遇是19世紀末美國大部分采掘者的縮影,暗無天日的生活每天離死亡寸步距離,每個人都跟生存做抗争,而一旦成功,飛黃騰達的背面是永遠抹不去的黝黑的記憶,更多的是消逝在無盡的黑暗之中。

從這個角度講,丹尼爾算是幸運的,就在事業小有起色的當口,上帝再一次派來信使伊萊(保羅·達諾飾演)——一位提供地下有石油消息的落魄農場主兒子。

一上來就問丹尼爾是否相信上帝,丹尼爾的回答将兩人劃入了不同陣營,一位是現實的投機主義者,一位是上帝狂熱的崇拜者,也為之後兩人近乎瘋狂的對決奠定了基調。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伊萊終于把丹尼爾引入到自家的土地,丹尼爾帶着兒子以狩獵鹌鹑為由前來勘探地形,一路上對兒子進行各種生意經的傳授和親自示範。

雖然是來買石油,但要用狩獵鹌鹑的價格買,在那個處處都是投機和爾虞我詐的時代,生存就需要手段。

而後的一段經典演講也完美地刻畫了這個未來的石油大亨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貪婪和黑暗。

面對茫然無知的村民,他當然知道對他們而言什麼是需要的。

整場演講,戳中了每個痛點,排除了衆多擔憂,後面的劇情為他的每一句話都啪啪打臉,句句謊言的戳穿,也讓這場演講更加讓人生懼——所謂的對每個勞工都了如指掌,在勞工出現事故的時候,他竟完全叫不出勞工的名字!

所謂的親自勘探,不過是悠閑地在遠處的屋子裡,連兒子在哪裡都完全不知道。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群眾們終究在丹尼爾演講裡尋到了金錢的氣味,誰不想一夜暴富呢?

除了班迪家沒有簽約之外,所有人都給丹尼爾讓路,油井勘探暢通無阻地在鎮上開始了,丹尼爾的美國夢也日漸清晰。

而後,随之而來的兩起重大事故,再一次将丹尼爾推向深不知處的抉擇——一起事故直接導緻勞工死亡,丹尼爾隻是草草收拾現場,将勞工的屍體做了處理,也足見原始資本積累時期美國的混亂狀态。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另外一起事故讓丹尼爾崩潰的同時也将内心的欲望狂熱沖到極緻。

地底下沖上來的石油沖到十字架般的杆子,兒子H.W正趴在杆上玩耍,被重重地震飛到地上。

滿臉油污的兒子被丹尼爾救起放到一邊,他直奔噴薄燃燒的油柱而去,臉上滿是欣喜若狂的黑色血液!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引燃的石油噴湧燃成火柱,烈火照亮了整個暗夜,這場極富儀式感的大火也成為了本片關鍵的轉折點。

自此,再也沒有了虛僞假面裝成溫文爾雅的紳士,也沒有了父子形影不離的溫馨畫面。

角色間的各種角逐沖突紛紛從海底湧起般,暗湧下的海面開始了波濤駭浪。

熊熊烈火如撒旦之暗影般在夜間嘶吼,配樂中古典音樂和各種夢魇之音混合,地獄之門已開啟,丹尼爾在黑色血液的焰火中走向深淵。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先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兒子失聰,一下子讓丹尼爾父子兵的形象轉為大家的笑談和把柄。

兒子H.W這條線的伏筆從最開始收養事故中喪命的工友的孩子時,我甯願相信他是出于對生命本能的憐憫。

在兒子足夠大後,丹尼爾已經駕輕就熟地将H.W随時帶在身邊,為的是博得對方的同情和信任,用家庭牌攬住了大部分生意,可以說丹尼爾事業飛黃騰達的起飛階段有兒子很大的功勞。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H.W的耳聾,丹尼爾有看護不當的責任,H.W對父親的恨從最開始的沉默不語、拒絕溝通,到後來看到自稱是丹尼爾同父異母弟弟的男人進入到他和父親之間,孩子本能被排斥的危機感讓他點燃了房子,怒火外顯的代價便是被父親無情地抛下,被送去一個遙遠的地方。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多年後,兒子成人,和自己青梅竹馬的瑪麗(伊萊的妹妹)完婚,這對灰暗下一起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是整部影片唯一的一抹陽光,H.W的笑容足以融化任何少女的心。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當他們離開開創自己的事業時,丹尼爾已經将自己深深桎梏在黑暗中動彈不得,他咒罵這唯一的親人為“婊子”,他嘶吼的憤怒連同心底僅存的一點點人性一起發洩給眼前這個年輕人,這也最終耗盡了丹尼爾沒有被魔鬼奪去的殘存掙紮。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惡魔的腳步從來都悄無聲息,甚至在你被悶頭一棍之時方才醒悟。

丹尼爾對金錢赤裸裸的不擇手段讓人唏噓,而故事另外一條線,傳教士伊萊的虛僞和隐秘更讓人不寒而栗。

先是以一副弱者的樣子出現在丹尼爾眼前索要消息費,而後在丹尼爾和其父親談判時,将三千元一下子提至一萬,口口聲聲是為了我的教堂,讓人誤以為這是個對上帝和信仰充滿了敬畏和願意獻身的年輕人,是上帝的使者,正在人間為心中神聖的主而四處奔波,籌建家園。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當丹尼爾一行人在鎮上開始勘探石油工作,他便盡其所能拉攏勞工們入教會,讓鎮上所有的村民都入教,以此來擴大自己的勢力。

而看他在教堂裡所行之事便和丹尼爾一樣,一眼就看穿了他并非真實相信上帝,隻是耍用各種手段要把惡魔從他人身上驅除,各種瘋癫的舉動,俨然自己深陷惡魔的利爪之下。

十九世紀的美利堅,除了生活貧瘠之外,更加匮乏的是人們對信仰的缺失和嚴重盲從,隻有邪惡的人能看穿惡人之事,善良無知的村民們在伊萊的蠱惑下,順從、跟随并漸漸形成了一股力量。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但跟随的人絕不會是丹尼爾,他太清楚伊萊背後的把戲,因為那是連自己都不齒于僞裝利用上帝的惡劣手段。

是以,兩個虛僞之人的針鋒相對,讓這部電影演奏出了惡的雙重奏。

兩人沖突愈演愈烈,從最開始的彬彬有禮,有節制有控制,到後來的兩個高潮點,也把這兩個人的内心黑暗推向頂峰。

伊萊借口勞工死亡事故是因為有惡魔插手,借故要挾丹尼爾交出之前承諾的建教會的錢,以惡制惡的确解氣,看着伊萊被打趴下的那一瞬間,似乎有些為丹尼爾的世故精明點贊。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但丹尼爾也有不得不低頭的時刻,那就是為了錢。

當得知油管鋪設管道必須經過班迪家,而這個唯一沒有簽署協定的班迪隻有答應給丹尼爾“驅魔”才可以,丹尼爾毫不猶豫馬上踏入教堂,任伊萊擺布。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這一局伊萊扳回一城,而且也順勢拿到了上次挨打沒有讨到的建教堂的費用。

對丹尼爾來說,在教堂裡的所有一切都不過是配合達成自己的心意——石油管線到手了!上帝、惡魔愛誰誰,我隻愛金錢。是以他輕而易舉就可以喊出:我把自己的親兒子丢在一邊!主啊,請賜給我聖血,驅走我體内的惡魔。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從一開始,伊萊就告訴大家,為了我的教堂,而非上帝的教堂,打一開始他為的就是以上帝之名,謀取自己的私利,是以在遭遇經濟危機,自己又處于窘迫境遇時,他再次登堂拜訪丹尼爾。

他抱着犧牲獻身的精神,獅子大開口,竟然要十萬美金,換取的條件是幫助丹尼爾汲取班迪家的石油。

而此刻的丹尼爾,兒子已離他而去,獨自在空洞幽暗的别墅裡,不再有任何人類的情感及憐憫。面對更加虛僞的伊萊,他決定替上帝來行使惡魔的權利。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不光告知伊萊,他損人利己的算盤徹底失算,還讓他說出了那句:我是一個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産物。

連續重複八遍,也許就是八遍響徹螢幕的叫喊,讓這部電影與奧斯卡失之交臂,但也正是這八遍咒語般的叫喊,将那個年代人們對先知、對上帝、對宗教的癡狂和錯亂打了個粉碎,至今都能響徹耳際。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最終,這場惡魔間的較量,丹尼爾揮起保齡棒朝伊萊頭部多次重擊,他打的何止是眼前這個讓他厭惡至極的傳教士,更是那個一步步蠱惑他、扼住他、讓他深深囚禁于這座暗宅的内心的惡魔。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

至此,影片戛然而止,卻将人深深嵌入,無法自處。

《底特律新聞報》記者在看完影片寫道:“瘋狂的史詩、壯麗的傑出表演……在看完影片一周之後,我依然可以聽到自己大腦在狂躁地吱吱作響。”

《紐約時報》則用這句話概括了影片:“安德森的影片不是美國夢,是美國夢魇,觀衆将随着影片進入烈火熊熊的地獄,每個人都将在其中得到沸騰和詛咒。”

而我的腦海裡,深深回蕩着拉開故事序幕的第一句台詞——不!!!

「血色将至」位列“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