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想立娘家侄兒為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打消了她的念頭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不畏權貴,敢言直谏。舉個栗子。狄仁傑對武後所說的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說到武後心中痛處,武後想不理會都不行。武後逐漸明白過來,派使者把李顯從房州接回洛陽,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作者:吃鹹蘿蔔的小人物

武則天大肆誅殺李氏宗族,擢拔娘家親眷,一時之間,武氏權傾朝野,威勢熏天,可是,武後兩個侄兒,武承嗣、武三思,卻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當上太子,一勞永逸的解決武氏王朝的疊代問題。

于是,這兩人幾次三番的指使人在對武則天耳朵邊吹風:“太子為國家的根本,早早确立,有利于大周的穩定和長治久安。當然,太子人選,肯定是武家人,李姓人就不要想了。大周為武家天下,自古以來,就從沒有天子以異姓人做繼任者的。”

這一番言辭,有情有理,還真的把武則天的心說動了。

武則天想立娘家侄兒為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打消了她的念頭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不畏權貴,敢言直谏。舉個栗子。狄仁傑對武後所說的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說到武後心中痛處,武後想不理會都不行。武後逐漸明白過來,派使者把李顯從房州接回洛陽,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不過,茲事體大,關系國本,武後總歸有些猶豫,于是,詢問宰相們的意見。

她這一問,正中狄仁傑下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不畏權貴,敢言直谏。舉個栗子。</h1>

武則天面首,張易之,張昌宗,深受武後寵愛,武承嗣、武三思百般阿谀奉承,若二張騎馬,就争着配鞍,尾随在馬後;若二張坐車,就争着駕轅,執鞭吆喝,谄媚地稱張易之為五郎,張宗昌為六郎。

可是,狄仁傑,面對這兩男寵,那是一點面子都不帶給的。最精彩的,得算是“縱博褫裘”,狄仁傑的表現,潇灑出塵,特别解氣。

武則天想立娘家侄兒為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打消了她的念頭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不畏權貴,敢言直谏。舉個栗子。狄仁傑對武後所說的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說到武後心中痛處,武後想不理會都不行。武後逐漸明白過來,派使者把李顯從房州接回洛陽,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南海郡進獻來一件集翠裘,武則天賞賜給張昌宗穿上。狄仁傑正好進宮,武則天便讓他和張昌宗一起玩雙陸。狄仁傑心中很是不齒這張昌宗,老早就想訓斥他一番,見武則天要他玩遊戲,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說道:“三局兩勝,臣用身上的紫袍賭張昌宗穿的這件皮袍子。”

武則天哈哈一笑:“國老真會賺便宜,他這件皮袍價錢超過千金,您這紫袍可比不上。”

狄仁傑一聽,臉色肅然:“我這件紫袍,是大臣朝見天子時所穿的服飾,高貴無價;而張昌宗這件皮袍,隻不過是因寵幸而得的賞賜。兩件袍子相比較,我還覺得吃虧了呢!”

張昌宗被狄仁傑一頓夾槍帶棒,說得啞口無言,羞赧沮喪,還沒開始玩呢,氣勢就輸了,結果,連連敗北,将集翠裘輸給了狄仁傑。

這個還不是最出彩的,狄仁傑出宮後,将集翠裘送給一個家奴穿上,然後策馬揚長而去。貴為天子面首,一樣不會讓你開心顔,狄仁傑,是個男人。

武則天想立娘家侄兒為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打消了她的念頭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不畏權貴,敢言直谏。舉個栗子。狄仁傑對武後所說的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說到武後心中痛處,武後想不理會都不行。武後逐漸明白過來,派使者把李顯從房州接回洛陽,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面對的,無論是皇親,重臣,還是男寵,狄仁傑就是那麼尿性。

确立太子,明眼人都知道,武則天有傾向娘家侄兒的意思,膽子小的,不敢說;圓滑的,說囫囵話,可是,到了狄仁傑這裡,那是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廬陵王(武則天第三子李顯,即唐中宗)不可。”

狄仁傑直言不諱,武則天勃然大怒。

事情到了這一步,好像打了死結,不過,轉機也很快到了。那就是傳說中,武後做了一個夢。

說是一個夢,但是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玩雙陸的遊戲,沒赢下一盤;一個夢是一隻大鹦鹉,折斷了雙翅。

據說,狄仁傑是這樣解釋這兩個夢的。

第一個,輸了遊戲,就是無子可下了,那是在警示:太子是國家的根本,不能動,一動,就亂了,危險了。

第二個,鹦鹉喻指武後的姓,兩個翅膀,就是武後的兩個兒子,李顯,李旦,隻有起用他們,才能重新振作,展翅翺翔。

解完夢,狄仁傑又說了一番語重心長、入情入理的話,徹底把武則天的心,給說動了。

“陛下,您想想,姑侄與母子,哪種關系更為親密?陛下立自己兒子為太子,那麼即使太後千秋後,仍能擁有自己的宗廟,享受萬代子孫太牢的供奉;若立武三思等人為太子,三思是太後侄兒,臣可從未聽說侄兒成為天子後,會在太廟中供奉姑媽的。”

武則天想立娘家侄兒為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打消了她的念頭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不畏權貴,敢言直谏。舉個栗子。狄仁傑對武後所說的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說到武後心中痛處,武後想不理會都不行。武後逐漸明白過來,派使者把李顯從房州接回洛陽,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狄仁傑對武後所說的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說到武後心中痛處,武後想不理會都不行。武後逐漸明白過來,派使者把李顯從房州接回洛陽,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h1>

狄仁傑去世以後,武後哭着說:“朝堂空矣!”常常歎息:“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說起來,武則天才算狄仁傑真正的伯樂啊!

相反的是,李顯對待狄仁傑,就有點讓人大跌眼鏡。武則天病重時,狄仁傑曾建議太子監國,因為大臣們反對,未能成功,李顯複辟後,聽說了這事兒,卻并不領情,他說:“君主還在病中,就要太子監國,都說,臣子要忠貞如一,狄仁傑這的做法就是在向我邀功讨好,施加恩惠,好要我感謝他啊。”

武則天想立娘家侄兒為太子,狄仁傑一句話打消了她的念頭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不畏權貴,敢言直谏。舉個栗子。狄仁傑對武後所說的這番話,真是一針見血,說到武後心中痛處,武後想不理會都不行。武後逐漸明白過來,派使者把李顯從房州接回洛陽,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不得不說,這李顯腦回路清奇,一般人想不到的,他想到了。當然,作為一個昏庸的君主,與他後來做出的那些不可思議的事兒相比,這個就不算啥了。

要是知道李顯後來做的一些奇葩事兒,狄仁傑地下有知,多半會爬出來,把與武則天說的話收回去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