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作者:紅色鑒史官

最近,一檔由鄭曉龍導演,由王雷、雷佳音、佟大為、黃曉明、周迅、陳好等諸多實力派演員主演的電視劇《功勳》正在熱播,這其中講述的屠呦呦、袁隆平、孫家棟等人都是為世人所熟知的中國功勳級人物。

但雷佳音飾演的這位名叫于敏的科學家,觀衆們知道的就不多了,那麼這樣一位堪稱中國氫彈之父,被美國人稱為可抵十個集團軍的王牌科學家,為何知名度如此之低,他的一生又經曆了哪些波折坎坷呢?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功勳

于敏的故事很長,1926年8月16日,他出生于河北省甯河縣蘆台鎮的一戶普通家庭,他的父母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樣是書香門第出身之輩,他們夫妻隻不過是一對普通的勞工而已,但家境普通并不代表着他們的志向普通,他們對兒子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尤其是學習方面,夫妻二人在日寇的層層剝削壓迫之下,依舊勤勤懇懇的工作,就是為了讓于敏能夠有學上有書念,當然了,于敏在這般的教導之下,也沒有讓父母失望。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于敏先後就讀于蘆台國小、天津木齋中心和耀華高中,這三所學校不說是整個天津最好的,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了,可即便如此,在這人才輩出且戰火紛飛的時代,于敏在學校中的成績也依舊是出類拔萃的,尤其是在抗日戰争時期,就讀于高中的他,有足足兩個學年都是學校同年級理科中的大榜第一,同學無一不對其敬佩有加,老師們也将其視為未來國家的棟梁之才。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有着這般的成績,在1944年也就是抗日戰争的末期,于敏自然是毫無懸念地考上了當時中國最頂尖的學府北京大學,不過在這時他可還未選擇實體專業,而是就讀于工學院的工程、力學專業,那麼是什麼促使着于敏轉而投向了實體學呢?

原來這一切都和1945年在日本長崎、廣島爆炸的那兩顆原子彈息息相關,當時身在北大的于敏在第一時間就得知了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消息,他瞬間就被電報中描述的爆炸和威力所折服,于是為了讓中國、讓中國人也有這般的國之利器,這才在就讀了兩年之後,轉學到了北京大學的理學院,也就是專門研究實體學的學院。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就這樣,于敏開始了與實體學的“緣分”,由于是“半路出家”,并且當時中國的基礎實體學還處在相對落後的地步,可謂是要什麼沒什麼,是以于敏在剛開始轉型之際顯得格外的困難,但好在著名的核實體學家錢三強先生看中了這位窮苦人家出身的少年,對其是百般的照顧,這才讓于敏堅持完成了大學以及研究所學生的學業。

當然,于敏也時刻不敢忘懷錢三強先生的教導之恩,是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他便毅然跟随錢三強先生進入了中國科學院近代實體研究所工作,成為了錢老的助理研究員。這時的于敏二十出頭,這等年紀在實體界也就算得上是個入門級人物。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于敏和妻子

但要知道當時的新中國别說是老手了,就連于敏這樣的新手都沒有幾個,是以在當時于敏就已經算是研究所内的中流砥柱了,也正是他以及一群和他年齡相仿年輕人的存在,才使得新中國敢于嘗試原子彈的研制工作。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經曆了北韓戰争後,黨中央和毛主席深刻地意識到了有核武器和沒核武器的差距,于是為了不再遭受美帝國主義的核威懾、核敲詐,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便随之開始了。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當然後面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六十年代研制成功,不過在此之前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的,那就是早在1952年之際,美國方面便成功造出了較比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氫彈,這意味着就算我國造出了原子彈,在很大程度上也難逃美國的威懾,是以氫彈的研究工作勢必也要搬到日程上來了。

那麼此時的于敏在幹什麼呢?原來當時研制原子彈的人員名單之中,由于從未出過國的原因并沒有選中于敏,深感是因為自己才疏學淺才沒有入選的于敏,可謂是遭受了極大的打擊,是以為了有一份出色的履曆,在1960于敏便拉着妻子學起了英語,準備在第二年出國留學,那麼是什麼改變了于敏留學的打算,進而促使其成為了中國氫彈之父呢?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原來正是當年的恩師錢三強的到來,改變了于敏的打算,錢三強先生在于敏即将出國的前夕,冒着鵝毛大雪找到了他,将上級正在籌備氫彈研究的計劃告訴了他,并且說到:“不用擔心是否出過國的問題了,你的情況我已經向上級彙報過了,你的能力我也是清楚的,是以就放心大膽的去吧!”當然本就想報效祖國的于敏,怎麼會拒絕恩師的好意呢?于是乎于敏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出國的打算,隐姓埋名地加入了熱核武器原理的研究工作。

這裡說的隐姓埋名就是字面意思,也就是說于敏隻要在核實體的工作崗位上奮戰一天,他就要對群衆、朋友甚至父母妻兒隐瞞這一切,并且這一瞞就是将近三十年的時間,而這也就是很多觀衆朋友對其并不了解的原因所在。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就這樣于敏進入了夢寐以求的研究所工作,但研究所内的工作氛圍卻讓他感到出乎意料,因為研究所内的同僚們每一個都是曾經留學過美國、蘇聯、德國的海歸學霸,他們不僅精通核實體方面的知識,甚至都會說好幾國的語言,是以這樣一群精英人士,即便是經過了錢三強先生的提醒,他們也依舊是對于敏這個沒出過國的“土包子”有些瞧不起的意味存在,而于敏自然也是知道同僚們看法的,他當時也确實是存在着很多問題。

那麼于敏當時都面臨着哪些問題呢?有很多,其一他的英文不好,很多儀器、零部件、書籍上的英文他都看不懂;其二他之前主攻的方向是量子場論,這對研制原子彈幫助很大,但對于研制氫彈來說就相當于是需要重新學起了;其三他整天的不着家,妻子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是以家庭沖突也是越來越嚴重,有幾次甚至都鬧到了要離婚的地步。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這麼多的問題壓的于敏實在是有些喘不過氣,他甚至一度想到過放棄,不過錢三強的一番話卻堅定了他方向,錢三強先生說:“于敏啊,我知道你有很多的困難需要克服,但國家現在也面臨着巨大的麻煩,在美蘇等國的協定之下,我們如果不能在法國之前完成氫彈的研究,那就意味着中國可能永遠都造不出氫彈了,我們就将永遠低人一等...”

聽到了這番話,也知道了中國面臨的壓力,于敏頓時便覺得自己的問題沒那麼重要了,于是為了讓中國讓中國人擡起頭來,此時的于敏已經沒有了絲毫猶豫,而氫彈的研究工作也就這樣正式開始了。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錢三強

不過氫彈研究的工作開始是開始了,于敏和他的同僚們面臨的困難卻依舊是巨大的,當時由于原子彈還未成功引爆,國家幾乎全部的裝置、人力、物力都投給了原子彈的研究人員,配置設定給氫彈研究的可謂是少之又少,是以于敏等人為了盡快達成目标,便隻得用最原始的方法進行計算,用最低的成本搞科研。

在那段時間裡,他們整日就拿着一把普普通通的尺子,拿着一摞又一摞的草稿紙沒日沒夜的手動計算,可你以為這就能難倒他們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些研究員們就算條件如此艱苦,也依舊是用不到四年的時間,便算出了氫彈的原理方案,解決了諸多的關鍵性問題,将氫彈的研究由理論層面轉到了實際層面。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而到達了實際制造層面後,在于敏不懼生死不怕苦累的帶領下,我國又用了短短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趕在了法國之前使得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這其中于敏可謂是功不可沒,不過相信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一部分觀衆朋友發出這樣的疑問,那就是到了1967年氫彈不是已經研制成功了嗎?那麼于敏為何還隐姓埋名了二十多年呢?

原來這都和氫彈的小型化有關,當時的中國雖然已經擁有了兩彈,飛彈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也始終未能将核彈與飛彈完美的結合,也就是将核彈的體積縮小到普通飛彈的體積,不能将核彈放入飛彈之中,隻是單純地用轟炸機投放的話,我們依舊是無法威脅到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三十載,美國人稱他可抵十個集團軍

是以為了完成這一目标,于敏同志這才又在科研前線奮戰了二十多年,使得中國搶在全球明令禁止進行核試驗之前,完成了将氫彈體積縮小的壯舉!

從未出過國門,從未見過氫彈,甚至連英語都不會,可這又能怎樣呢?于敏同志用着他的一腔熱血和愛國精神,用了遠超美英蘇法四國多年的時間,便使得中國,使得中華民族在世界上揚眉吐氣,當然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于他的壯舉,今天的中國才能夠如此強大,我們才能夠有如此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