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作者:大成國學堂

中國的女性書家一直頗少,曆代出一兩位女性善書者就視同拱璧,一定要在書法史上留一兩筆。比如趙孟頫夫人管道升和女兒趙由晰,嚴格講她們兩位的書法,同段位者在元明兩代未免汗牛充棟、不要太多了。近年拍賣場缺乏大件作品,明清小劄也拿出來湊數。其實大量名不見經傳的無名者的書法強過管道升和趙由晰的實在太多太多。由此可見物以稀為貴之理。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至于提到衛夫人,恐不能做同列,能教出王羲之的人、家學傳承極其深厚,又是蔡文姬、鐘繇的直系筆法傳授序列,如有墨迹存世,書韻應該不會在謝安之下。

近當代書家,随着男女平權的社會化,女性書家并不少見了,但其最知名者蕭娴先生其實就是康有為的“弱女子版”,無論對限制的了解功夫還是自身個性展現都位不在高段,稍有名過其實之感。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當代女性名家中不得不提周慧珺先生,此女先生很有可能是現有資料能夠證明的自衛夫人以後,能夠在一個時代裡,以書道實力跻身于男性書家而且名列書林前茅的唯一的例子。《當代書壇百家酷評14》裡已經有專論,此處不贅述。

孫曉雲女士可以算蔡琰、衛夫人以後,執書壇權勢榜牛耳的唯一一名女性。《當代書壇百家酷評7》裡已經有專論,此處不贅述。

林岫女士在當代書壇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不僅因為是女性,更重要的是,她的書學觀點是當代難得的一股清流。

她十分重視書家的文化素養,提倡書寫自撰詩詞和題款等,此等面向古詩文學習的學習與傳承精神較之某些人将買菜購物日記和時事大白話寫到裝裱精美的大立軸上參展,真讓人有不知所謂之感,美其名曰書法的當代性……。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近年《書法》雜志連載林岫撰寫的《紫竹齋藝話》系列,可見其讀書量絕非當下書壇充斥的隻會玩毛筆,就是不讀書的書匠們可比。書道曆來被稱為小道,原因在“書者如也”,筆下墨韻皆為胸中文墨所化。讀書太少、學問全無導緻的直接結果往往是胸無點墨、審美缺失,除了追求新奇特的視覺效果以外無事可做,書壇當下各種醜角戲一般的所謂書法“創新”來源并不複雜,皆為不讀書之故也。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蘇轼說“書不入魏晉終落野道”,其中要義絕非隻是筆法傳承而已。要知古今書體之變多元、毛筆卻是那一支,有心筆、紙芯筆、散卓筆的差異遠遠小于書體、書風的變遷。所謂筆法隻不過是以最合理且追求最豐富且符合中和之美的一套運鋒方式和訓練方法,就如同國術之道本就是追求人力極限去實作更高速和集中爆破的擊打方式。所謂魏晉筆法,除了二王總結的筆法和筆勢,更大程度是魏晉文人的散逸高曠、無意于書乃至書之道的氣韻和文化審美取向。是以,讀書其實是書法的核心,筆技隻是容納文化以自我表現的容器。以毛筆作喻,讀書是筆的毛頭,筆技隻是筆管而已。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書讀多了,不僅筆下生風,且對個人立世之道會産生重大影響,或“立德、立功、立言”,或淡雅超群、不為名利所左右。讀書讀到了,當今書壇争權奪利如同流氓打群架一般的醜态百出自然不會成為常态、在書法上宣揚“審醜式創新”也做不出來。

文格即人格,人格化書格,這才是書道的唯一原理。由此,林岫對讀書的倡導直接古訓和書道真意,确有振聾發聩的意義。不過,單論林岫的書法表現,存在一個與此相悖的現象,值得思考和借鑒: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林岫早年行書取法聖教序與褚遂良是顯而易見的,雖有食古不化、不足為家的問題,但路子很正。近十年來大行書和玉箸篆作品多了起來。玉箸篆本是“技”大于“韻”的工藝化書體,雖無可厚非卻也不必深究,我們單論林岫女士行書就好。

林岫行書秀婉雅馴、行筆精緻,頗有文徵明創立的吳派風味,但變化殊少、空間感極弱,随着文辭跌宕變化的情感表現也若有若無,少有感人之處。而這些,其實就是書法“韻緻”、“文韻”所在,一位倡導讀書、讀書量頗大的書家筆下缺“文韻”,換句話說,就是以文氣勝人的林岫書法竟然缺少文人寶貴的書卷氣,咋看是一件讓人難以了解之事。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細究其理,恐怕關竅就在讀書量與文韻養成之間的關聯。

讀書擷取文格,又怎樣将之成為人格、書格的轉化力量?論研讀古籍,有人說即使一般的古代文人讀的書也要多于深刻于我們一般大學的古典文學教授,讀書,不僅是讀沒讀過這個簡單的差異,是否深度閱讀其實才是天淵之别。一目十行VS十年破一經、不求甚解VS引證訓诂當然差别極大,所能擷取的文氣自然不同,潛移默化中改變自己的氣格的程度也自不同。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我們來看看林岫女士參與編撰的著作,《中外文化辭典》、《當代著名女書家作品選集》、《當代書壇名家精品與技法》、《全球漢詩三百家》、《中國漢俳百家詩選》等,基本上都屬于彙編、摘錄型著作。自有著作有《古文體知識及詩詞創作》、《文學概論》、《古文寫作》、《詩文散論》、《日本古代漢詩初探》,除了《日本古代漢詩初探》所涉及領域稍專業,需要具有一定專業學術基礎方能落筆,其餘著作基本都同樣屬于專業深度很淺、要求不高更不需要獨立學術創見的教材類文編。僅僅是《日本古代漢詩初探》,也同樣沒有任何專業獎項和學術引證次數來支撐其價值。恕我淺陋,還沒有見到林岫寫出過一篇具有獨特見解、真正具有學術價值的文章。

在這裡,我們并非用這種方式故意貶低林岫女士的文化深度,而是想揭示一個書道的慣例:文人型書家自古很多,但多不入流,極少數天資絕佳者卻能登上書法絕巅,如王羲之、蘇轼、謝無量……他們無意于書卻能淩駕于書道之上,故而文書合體,充滿藝術魅力。學者型書家自古不多,但舉手辄佳,名不列書壇卻能書法價值淩駕于諸多爆享大名的書家之上,如孫過庭、姜夔、李倜直到鄧石如等西泠印社曆屆社長(下一屆開始不算)及張伯英、羅振玉、朱複戡、黃賓虹、潘主蘭等。前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深入研究學問、沉澱學術能力、提升自身學養、成為學者型書家其實是離絕大多數人相對較近之路。成為學者,又豈是一件容易事,書道之難,可見一斑!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缺乏學術研究素養的林岫女士讀書博而不專,雅則有之,學養阙如,其書法不如同等起點的曹寶麟、言恭達之文韻也符合自然之理。可見,人的精神格調、藝術素養并不總是以書讀得越多越顯高緻,真正關鍵在于深度的沉澱而形成學理突破、一通百通。

正是因為學養深度不足,同時也不具備周慧珺先生勤奮無比、擯棄應酬的專精于書道形成的在當代書壇少有匹敵的線條控制力,自然就形成林岫線條綿軟、轉折格式化、有質乏韻的書風。書卷氣的不足其實就是另一個詞——淺俗态。不剛不柔、不粗不細,沒有特點的平常風景也就意味着藝術的死亡。

林岫,身為珍珠卻無光華缺雅韻的女書法家——當代書壇百家酷評29

寫了一輩子字未必是書法家,讀了一輩子書未必是文人,既寫了一輩子字又讀了一輩子書的人未必是真的文人書家。

本文原創,請引用轉發者注明“大成國學堂書法雜談原創”。感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