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變老的70後,漸漸“遠離”身後的故鄉

作者:布衣粗食

01

小時候,很喜歡一首歌。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

真的,不知道為什麼,70後的一代人,似乎注定了要漂泊。

忽而回頭,故鄉就在身後,但是回不去了。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父母不在的故鄉,是回不去的故鄉》。

有讀者留言:“父母駕鶴西去,家鄉就變成了故鄉。回去看誰?看那些熟悉的街道、鄉村?這些早已變樣。看牽挂的親戚?親戚大都陌生。看熟悉的同學,同學也已疏遠。看來看去,唯有在父母墳前燒幾張紙,燃幾柱香。”

回想起童年的點點滴滴,百感交集。

腦海裡,是那一縷炊煙,一片稻田,一座小橋,一棟老房子,一條消息,還有那一抹稻花香,母親站在門口那一聲呼喚,父親吆喝着老牛走進田野......

童年不見了,少年也不見了,我們的中年,也接近了尾聲。第一批70後的人,已經五十多歲了。一晃,就應該退休了吧。

不知幾時,頭上有了白發,一開口就說“想當年”。

随着時間逝去的,不僅僅是歲月,還有那回不去的故鄉。

故鄉容不下肉身,異鄉留不住靈魂。老去的70後,漸漸“遠離”身後的故鄉。

變老的70後,漸漸“遠離”身後的故鄉

02

還記得,第一次離開故鄉的場景嗎?

常常有同齡人說:“要是故鄉也能賺大錢,我才不出來打工呢?”

是啊,誰不是這樣想的呢?

可是,70後的我們,多半是出生在鄉村。小時候,我們的生活無憂無慮,但是能夠感受到“窮”的滋味。

我上國小的時候,一個學期的學費才五塊錢。但是,父母卻常常湊不齊這五塊錢。每到開學的時候,母親就陪着我去報名,請求學校寬限一下。

到了國中,我還穿着更新檔褲子上學。有時候,母親把大姐的褲子改一改,就“扔給”了我。

有一次,我走進教室,很多同學盯着我,還小聲地笑。我忽然發現,褲腳上,有一朵不太顯眼的玫瑰。女人的褲子,就穿着我身上,我渾身都不自在,像針在紮。

對于我來說,應該是窮怕了,才選擇遠走他鄉。

離開故鄉,我去了深圳、東莞、福建等地。

第一次離開家鄉的時候,母親送我到鄉裡的汽車站。

鄉裡的汽車站,每天隻有一趟車到縣城,安排在早晨六點半。

是以,我和母親在淩晨四點就起來了。打着手電筒,走了五裡多山路。

一路上,母親反反複複念叨:“出門在外,要注意安全;到了東莞,記得捎信回來......”

當中巴車翻過山坳的時候,我忽然發現,早已淚流滿面。

多少年來,我不就是要飛出大山嗎?可是真的要飛出去了,反而有太多的不舍,或者有太多的懼怕。

我害怕,漂泊的日子太苦,更擔心自己承受不住“無依無靠”的壓力。

但是,70後的一代人,注定是無依無靠的。從遠走他鄉,到城裡定居,到買房子,結婚,一切都是自己的事情。

父母留給我們的,多半是那幾畝薄地,一棟老屋,此外就真的沒有什麼了。還有的父母,留下了幾萬塊錢債務,讓兒女們慢慢還。

變老的70後,漸漸“遠離”身後的故鄉

03

還記得,再回故鄉時候的場景嗎?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小時候,我們都學過這首詩,長大後,我們都活成了這首詩。

70後的人,你準備好了落葉歸根嗎?

想要回老家養老,是有附加條件的。房子,車子,養老金,交通等現實問題,擺在面前。

如果老家的村莊裡,隻有幾個老人在留守,你回去還要堅持回去嗎?如果老家隻有幾塊荒地,你還要回去嗎?

可是,老家,你終究是要回去的。

父母不在了,清明節的時候,你要去掃墓。老屋還在的話,你推開老屋的門,就會看到熟悉的農具,還會想起父母忙碌的身影。

竈台上,有火苗吐出來,母親圍着轉,給大家做好吃的。糍粑、玉米面、臘肉,都有。

牆壁上,還挂着父親用過的鐮刀。父親每天一大早就去割草,草可以喂牛,也能放在豬欄裡,讓豬做窩。

如果父母還健在,逢年過節,你也是要回去的。起碼過年的時候,要和父母團聚。

為了“重逢”,你準備了很久,父母也準備了很久。你要準備好假期,抽出時間,父母要準備很多你喜歡吃的東西,生怕怠慢了你這個“客人”。

還有,老家的親戚辦紅白喜事,你也要回去看看。

70後的人,長輩們慢慢變少了,總有一些人,永遠見不着了。

去送長輩最後一程,這是你應盡的義務,也是為了不留下遺憾。

回到故鄉,景色依舊在,隻是樹長高了,老屋變老了,甚至很多老屋不見了,留下了殘垣斷壁。老人,有些見不着了,有些兒女進城了。

可氣的是,村裡的狗跑出來,對你亂叫。狗不知道,你曾經也是這裡的主人。

變老的70後,漸漸“遠離”身後的故鄉

04

董藩教授說:“進入大城市,就為下一代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好的環境。”

你依然眷戀着故鄉,但是故鄉卻容不下你。想起故鄉,你有些揪心,很失落。

現在的70後,背井離鄉的日子,也習慣了。為了好的生活,我們可以說是拼盡全力了。

随着年紀的增長,越來越想回故鄉,但是很多人,為了孩子,咬牙堅持在城裡待着。在城裡,人生發展的機會,總是多一些。

其實,我們的選擇,多半成為了——一直逃離故土。

記得,有朋友說過:“哪有什麼故土難離?隻要你心中有熱土,故土就留在記憶中好了。”

常言道,哪裡的黃土不埋人啊。

這一生,終究不會安逸,誰都不能安逸。折騰,才能好命。

漸漸老去的70後:人生路漫漫,故鄉在遠方。

未來,要何去何從,隻能邊走邊看。

也許,随着故鄉條件的變好,我們還是要回去的。

也許,我們注定越走越遠,就是老了,也不會回鄉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資料參考:《震撼心靈的對話,逃離你終将衰落的故鄉》,作者董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