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不夠有雄心”?汪文斌舉資料回應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進階記者 于潇清 記者 許振華

11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有批評稱中國在氣候方面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标“不夠有雄心”,中方對此有何回應?中方是否有計劃在即将到來的COP26會議上宣布如何達成減排目标的具體細則?

汪文斌表示,我剛剛介紹了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上司人羅馬峰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也就呵護地球家園,推動建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提出了中方的主張和倡議。習近平主席的這些重要主張也指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的關鍵,有力推動了國際社會合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我也想借此機會介紹一下,中方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采取的有力舉措,做出的實際貢獻。

汪文斌介紹道,中方一直是氣候治理的行動派,主動承擔同國情相符合的國際責任,并不斷自我加壓,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力度。去年9月以來,習近平主席先後宣布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标願景,提出一系列國家自主貢獻目标及具體政策舉措,涉及國内煤電煤炭消費、不再建立境外煤電項目等方面,展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近期,中方還先後釋出了《關于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與《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并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秘書處正式送出《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成效和新目标新舉措》以及《中國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這些都是中國履行《巴黎協定》的具體舉措,展現了中國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擔當和最新貢獻。

汪文斌說,關于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作出的貢獻力度大不大,我可以給你舉一組數字作為比較:發達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将用71年,美國用43年,日本用37年,而中國給自己規定的時間隻有30年,歐盟、美國、日本所用的時間分别是中國的2.4倍、1.4倍和1.2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中國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曆史上最短的時間實作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這需要中國做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充分展現了中國在這個問題上負責任的大國擔當。我還要指出的是,科學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是溫室氣體累積排放的結果。發達國家在過去200多年的工業化過程當中,一直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對全球氣候變化負有不可推卸的曆史責任。比如,美國人均曆史累積排放是中國的8倍,曆史上美國曾拒絕準許《京都議定書》、退出《巴黎協定》,嚴重損害了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和效果。

汪文斌強調,目前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需要各國合力應對,包括美國在内的發達國家,應切實遵循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原則,正視自身的曆史責任,展現更大的雄心和行動,率先承擔大幅減排的義務。同時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切實幫助開發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能力。

責任編輯:蘇楊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