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根據淺唇魚的生态習性,唇魚适合水泥池的工廠養殖

根據淺唇魚的生态習性,唇魚适合水泥池的工廠養殖

周華淑

目前,随着水庫整改、網箱拆除、養殖空間不斷縮小,市場上的輕唇魚商品魚出現供不應求,價格繼續攀升。根據輕唇魚的生态習性,經過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唇魚适合水泥池工廠養殖。(季山華軒自媒體網首秀)

根據淺唇魚的生态習性,唇魚适合水泥池的工廠養殖

一、材料與方法

1.養殖場的選擇及水質要求 養殖場選址在福建省周甯縣純池鎮牛角村,交通便利,水量充足,無污染,位于山澗邊,養殖用水溫度常年不高于31°C, pH 6.5~7.8,流水的透明度超過50厘米。

2、養殖池的建設以選址的實際情況為準,池塘為自然出水口,常年可用于水養殖。在養殖場最高點建設5米×15米×1.8米的沙濾池,将養殖水引入濾砂池過濾後再進入水庫(4米×4米×1.5米),經過紫外線燈管殺菌後再進入養殖池。養殖池最好是圓形或橢圓形,池壁用磚砌成,面積100~200米2,表面用水泥抛光,池底用水泥砂和石材填充到鍋底。根據水池大小将直徑為110~160mm的PVC管連接配接到池中心,入口與直徑為110mm的PVC管連接配接,可調節流量方向,引導水流到底部,帶動整個池水旋轉,轉動整個池水, 促進池底換水,友善排污。養殖池100 m2的6口,200 m2的5口,共1600 m2,平均水深0.8米,設定了單獨的進水排水管,并配有微孔充氧系統,增加了水的溶解氧,防止了旱季缺水引發缺氧事故。

3.在池塘各側安裝誘餌機,安裝"釣魚意向"牌變頻進料機,該型号可進料不同尺寸的谷物飼料,具有調整餌料時間、餌料量、餌料面積等功能,在養殖生産過程中降低人工營運成本,實行"定時, 定量、定點"投餌,進而提高餌料使用率和轉化率。

二、備貨前準備

1.養殖池消毒 建立的水泥池必須浸泡1~2個月,待其堿性消失後排出池水再注入新水,嚴格消毒後可放苗。消毒劑通常浸泡在3 mg / L漂白劑或5 mg / L二氧化氯中24小時,然後用清水沖洗,然後用清水填充。

2、設施檢查 生産用電及備用發電機、砂過濾系統、殺菌裝置、進排水系統、充氧裝置等有故障,并進行必要的維護或修理。

三、魚苗放養

幼苗的優缺點與育種效益直接相關,是以引進淺唇魚苗品種應選擇體魄強壯、活動靈活、體表無鱗片脫落和無寄生蟲、無異常形狀的苗木。2016年10月16日,從浙江省漳州市購買了一批長約3厘米、大小整齊的輕唇魚苗,裝在活水車上運輸。幼苗到達養殖場調節水溫,使轉運器的水溫與池塘的水溫差不應超過5°C,并用5~1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6分鐘進入池中;經過3個月的養殖,到2017年2月26日對池進行篩分,最多5米的幼苗共有85000尾,每口放200米2口5個養殖池,每平方米放80~90尾。5 cm 43000尾以下的小型幼苗,平均分布在100 m2養殖池的6個口中,深度為80 cm。分池篩選時存活率達到98.5%。上述篩選的幼苗在進入池塘前3至6分鐘需要浸泡5至10毫克/升高的錳酸鉀,養殖至商業魚類規格(24至30尾/公斤)出售。

根據淺唇魚的生态習性,唇魚适合水泥池的工廠養殖

四、養殖管理

1.飼料輕唇餌料前期将鳗魚和蝦肉粉碎料,按比例1:1,用水拌成組再喂料,投餌10天後使用自動餌料機飼喂。早期采用蝦粉碎0進行自動上餌,當水溫在25°C左右時,每天投喂3次,即9:00-9:30、13:00-13:30 17:00-17:30,餌料量為魚體重的3%~5%,每次投餌時間為20分鐘,餌料機落料口和餌料面積随魚體的生長逐漸增大。在投飼45天後,改用蝦1号顆粒,水溫降至14攝氏度并停止進食。到2018年3月,當水溫上升到15攝氏度時,0号飼料浮标将開始,每天喂食兩次(10:00-10:30,16:00-16:30),喂食魚體重的1%;餌料應做到"四個固定",即時機、品質、量化、定位,投餌還應根據水溫、天氣情況、淺唇魚個體和投餌情況靈活把握,适當調整,投餌量要魚吃89仙滿,根據幼苗的生長及時調整餌料的大小和餌料量。轉換飼料時,開始進料量減小,然後慢慢增加,冬季隻在晴天中午适當少澆注或不澆注。

2. 日常管理

(1)堅持每天對水池進行早、中、晚檢查,仔細觀察水池内的魚類活動、進食、健康、水位等情況,并檢查進水口和排水口是否有漏洞或堵塞,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如果發現水量不足,就要啟動增氧器來補充水中的溶解氧,以利于魚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态,每個月都要對魚的總量進行檢測,并進行取樣檢查魚的生長情況,為下一階段的誘餌提供依據。要定期吸收污染,一般每周一次保持水池清潔,并做好水産養殖生産過程的日常記錄(包括水溫、天氣、飼料、用藥、死魚、銷售等)。

(2)随着魚體的生長,要及時分池,每3個月分池1次,盡量把同一大小的魚放在同一池養殖,以利于魚的投喂生長,提高魚的生長速度。在篩選時,必須輕快地進行,盡量用水操作,以免對魚體造成傷害,池後要使用高錳酸鉀消毒。

(3)及時掌握台風、洪水等資訊,及早準備。台風安排人員值班,以免被堵塞的進水口或過厚的渾濁水進入濾池造成濾池負荷過大,不能滿足養殖用水的要求,發現問題必須切斷水源,運用氧化機增加氧氣, 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根據淺唇魚的生态習性,唇魚适合水泥池的工廠養殖

五、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堅持"預防為本,防控相結合"的原則,首先,當魚類放養注意良好清除時,魚類品種要求身體健康,無病無傷害;在養殖過程中,雖然對以下魚類的病害,但由于預防措施到位,及時治療病害,整個養殖過程較好,控制病害,杜絕國家禁用的捕撈藥物的使用。

1.水黴病 該病是由真菌寄生的魚體表引起的,機械操作後魚體損傷。水黴長絲是白色的,棉絮狀的在水中,肉眼可見。魚寄生蟲水黴,會表現出易激惹,因為菌絲體吸收組織營養在魚體表,加上細菌感染傷口,使表皮組織壞死,患病的魚因變薄而逐漸死亡。防治方法:(1)種子種子釋放前對生石灰或漂白劑進行徹底消毒,可減少本病的發生。(2)運輸和篩選分池的幼苗在進入池前必須浸泡在5~10mg/升高的錳酸鉀中3~6分鐘,魚體不得在捕撈作業中受傷。(3)如果發現有水黴魚使用"黴網"對整個池進行噴灑,使池水為1毫克/升,每天1次,甚至3次,或用5次用沸水研磨浸泡在整個池中,使池水6毫克/升,甚至用兩次, 每天可以治愈1次。

2.腸炎 腸炎病原菌是腸穴位狀氣體單細胞細菌,作為病原菌的病症,病魚症狀一般表現為異常值、運動緩慢、食欲不振、腹部浮腫、側紅斑、紅斑、輕輕擠壓腹部是黃色的粘液;防控方法:(1)在養殖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池塘環境,保持較高的水溶氧,定期用超微"三黃粉"混合飼喂,連續3天。(2)發現魚兒生病,用抗生素混合在飼料内3~5天即可治愈。

3.細菌性佝偻病,細菌性腐爛病主要是由柱黃色細菌引起的,起發于水溫22~30°C,是最常見的細菌性疾病之一,常與其他細菌性疾病并發,特别是連續陰雨天氣後水溫升高比較容易。患魚的症狀是體色發黑,食欲不振,異常值,無反應,呼吸困難,頭發白,有時缺少絲的末端,或伴有污泥,在嚴重的情況下導緻大量死亡。防控方法:在發病季節,每半個月噴灑二進制二氧化氯,使池水為1~2毫克/升,當藥物切斷水源時,啟動充氧機浸泡12小時。如果發現有腐爛病的魚與"氟苯甲考"和超微"三黃粉"混合在裡面,并溢出二氧化氯使池水為2毫克/升,即使用2~3天也能治愈。

4.輪蟲病 輪蟲病主要由輪蟲屬中某些物種的寄生蟲或小輪蟲引起。該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對病魚寄生蟲的刺激,導緻組織發炎分泌大量粘液,體色變黑,進食不良或單獨停止進食。鏡子的另一面可以看到蝴蝶的形狀,像輪子一樣轉動,是以稱為輪蟲。防治方法:(1)每月一次用超微"青蒿素粉"混合,連喂3天進行預防。(2)發現魚病用"Folmarin"使池水為30~35毫克/升,浸泡12小時後,藥物切斷水源後,運氧機即可治愈。(3)輕唇魚對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比較敏感,避免使用該藥治療輪蟲病。

根據淺唇魚的生态習性,唇魚适合水泥池的工廠養殖

結果和讨論

1.收獲 在1600平方米的養殖水面池塘中,每平方米水面80~85尾幼苗,共13萬棵全長3厘米的幼苗,經過18個月的繁育,2018年4月6日開始銷售到6條,5月16日售罄,共4900公斤輕唇魚,最大單品75克, 個體最小32克,平均體重41克/尾,成活率92%,同口均價100元/公斤,總收入49萬元。

2.生産效益苗種7.8萬元(尾×0.6元/尾),運輸成本0.36萬元,餌料系數2.1,餌料費11.5萬元(其中蝦類壓碎料1萬元)鳗魚60萬元,蛋白質42%不同粒徑浮浮9.9萬元),多元、黃疸、多糖0.5萬元,魚藥費用60萬元, 人工成本4萬元,現場折舊費1萬元,電費等費用2萬元。總投資2.776億元,總收入49萬元,利潤總額21.24億元,投入産出比1:1.8。

3、探讨在自然條件下生長在岩石上的苔藓和藻類的淺唇魚,對淨化水質作用更大,是河流生态恢複和資源恢複的重要物種。河流增殖和放行的需要與公衆對優質魚類的消費需求重疊,使淺唇魚的幼苗和商品魚供不應求,其商品價格高,是衆所周知的具有高經濟效益的淡水特殊養殖種類。采用自動餌料機可對少量多餐投餌,并在喂餌時避免人工投餌一次性入水,魚不進食,使餌料浸泡在水中造成營養物質流失,進而影響餌料的使用率;要進行水泥池廠養殖輕唇魚,要求現場選用水質清新清潔污染,生産用電,友善當地用地,因為魚有叢集餌料的習慣,是以早期小規格可以放密度比較高,提高到大部分5厘米以上再篩分池, 篩分後每平方米水面80至85尾。要清除長流量的水,保持良好的養殖環境,水流量和流速應根據季節、水溫變化,一般春季流量緩慢,夏季急流,冬季微流,流量一般在2~3米/分鐘,水流量約為1升/秒,如果水量不夠,則使用活性氧合機補充水中的溶解氧, 要保證魚的正常生長,避免造成水量過小的魚缺氧而殺滅,保持良好的養殖環境,能養好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