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漢三國時代武将(曹魏-未上榜戰将)

作者:地質秀才
東漢三國時代武将(曹魏-未上榜戰将)

許褚

1.許褚,(172-232)字仲康,是曹操軍中有名的将領。曹叡繼位時封其為牟鄉侯,不久去世,谥曰壯侯。

許褚,又被稱為“虎癡”,“虎侯”,他表字伯康,是漢末三國時期曹操麾下的大将。新三國許褚簡介中提到,許褚是曹操的老鄉。他高大威猛,膽識過人,以勇猛著稱,在汝南和淮南一帶非常出名。許褚為人溫厚,沉默少言,是曹操的貼身将領,因其有勇有謀,被曹操贊為“吾之樊哙也”。

  許褚在年少時,家鄉時有流寇,為防盜,鄉人都建造堡壘保護。但糧食不夠,許褚與流寇用牛交換糧食。但牛到達後對方營中後又傳回,許褚竟徒手将牛拖送回賊寇營中,賊寇被其驚人的臂力驚吓而逃。自此,許褚名聲大噪。公元198年,跟随張繡一起征戰,升遷至校尉。後跟随曹操,一直守衛在曹操身邊。公元211年,曹操率軍渡濟河,若不是許褚拼死突出重圍,恐怕曹操早已喪命。而正因為許褚善戰,在西涼大戰中,曹操隻帶了許褚作戰,大破馬超軍隊,斬殺了馬超首級。曹操為表彰其神勇,破格升他為中郎将,這個職位是為他專門設定的,可見曹操對許褚的器重。

  而許褚也一直忠心耿耿,忠于職守,多次保護曹操脫離危險。公元220年,許褚聽聞曹操逝世,痛哭至吐血,可見其對曹操的赤誠之心。曹丕繼位後,許褚繼續擔任保衛首領。後加封為萬歲亭侯,官至武衛将軍。曹睿繼位後,封他為牟鄉侯,不久便病逝,谥号為壯侯。

東漢三國時代武将(曹魏-未上榜戰将)

典韋

2.典韋(?-197年),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甯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名将。

典韋是陳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任俠。其時同鄉劉氏與睢陽人李永為仇敵,典韋便為劉氏報怨。李永曾任富春長,家中備衛甚為嚴謹。典韋駕車,載着雞酒,僞裝正在等候别人的閑人;當李永府前開門,李永親自出府時,典韋便懷匕首向前截殺李永,并殺李永妻,再慢慢走出來,取出車上刀戟,步行離去。由于李永的居所鄰近市,此事發生後全市驚。從後而追者雖有數百,但卻無人敢近。典韋行了四五裡,遇上李永伴衆,雙方轉戰不久,典韋脫身而去,自此為豪傑之士所賞識。

初平年間(190-193),張邈舉義兵時,征典韋為士,隸屬于司馬趙寵。軍中的牙門旗既長且大,人們都不能把它舉起,而典韋竟以一手便将其執而豎起,司馬趙寵驚異其怪能巨力。後來典韋轉屬夏侯惇,數次斬首有功,拜為司馬。

公元194年(興平元年),曹操讨呂布于濮陽。呂布别置軍屯于濮陽西四五十裡,曹操前往夜襲其屯,翌日清晨破之。曹軍尚未及時回還,而呂布救兵已至,雙方三面會戰。當時呂布親身搏戰,自早上至日落雙方鏖戰數十合,互持甚急。曹操臨時招募破陷敵陣的人選,典韋先占應募,另外帶領其餘應募者約數十人,盡皆重裝兩件盔铠,不執盾牌,一律隻持長矛撩戟。同時西面戰情告急,典韋突進擋敵,賊軍弓弩亂發,矢箭如雨,典韋盡然無視,向随從說:“賊軍來到十步之内,便告訴我。”不久随從說:“十步了。”典韋又說:“五步之内再告訴我。”随從畏懼,立即便說:“賊軍來到了!”典韋手持十餘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戰了多時,呂布軍衆撤退。此時剛好是日暮之時,曹操才得以引軍而去。

曹操拜典韋為都尉,引置于左右,讓他帶領親兵數百人,常在軍中大帳巡繞。典韋人既壯武,其所帶領的親兵都是嚴格挑選的戰卒,每次戰鬥,典韋部隊都常先登陷陣。典韋後來又遷為校尉。他的性格忠誠謹重,常于早上侍立終日,夜晚便宿于帳左右,甚少歸府私寝。其人甚好酒食,飲食份量兼人,每有賜食于前,便大飲長喝,左右相屬之人,都為典韋供給自己的酒食,曹操大壯其為人。典韋又喜歡攜着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有諺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征荊州,來到宛城,張繡迎降。曹操甚為歡悅,便邀請張繡及其将帥,一同置酒高會。曹操行酒時,典韋持大斧立于其後,斧刃徑有尺餘,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韋都舉斧迫視。酒宴至終,張繡及其将帥均不敢仰視。十餘日後,張繡因曹操納其嬸,頗感恥辱,于是接受賈诩建議,突然造反,奇襲曹操之營,曹操被殺的措手不及,出戰不利,輕騎遁去。典韋在門前奮戰,賊軍不能得入。賊兵于是分散從其它門進營。其時典韋部下兵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惡戰,無不以一當十。但賊軍前後兼至益多,典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戟擊去,便将賊兵十餘支矛摧斷。後典韋左右死傷者略盡,典韋本身亦被數十創,雙方短兵接戰,賊兵往前搏鬥。典韋便徒手挾着兩人擊殺之,其餘賊衆不敢近前。典韋複前沖突賊衆,又殺數人,然而傷創重發,典韋就此怒目大罵而死。賊軍方才敢于向前,取典韋之頭,互傳而觀,覆軍就看視其軀骸。曹操退住舞陰,聞典韋已死,為之痛哭,招募間諜取回他的屍體,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車駕每次經過,常祠以中牢。曹操追思典韋,拜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曹丕即王位後,以典滿為都尉,賜爵關内侯。

東漢三國時代武将(曹魏-未上榜戰将)

曹昂

3.曹昂(?-197年),字子脩,沛國谯縣人。的長子,劉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聰明且性情剛膽謙和,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

建安二年(197年)随曹操出征張繡,因張繡突然襲擊,曹昂為救曹操負責斷後,與大将典韋一同戰死於宛城。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追封谥号豐悼公,黃初五年(224年)又進一步追封為豐悼王。太和三年(229年)年改谥号豐愍王。

曹昂,字子脩。曹操長子,沛國谯縣人。庶妻劉氏所生,但由于生母早死,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聰明且性情剛膽謙和,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

建安二年(197年),曹昂随曹操出征張繡,張繡投降,曹操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是以懷恨曹操。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繡。

結果計劃洩漏,張繡偷襲曹操,曹操戰敗,曹操的座騎絕影也因為張繡軍的伏擊而身亡在宛城,曹昂更是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曹操,主動将自己的座騎戰馬讓給父親曹操逃脫。

步行保護其父脫身于宛城,而近身侍衛典韋為了堵住寨門讓曹操脫險負責斷後阻敵,最終曹昂與典韋、曹安民一同戰死于宛城。

東漢三國時代武将(曹魏-未上榜戰将)

龐德

4.龐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功。建安年間,龐德跟随馬超征戰平陽,抵禦袁将郭援、-,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每次出征常沖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後幾經輾轉,随張魯歸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将軍,封關内亭侯,食邑三百戶。

  219年,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将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将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镞射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将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殒身殉節。

東漢三國時代武将(曹魏-未上榜戰将)

李典

5.李典,字曼成,東漢末年名将,山陽郡钜野縣人,他崇尚學習,尊敬儒雅。

李典年少時喜歡讀書,對很多典籍都有所涉略。公元194年,李典擔任颍陰縣令,統領伯父李整的部隊。曹操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便升遷他為離狐太守。官渡之戰時,李典帶領部隊運輸糧食和布匹以供應軍需。袁紹被打敗後,曹操任命李典為裨将軍,讓他在安民駐紮。博望坡之戰時,李典勸誡夏侯惇要注意蜀軍有埋伏,但夏侯惇沒有采納他的意見,結果中了蜀軍的埋伏,幸得李典救援才得以逃脫。公元211年,李典跟随曹操一起征讨韓遂、馬超。合肥之戰時,李典指揮将士們打敗了孫權,此後他便一直駐紮在合肥。李典在三十六歲時去世,他的兒子李祯繼承爵位。

李典一生征戰,為人敦厚,從不與他人争功,在軍中被稱為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