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哲學家李澤厚的書影響了一代人 對他有兩點質疑 其中一點跟死因有關

作者:蕭陶

11月2日,哲學家李澤厚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小鎮博爾德的家中去世。李澤厚的書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不過,如今的年輕人知道李澤厚并不太多。很多年前就鬧過這樣的笑話。有一次,李澤厚應邀去南方的一家民營書店搞活動。書店老闆在店門口貼了一張小告示,附近一所大學的同學奔走相告:“李澤楷要來了!”這些莘莘學子把李澤厚當成李嘉誠的兒子。

哲學家李澤厚的書影響了一代人 對他有兩點質疑 其中一點跟死因有關

晚年李澤厚說氣話來依然神采飛揚

李澤厚畢業于北大哲學系。學哲學的人,畢業後不是去當老師,就是改行,能到學術機構搞研究的是鳳毛麟角。李澤厚被配置設定到社科院哲學所,當時叫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李澤厚的學術成果大多都是在哲學所取得的。

1992年,62歲的李澤厚赴美工作。晚年受訪時,他特别強調自己不是通路學者,而是通路教授。兩者的差別是前者聽課,後者講課。李澤厚講課的學校是科羅拉多學院。這是一所私立文理學院。因為梁實秋曾在該校學習過,有人就說科羅拉多學院“名聲不小”。其實,它的名聲真不大,學校也很小。

學校再小,老師也不能用中文講課。李澤厚自言,他的英文隻學到國中二年級,上的還是農村中學。在北大他學的是俄文。對于他用英文給美國大學生講課,蕭陶持懷疑态度,至少頭一年或者頭半年應該借助于翻譯。把英文說得太簡單了,難免會誤導年輕人。

哲學家李澤厚的書影響了一代人 對他有兩點質疑 其中一點跟死因有關

如今的科羅拉多學院校園

為寫此文,蕭陶浏覽過科羅拉多學院的官網。李澤厚去世後,該校沒有表示任何的悼念。該校哲學系的簡史中甚至隻字未提李澤厚。不過,蕭陶注意到裡面有這麼一句話:

【原文】each year, a leading contemporary philosopher visits campus to meet with students in the junior seminar and to deliver the j. glenn and ursula gray memorial lecture.

【參考譯文】每年,一位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會通路學校,與初級研讨班的學生見面,并在格倫夫婦紀念講座上發表演講。

格倫·格雷(j. glenn gray)是已故美國哲學家、科羅拉多學院哲學教授。厄休拉·格雷(ursula gray)是格倫·格雷的妻子。如果李澤厚是科羅拉多學院哲學系當年邀請的當代哲學家中的一位,那麼請他給大學生講課或許不是學校的初衷。

第二件讓蕭陶懷疑的事是李澤厚的死因。他是無疾而終,老死的,還是因病去世的?李澤厚的家人至今沒有對外說明,估計以後也不會說明,但從杜欣欣的回憶文章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杜欣欣比李澤厚小24歲。1996年,42歲的杜欣欣在美國結識66歲的李澤厚。此後,他們交往了25年,直到李澤厚去世。疫情期間,杜欣欣替李澤厚買菜,然後送到李家。李澤厚的老伴馬文君會隔着玻璃窗向杜欣欣合掌緻謝。

哲學家李澤厚的書影響了一代人 對他有兩點質疑 其中一點跟死因有關

李澤厚和杜欣欣是忘年交,正在做飯的是馬文君

李澤厚嗜酒如命,據說年輕時一斤白酒不在話下。晚年,他依然好酒,喜歡喝路易十三。杜欣欣經常陪李澤厚小酌,也有被李澤厚灌醉的時候。李澤厚的老伴馬文君本是文工團舞蹈演員,後來在家相夫教子。獨生子李艾學的是計算機專業。這裡蕭陶多說一句。李澤厚赴美那年,李艾才15歲。

馬文君和李艾都不看李澤厚的書,看也看不懂。李澤厚一直說自己很孤獨。杜欣欣也不大看李澤厚的著作,但兩人談得來,無話不說。李澤厚告訴杜欣欣,他喜歡蔣雯麗,對蔣雯麗真實生活中的樣貌很好奇。他甚至跟杜欣欣讨論女性的性心理。遇到生活上的問題,李澤厚也總是先找杜欣欣。杜欣欣不是李澤厚的助手,卻幹了不少隻有助手才幹的事。

對于自己的生後事,李澤厚早就做出安排。他聯系到一家冷凍機構,死後要把他的大腦冷凍儲存。另據杜欣欣回憶,好多年前李澤厚就跟她談過安樂死。在回憶文章裡,杜欣欣寫道:

哲學家李澤厚的書影響了一代人 對他有兩點質疑 其中一點跟死因有關

杜欣欣的回憶文章截圖

我們多次談及死亡,李先生說他贊同安樂死,并多次讨論如何安樂死。那時科州還沒實行安樂死合法化,我說你安樂死是非法行為。他帶着幾分得意地說:“我有辦法!”然後小聲說他積攢了不少安眠藥,又補充道:”你不要告訴馬文君。”

李澤厚應該沒有身患絕症。去世前一個月,他發微信告訴杜欣欣,我摔了。他在做翹腿運動時,因椅子挪動而摔倒。10月27日,馬文君緻電杜欣欣,說李澤厚又摔了,未傷着骨頭,但比較疼痛。六天後,李澤厚突然離世。

哲學家李澤厚的書影響了一代人 對他有兩點質疑 其中一點跟死因有關

李澤厚最後一次回國是在2017年

李澤厚想安樂死。五年前,科羅拉多州就已成為美國第六個允許安樂死的州,但該州法律規定實施安樂死必須同時滿足幾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年滿18周歲的科羅拉多居民;第二,必須身患絕症或者存活時間不多,通常少于半年;第三,至少有兩名醫生證明診斷結果;第四,必須在醫生的協助下進行。

李澤厚應該不是死于安樂死,因為他無法滿足法律規定的四個條件。再說,他是在家裡去世的。寶島台灣已故著名體育評論員傅達仁的死才是名副其實的安樂死。

在10月27日打給杜欣欣的電話中,馬文君又說,李澤厚吃太多的安眠藥。李澤厚的死究竟跟服用安眠藥有沒有關系,蕭陶不敢妄下結論,但他的死完全符合他自己所願。在跟馬群林對談中,李澤厚說到四個“靜悄悄”,其中一個就是靜悄悄地死。李澤厚走了。從此,這世上再無李澤厚。

(蕭陶原創。圖檔來源于網絡,注明的除外。嚴禁轉載,盜用者必受追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