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結節瘙癢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病程長,治療困難,美容效果好

作者:利醫生科普

簡介: 結節瘙癢皮疹,又稱結節苔藓,是一種以結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發炎性皮膚病,以瘙癢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結節性角化明顯,堅硬,圓頂形,大小不一,直徑約0.5-3cm,膚色或紅褐色,愈合後伴有色素沉着。皮疹在暴露部位好且易抓傷部位,且分布多對稱,向小腿伸展側較為常見,它發生在背部,由于抓撓限制而形成所謂的"蝴蝶征"。

結節瘙癢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病程長,治療困難,美容效果好

I. 你知道結節瘙癢嗎?也被稱為結節苔藓,皮膚瘙癢對患者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1、概述

結節瘙癢的典型皮膚脫落是角結節伴有嚴重瘙癢,通常被認為是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的變體,病因不明,病程較長,治療較困難,有些長期不影響美容。病因尚不清楚,西醫認為患者多對身體過敏,繼發于慢性和嚴重的瘀傷或蚊蟲叮咬。

在精神因素(抑郁和焦慮)、感染因素、全身性疾病、皮膚病等一種或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神經-内分泌-皮膚免疫作用導緻神經肽和免疫物質的釋放,進而使周期、結節瘙癢皮疹的形成延長,是典型的臨床表現。中醫将該病稱為"馬蛾"和"持續濕交界",認為其病因是忍耐。

既有外感又冷又濕惡,或毒蟲叮咬,氣體凝血,聚成瘡或七内傷,營地血不足,急于不調整,靜脈阻塞,滞後,皮膚不驕傲,再加上白天會晃動,血液新鮮形成硬結節和瘙癢硬。國際瘙癢研究論壇将瘙癢分為三類,而結節瘙癢屬于第三類,瘙癢伴繼發性抓撓性病變。

結節瘙癢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病程長,治療困難,美容效果好

該病的主要症狀是嚴重的瘙癢,抓撓反射引起的瘙癢,抓撓可以暫時緩解瘙癢,但抓撓還可以增加發炎媒體的釋放,引起瘙癢和刺激神經C纖維,導緻瘙癢和抓撓更劇烈,導緻持續的"瘙癢-抓撓-瘙癢"這種惡性循環。是以,在治療中主要是為了緩解瘙癢,打破循環,達到治療目的。

2、臨床診斷

中醫診斷,結節瘙癢皮疹為硬丘疹或結節,大豆粒大小,褐色,孤立分散,瘙癢嚴重,有四肢沉重感,口渴時,舌苔白或油膩,脈搏滑移或緩慢。西醫診斷,結節瘙癢皮疹最初開始為綠豆大小的淡紅色丘疹,然後逐漸發展成大豆大小或較大的結節,圓頂形,膚色或黃褐色多,表面厚粗糙,觸感強而堅硬,頂角明顯,孤立分散分布,部分患者呈線性排列。

數字各不相同,幾甚至幾百個。适合于肌肉表面(最常見于下肢)、上背部、臀部、腰關節(容易接觸抓撓的區域),也可能累及頭皮。用典型的瘙癢,即使抓撓皮膚也可以緩解,一些患者會出現繼發性表皮脫皮、出血和痔瘡。常見于成人,尤其是中年婦女,病情較長,長期無法治愈。

二、結節性瘙癢疹的發病機制比較複雜,受多種因素影響,患者還需要了解

結節瘙癢是一種慢性、劇烈瘙癢、角化病的疾病,在不同皮膚病、全身、神經系統或精神疾病的背景下,結節瘙癢皮疹伴有慢性瘙癢,由長期持續抓撓而發展。表皮角化過度,針狀細胞增厚,表皮不規則地向真皮,形成假上皮惡性良性腫瘤過度植體,病變或一般特征為肥厚,皮膚病,神經纖維密度增加。

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脂肪細胞和嗜酸乳杆菌(主要是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非特異性發炎性感染。表皮和真皮之間大結締組織形成硬化,結節邊緣或中心處的神經組織顯着增加。其病理表現為組織,一種是植多症,包括表皮、真皮和神經,另一種是細胞浸入發炎。

結節瘙癢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病程長,治療困難,美容效果好

結節瘙癢的原因很多,原因不明,由局部瘙癢的各種原因(昆蟲叮咬,發炎性皮膚病如疱疹,扁平苔藓)引起;

梗阻性膽管疾病;淋巴瘤(例如霍奇金淋巴瘤);癌症;傳染病,主要是分枝杆菌,HIV,乙型和丙型肝炎,以及幽門螺杆菌等感染引起的皮膚變化。目前,該病的病理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它可能涉及多種媒體和受體、特異性神經纖維、神經遞質和信号通路。C纖維負責皮膚瘙癢的初始感覺,結節瘙癢的主要症狀是瘙癢,這種感覺會引起抓撓欲望。

瘙癢受體傳遞沖動:在通過瘙癢媒體刺激後,特定的C纖維将信号傳遞到脊髓的後角,然後通過脊髓傳遞到丘腦的核心,最後到大腦皮層,這反過來又産生瘙癢感。此外,瘙癢刺激皮膚細胞(如免疫細胞和形成細胞)的初始誘導釋放許多瘙癢媒體,包括發炎媒體(如組胺,5-羟色胺,細胞因子和阿片類藥物),神經媒體和神經肽,然後與受體結合,進一步激活瘙癢特異性感覺神經元并導緻所謂的瘙癢抓撓周期。

其中,P物質與降鈣素基因相關的肽、神經生長因子,在引起結節瘙癢和瘙癢的發炎和瘙癢中起着重要作用。P物質和降鈣素基因被認為可能介導神經源性發炎和過敏反應,同時它們還釋放組胺,導緻結節瘙癢的典型瘙癢。

結節瘙癢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病程長,治療困難,美容效果好

在結節瘙癢病變的表皮中,觀察到脂肪細胞的數量和大小增加,表達更高水準的神經生長因子受體,其導緻神經細胞增殖,軸突融合,并通過與神經生長因子互相作用産生嚴重的瘙癢;

3. 結節性瘙癢疹患者應如何治療?科學服用和應用藥物,後期關注護理

1、西醫治療

結節瘙癢皮疹患者因為瘙癢嚴重,難以忍受,經常被抓撓,甚至抓撓出血都可以緩解,是以治療特别困難,是以治療要緩解瘙癢,避免抓撓是關鍵。局部治療包括應用止癢劑、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藥物、磷酸鈣酶抑制劑、辣椒素、維生素D3衍生物等,l%薄荷醇可提高瘙癢門檻值,減少瘙癢;

結節瘙癢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病程長,治療困難,美容效果好

樟腦霜,複合墨西哥辣椒在受影響區域的皮膚應用可以減少瘙癢。結節瘙癢的組織病理學表明,真皮中的炎性細胞被淹沒,而糖皮質激素可以通過表皮到達真皮炎細胞,特别是角質層,其抗炎,抗超植,免疫抑制,瘙癢作用可以在緩解瘙癢和扁平結節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為了促進乳膏的吸收和增強療效,臨床上經常将藥物包封或與其他器械如點陣雷射結合使用。包封療法是将藥物薄薄地塗抹在局部皮膚損傷上,用保鮮膜密封,其密封環境可以增加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并增加皮膚表面的溫度,進而促進藥物透皮的吸收,使其能起到最大的作用,同時又能防止藥物被擦除或揮發的衣服, 提高藥物的實際使用率。

結節瘙癢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病程長,治療困難,美容效果好

還有一種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成的硬質糊狀物,如以皮膚奶油膏為複方硬質糊劑制備,每片(糊狀)含醋酸半藥不低于16 sg,硫酸鹽新黴素不少于90個機關,使用友善,也避免了擦拭軟膏的浪費。

2、遲到的注意事項

患者需要獲得足夠的睡眠,而不是熬夜和過度勞累。減輕壓力,并通過放松技巧或心理治療保持健康,樂觀的态度進行積極治療。患者盡量不要抓傷皮膚部位,鼓勵患者戴上手套等防護,避免抓撓。用溫水洗澡,不要用熱水擦洗部位。

避免導緻皮膚幹燥的行為,每天使用保濕霜以保持皮膚水分。避免使用刺激性服裝和配飾、棉質服裝或透水織物。對于過敏的人,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原。避免辛辣食物,熱飲和大量的白葡萄酒。

結論:針對本病的臨床治療方法很多,西醫有局部治療、系統用藥和理療等,為了提高臨床療效和減少副作用,通常可以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聯合治療方法,使西醫治療其複發率較高。中醫針對這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包括中醫内科、中醫熏蒸及外洗、針頭、針灸、自血療法、敏銳度注射、中醫封印等,中醫治療對機體的調節,複發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