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張觸動世界的“秃鹫和小女孩”,攝影師的結局比小女孩更悲劇

作者:曆史九點半

荒涼破敗的野外,一個骨瘦如柴的黑人小女孩蜷縮在地,看上去奄奄一息。小女孩的身後,一隻秃鹫正虎視眈眈地注視着她,貪婪地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

那張觸動世界的“秃鹫和小女孩”,攝影師的結局比小女孩更悲劇

這張28年前的“秃鹫和小女孩“的照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它曾一經問世便轟動整個世界,觸動人心最脆弱的地方,不久便獲得有”新聞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策獎。

作品名叫《饑餓的蘇丹》,出自南非攝影師凱文·卡特(kevin carter)之手。随着照片在世界範圍内的廣泛流傳,凱文收獲榮譽的同時,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指責。人們抨擊他吃”人血饅頭“,面對即将成為秃鹫食物的小女孩,隻顧拍照,不伸出援手,簡直是冷血。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在”秃鷹和小女孩“這張照片中,小女孩的結局怎樣了?她最後被秃鷹獵食了嗎?說出來你可能不知道,相比于小女孩的結局,攝影師凱文才是那個最悲劇的人。

那張觸動世界的“秃鹫和小女孩”,攝影師的結局比小女孩更悲劇

凱文·卡特1960年出生于南非約翰内斯堡郊區,他的父母來自英國。凱文的童年時期,南非還在實行種族隔離制度,小小年紀的凱文對此就很是反感,他不明白為什麼身邊的白人親友,會阻止他與黑人接觸,這種思想一直影響到成年後的凱文。

16歲那年,凱文因成績不理想,放棄了在學校學習藥學,轉而參加南非國防軍。由于凱文從小對黑人的遭遇抱有同情,他為黑人的處境感到不公,是以在軍中時常遭到其他白人士兵的排擠與攻擊,凱文一氣之下離開軍隊,跑到德班做了一名夜場dj。

之後凱文又找到了一家照相器材商店的工作,也正是這份工作,讓凱文對攝影産生濃厚興趣,久而久之,他開始給一些報社做兼職攝影的工作。

那張觸動世界的“秃鹫和小女孩”,攝影師的結局比小女孩更悲劇

80年代,凱文先後供職于星期日快報、約翰内斯堡星報、每日郵報及路透社等媒體,專職新聞攝影。他曾因報道非洲一種名為”火項鍊“的私刑方式而受到關注。

這一時期的凱文,在圈子裡隻是小有名氣而已,他怎麼都不會想到,日後有一天會因一張照片,成為影響世界的攝影師之一,而這一切源于1993年的一次行程。

1993年蘇丹國内戰亂加劇,又遭遇了大饑荒,造成糧食短缺,人口大量死亡,面臨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凱文和同僚西爾瓦乘坐聯合國派發糧食的飛機前往蘇丹南部的伊阿德村,準備拍攝那裡的饑荒和内戰情況。

那張觸動世界的“秃鹫和小女孩”,攝影師的結局比小女孩更悲劇

一下飛機後,凱文就被當地餓殍遍野的情形所震撼,在拍攝了多張照片後,他走到附近的灌木叢邊坐下,想平複一下心情。就在這時,凱文看到了讓人心碎的一幕,一個骨瘦如柴的小女孩,蠕動着身體艱難地爬向她的媽媽,她的媽媽正在一旁等待領取救濟糧。

這一幕讓凱文很是震撼,他随即拿出相機,對着小女孩準備拍照。正當凱文要按下快門時,一隻秃鹫在小女孩身後不遠處落了下來,虎視眈眈地注視着小女孩。凱文馬上按下快門,定格了這一場景。

震撼世界的照片就此問世了。

那張觸動世界的“秃鹫和小女孩”,攝影師的結局比小女孩更悲劇

故事的後半段很多人并不知道,當凱文拍完幾張照片後,小女孩背後的秃鹫就飛走了,小女孩并沒有受到傷害。照片隻拍攝了一個場景,沒有拍到全部,實際上在小女孩的旁邊,有大量的災民和聯合國人員在派發糧食,小女孩的媽媽也在他身邊不遠處,媽媽領完糧食後就把小女孩帶走了。

1993年3月26日,紐約時報率先刊登《饑餓的蘇丹》照片,鑒于照片對比太過于強烈,巨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馬上傳遍全世界,引起轟動。

凱文将照片出售給紐約時報時,實際上針對照片是有背景說明的,照片中的小女孩是安全的,它身後的秃鹫也飛走了,周圍都是人。然而紐約時報刊登時或許為了轟動效應,并沒有進行背景說明,以至于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照片背後的故事,才會惹得讀者極大的憤怒。

那張觸動世界的“秃鹫和小女孩”,攝影師的結局比小女孩更悲劇

随着越來越多媒體的傳播,不明真相的讀者出于本能地認為,照片中的場景發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而小女孩馬上就要被秃鹫吃掉了,質疑凱文為什麼見死不救,原本的榮譽都變成随之而來的口誅筆伐。

就連凱文身邊的親友,也覺得他冷血無情,紛紛與他劃清界限。面對紛至沓來的斥責,凱文百口莫辯,他的聲音沒人聽得見,他的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幾乎将他摧垮。

真相是什麼?此刻沒人關心,大衆要的是一時的宣洩,媒體要的是迅速傳播名利雙收,真相對普通人,永遠沒那麼重要。可流言一旦被放大,殺傷力不是人為能控制的,指責者拍拍屁股走人了,當事人付出的可能是生命。

那張觸動世界的“秃鹫和小女孩”,攝影師的結局比小女孩更悲劇

1994年7月27日,那是凱文最輕松的一天,一直睡到中午才起床。随後他拿着相機,到外面拍了幾張照片,之後驅車看望了朋友的遺孀。晚上7時,凱文來到童年時讓他流連忘返的布萊姆方特恩斯普洛特河邊,用銀色的膠帶把一截花園裡用的軟管固定在汽車排氣管上,将軟管從車窗送進車内。

他關閉車窗,打開随身聽,用袋子當枕頭枕在腦袋下,聽着音樂平靜地離開人世,終年34歲。

凱文的死縱然有多種原因,但《饑餓的蘇丹》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他的女兒後來曾說:“我覺得爸爸才是那個無力爬行的孩子,而整個世界是那隻秃鹫。”

那張觸動世界的“秃鹫和小女孩”,攝影師的結局比小女孩更悲劇

自從《饑餓的蘇丹》問世後,人們試圖尋找那位幸存的小女孩,後來得知他實際上是個小男孩,名叫kong nyong。他的媽媽分到了糧食,他也活了下來。不過2007年,kong nyong因發燒沒得到及時醫治而去世。

《饑餓的蘇丹》理應被記住,攝影師凱文·卡特也不該被忘記。凱文的經曆也給大衆一個提醒,當你不掌握真相時,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地指點江山,你滿口的仁義道德,可能是你殺害别人的武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