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中國節·中秋丨在這花好月圓夜,共賞一輪明月,緻敬團圓日的堅守

作者:速新聞
網絡中國節·中秋丨在這花好月圓夜,共賞一輪明月,緻敬團圓日的堅守

中秋佳節寓意團圓、象征美好,當一家人圍坐吃團圓飯時,總有些人始終堅守崗位、默默奉獻。9月21日,在宿遷,就有一群不能回家團圓的人,他們像平時一樣默默無聞、堅守崗位,以獨特的方式品嘗着一個人的“團圓”。

唐舟:用青春堅守氣象初心

網絡中國節·中秋丨在這花好月圓夜,共賞一輪明月,緻敬團圓日的堅守

中秋佳節,本應是阖家團圓的日子,但是一些氣象人卻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9月21日,宿遷市氣象部門天氣預報員唐舟正在仔細檢視本地天氣情況,今年是他在崗位上度過的第三個中秋節了。

21日一大早,今年27歲的唐舟就開始忙碌起來,先看中長期預報、短期預報、短臨預報,确定大的天氣形勢,然後監測天氣實況、關注天氣雷達圖,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及時判斷出未來有無災害性天氣發生,随時準備好釋出預報預警資訊和氣象服務資訊。對于氣象工作者來說,節假日期間在崗,為大衆提供專業的氣象預報服務是他們的工作常态。

“為了廣大市民能夠及時獲得準确的氣象資訊,我們必須時刻線上!”唐舟說,誰都想回家,想與家人吃團圓飯。若大家都走了,這活兒誰來幹?他願意多分擔一點。

唐舟說:“今年中秋節,我會在機關值班室度過,做着自己的本職工作,并同全市人民一起度過中秋佳節。”

采訪最後,唐舟給廣大市民預報了一下天氣,預計周二至周四以晴好天氣為主,氣溫回升,周四早晨部分地區有霧;周五至周日多西北雨天氣,氣溫下降,并可能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本周最高氣溫31℃,最低氣溫19℃。

顧月明:同賞一輪明月也是“相聚”

網絡中國節·中秋丨在這花好月圓夜,共賞一輪明月,緻敬團圓日的堅守

“您好,請出示健康碼,掃碼後進館參觀,謝謝配合。”9月21日上午,宿遷市博物館的從業人員顧月明正在引導遊客們有序進場。

據了解,這已經是顧月明來市博物館上班的第7年,從來到這裡工作後,她基本沒有享受過一次完整的假期。

“一年365天,我們全體員工基本是輪流上班。博物館的辦公室人員、講解員、志願者等假期必須在崗的。”顧月明說。

中秋假期正是與家人阖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的好時光。但是,作為博物館的從業人員,遊客的假期往往是他們最忙碌的工作日。

“對我們來說,假期意味着忙碌與堅守,是我們最忙碌最辛苦的時候,但正是我們的堅守,才能換來大家舒适的參觀體驗。或許,我們也算歲月靜好背後的那些負重前行者吧。”顧月明笑着說。

離開博物館時,已接近午飯時間,此時博物館的幾名從業人員拿出了月餅,品嘗起來。顧月明說:“雖然我和家人不能在一起吃團圓飯,但能共賞一輪明月,和同僚們一起吃月餅,也算過了一個團圓節。”

吳曉夏:把對父母的思念深深放在心底

網絡中國節·中秋丨在這花好月圓夜,共賞一輪明月,緻敬團圓日的堅守

“媽,在萬家燈火團圓的日子,兒子再一次無法回福建陪你們團聚,這樣的情形已有十幾載,然而,兒時刻對你們二老心存挂念……”又是一年中秋佳節,宿遷市警察局交警支隊高速一大隊民警吳曉夏,給遠在福建漳州老家的父母發去一段長長的文字。在寫完心裡話後,吳曉夏的眼角濕潤了。

在這個佳節裡,吳曉夏又像往常一樣,堅守在崗位上,守護着大家的安甯和快樂。 “警察同志,實在太感謝您了,要不是您幫我墊付過路費,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9月20日,在京滬高速胡集收費站,一名因為手機沒電而關機的貨車司機連聲向吳曉夏道謝。對于吳曉夏而言,這不過是工作十二年裡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在他辦公室存放了不少群衆寄來的感謝信和錦旗,這也是他以警隊為家,十二年堅守在勤務執法一線,熱心服務群衆最好的見證。

本來他和妻子商量好了,今年中秋前購買一些宿遷的螃蟹、山楂糕、車輪餅等,郵寄給遠在福建漳州老家的父母,再接父母到宿遷住一段時間。然而因為疫情,打亂了這個計劃。

趁着換班時間,吳曉夏忍不住用手機給母親發了開頭的那段心裡話。他坦言,職業的特殊性,這麼多年很少能抽出時間去陪伴家人,但是他和同僚們用堅持和熱愛,守護了一方平安,守護了千家萬戶的幸福,心裡又多了一份别樣的安慰。

趙衛軍:打着點滴堅守崗位

網絡中國節·中秋丨在這花好月圓夜,共賞一輪明月,緻敬團圓日的堅守

一邊挂水、一邊在電腦上整理工作材料,還時不時地處理轄區中的大小警情……

中秋假期裡,宿遷市警察局宿城分局府苑派出所内,社群民警趙衛軍帶病工作的場景令人感動又心疼。

假期裡,許多人或與家人團聚,或出門休閑旅遊。但許許多多的民警、輔警卻無法陪伴親人左右,他們用付出和堅守,守護着歲月靜好、花好月圓。趙衛軍正是其中一員。

第一天值班出警、調解糾紛;第二天深入轄區開展消防檢查、慰問各小區、機關保安,為他們送去月餅、牛奶等慰問品;第三天備勤整理社群工作材料。中秋三天假期裡,趙衛軍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

“這是我工作的第十個年頭,基本上每個假期都是如此忙碌。人民衛士理應為人民服務,我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節奏。”電話那頭,趙衛軍的聲音沙啞,語氣卻是樂觀輕松。

連日來的超負荷工作,加上天氣的忽冷忽熱,趙衛軍感冒了。“小事情,幸好沒有發燒。”這兩日因值班無法回家,趙衛軍便讓身為護士的妻子到機關給他挂水。夜晚,趙衛軍一邊打着點滴,一邊還在電腦前工作。

從警十年,趙衛軍将全部青春奉獻給了公安事業,紮根基層,心系群衆,用腳步丈量轄區,用辛勤和汗水守護一方平安。

環衛工:讓宿遷過個“中秋潔”

網絡中國節·中秋丨在這花好月圓夜,共賞一輪明月,緻敬團圓日的堅守

9月21日,淩晨5點,天剛朦朦亮,環衛勞工伍芹身穿橙色外套,帶上布兜、掃帚,到達鐘吾初級中學,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早起已經習慣了,今天中午12點就可以回家吃飯了。”伍芹說。

今年59歲的伍芹從事環衛工作已經二十個年頭了,今年中秋節,她仍和往年一樣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因為我的清掃區域在學校附近,店面比較多,垃圾也比較多,是以清掃難度比較大。”伍芹說,她會一直在街道上轉悠,一看到有垃圾,就快速地用掃帚清理。

伍芹說,自己獨自撫養兩個子女長大,如今,兩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每年中秋節當天中午,都是兒女帶着孩子來家裡,打掃、做飯、收拾家務,等到自己回去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一家人在一起能熱熱鬧鬧過個節,就覺得挺幸福的。”

說起伍芹,黉學街商戶朱女士豎起了大拇指:“ 她很有責任心,每天都把這條街掃得很幹淨。” 每當聽到有市民對自己的誇贊,伍芹的心裡美滋滋的,“節假日不休息,為他們提供整潔的環境也是值得的。”伍芹笑着說。

邱怡:在平凡崗位中堅守

網絡中國節·中秋丨在這花好月圓夜,共賞一輪明月,緻敬團圓日的堅守

“會統工作有兩大特點,一是複雜多樣,二是節假日加班多。”今年31歲的邱怡,已經在稅務系統工作五年了,自進入稅務系統工作以來,邱怡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努力為民服務,即使遇上假期,她也從不退縮。

“差不多一周前,機關通知我們中秋假期的排班情況,我是在中秋節當天值班。”擔任沭陽縣稅務局收入核算股科員的邱怡介紹,接到值班安排時,她第一時間和家人溝通商量自己要值班的事情,争取他們的了解和支援。9月21日上午,邱怡家裡早早地準備好“團圓飯”,就是想讓邱怡能夠吃完飯安心地到機關值班。

對于中秋假期值班的重要性,邱怡介紹有三個特點,包括為群衆突然來訪做好準備工作、發生重大事項時的應急處置,最重要的是當特殊納稅人來訪時,能夠第一時間為他們服務。“像這樣在假期值班到崗的同僚有很多很多,我是最平凡的一個。祝願所有人中秋快樂,阖家團圓。”邱怡說。

張雪成:節日堅守隻為市民回家

網絡中國節·中秋丨在這花好月圓夜,共賞一輪明月,緻敬團圓日的堅守

“張老闆,幫我先把車修修,我急着給老丈人送禮。”9月20日晚,一位推着電動車的市民匆匆而來。在宿城區月亮城張二摩配門店處,老闆張雪成身邊圍了一圈等候修車的市民。“我先看看什麼問題,能直接修的就先讓你走,不行就排隊,周圍都是急着回家的人,我把你們車修好再回家。”張雪成說。

張雪成今年34歲,18歲拜親戚為師學習修車技術,兩年後出師自立門戶。20日晚,按照宿遷風俗,張雪成也要回老家為長輩送上節日的問候,但是從下午開始,前來修車的市民絡繹不絕。“大家都要回老家送禮,車壞了很煩心,我晚回去一些沒事。”張雪成手上一刻不停,螺絲刀、扳手、鉗子等“十八般兵器”上下翻飛。張雪成夫妻也在門店幫忙,雖然嘴上催着張雪成趕緊回家,但是也在為來修車的市民處理一些小故障。

“和老丈人打過電話說晚一點回去了,隻要有人來肯定是要修的,今天時間特殊,大家都想着早點回家給老人送禮,隻要來了我都給他們把車修好。明晚中秋節我也到天黑再走,什麼時候沒人來了我再回家。”張雪成說。

仝會峰:時刻守護社群居民健康

網絡中國節·中秋丨在這花好月圓夜,共賞一輪明月,緻敬團圓日的堅守

中秋佳節,有人享受着節日團聚的喜悅,也有人因為病痛,在家人的擔心、陪伴下,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接受着治療,恢複健康,過好這個萬家團圓的節日。他們離去後,堅守了一天的醫護人員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換崗,接替他們的人将陪伴着患者,度過這個本該阖家團圓的夜晚。

走進宿遷市泗洪城東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便可以看到,這裡有不少患者正在咨詢、接受着治療。

“截至今天下午三點,今天我們已經醫治了将近100名患者,中秋佳節,守護社群居民健康,在我們眼中尤為重要。”泗洪城東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餘建峰說,今天,他們的在崗人員有40人左右,他們會竭盡全力幫助患者解決病痛,讓他們過好這個中秋節。

采訪中,記者見到了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疼痛科主任仝會峰,他在去年的中秋和春節都和現在一樣堅守在崗位上,為社群居民服務。他在去年的春節,曾經上門醫治過一位因為腰疼的患者,治療結束,這名患者非常感動,大包小包的東西都準備好了,他還以為自己這次春節回不了老家了,結果經過仝會峰醫生的治療,讓他在當天下午順利踏上了回老家過春節的路。

“能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社群居民,從病痛中恢複健康,看到他們可以一家團圓,我們就覺得這個節,過得很有意義。”仝會峰說,白天有這麼多的工作者堅守在一線,到了晚上,還會有一群人來接替他們,他們這些醫護工作者,雖然不能陪伴家人過一個完整的中秋節,但是隻要社群的居民,生了什麼病,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守護好他們的健康,自己也會收獲來自那些家庭團圓的喜悅。

速新聞記者 顧園園 王豔珅 仲文路 楊芹 周妮

見習記者 朱婉菁 臧子青 丁遙 顔靖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