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目錄結構

進入根目錄,使用指令 ll (LL),可以看到整個linux目錄:

linux目錄結構
上面亮色的目錄,是最初始的目錄,沒有進過任何加工。
linux目錄結構

bin

bin是binary的縮寫,裡面存放的是可執行的二進制檔案,如ls、cat、mv、mkdir等,可用這個目錄檢視有哪些指令可以使用(雖然一般也不會這麼做)。

boot

存放的是系統啟動時使用的一些核心檔案,不是專門研究Linux核心的,這個目錄不需要關心。

dev

dev是device的縮寫,存放的是Liunx的外部裝置,在Liunx中通路裝置的方式和通路檔案的方式是相同的。

etc

etc目錄是系統配置檔案存放的目錄,例如使用者的賬号密碼配置、各種服務的初始配置等,一般來說這個目錄下的各配置是可以讓一般使用者檢視的,但是隻有root有權利修改。比較重要的配置有/etc/inittab、/etc/init.d、/etc/modprobe.conf、/etc/X11等,所有服務的啟動腳本都是放在/etc/init.d中的。

 home

home目錄初始是空的,這是系統預設的使用者家目錄(home directory),在新增一個一般使用者賬号時,預設的使用者家目錄都會規範到這裡來,這在之後使用者操作的文章中會提到。比較重要的是,家目錄有兩種代号:

  • ~表示目前使用者的家目錄
  • ~username表示使用者名為username的家目錄

lib和lib64

lib目錄中存放的是開機時會使用到的庫函數以及在/bin和/sbin目錄下的指令會調用的庫函數,lib目錄中比較重要的目錄為/lib/modules目錄,lib64目錄下存放的是64位機使用到的庫函數。

lost+found

系統由于異常産生錯誤時,會将一些遺失的片段存放于此目錄下。

medis和mnt

這兩個目錄初始都是空的,作用類似。

medis是媒體的意思,即/media目錄下存放的是可移除的裝置,如軟碟、光碟、DVD等裝置都在暫時挂載于此。

/mnt目錄早些時候和/media目錄作用相同,不過現在通常用來挂在臨時安裝目錄了,例如DBA可以利用/mnt目錄挂載檔案系統。

opt

這個目錄初始也是空的,用于存放給伺服器額外安裝的軟體的存放路徑,例如KDE桌面軟體。

proc

proc目錄存儲了系統程序的相關資訊,所有的資料都存儲在記憶體中,不占記憶體,/proc目錄中有兩類資料:

  • 數字開頭的表示具體的程序id
  • 非數字開頭的表示系統資源資訊

例如/proc/cpuinfo表示cpu相關資訊,/proc/version表示系統的版本資訊。

root

root目錄表示root使用者的家目錄。

sbin

sbin目錄中存放的是系統管理者使用的可執行指令,錄入fdisk、shutdown、mount等,與bin目錄不同的是,這幾個目錄是給系統管理者root使用的指令,一般使用者隻能檢視而不能設定和使用。

srv

srv初始是一個空目錄,srv目錄是服務啟動之後需要通路的資料目錄,如www服務需要通路的網頁資料存放在/srv/www内。

sys

sys目錄和/proc目錄很相似,資料也都在記憶體中而不在磁盤中,存放系統相關資訊。

tmp

這是讓一般使用者或者正在執行的程式暫時存放資料的地方,這是任何使用者都能夠存取的一個目錄,是以需要定期清理一下,當然,重要的資料不建議放在此目錄中。

var

存放系統運作過程中經常變化的檔案,例如随時更改的日志檔案/var/log,郵件檔案/var/spool/mail,程序id檔案/var/run

注:

此篇内容大多來自:http://www.cnblogs.com/xrq730/p/8099720.html,感謝 部落客 五月的倉颉。 此篇去除其無用之圖檔,以備需要了解的人查閱。

作者:Eric Li

出處:http://www.cnblogs.com/ericli-ericli/

除轉載文章外,随筆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所有,歡迎轉載,轉載請标明出處。

如果您覺得本篇博文對您有所收獲,覺得作者還算用心,請點選右下角的 [推薦],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