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博士
廣東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金融專業委員會人民币國際化專家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客座教授
澳門城市大學金融學院博士教授
易通科技網絡有限公司(中國澳門)董事會主席。
期待已久的《橫琴粵澳深合作區建設總體規劃》公布,深合作區也在近日揭幕營運,這無疑是粵澳的重大事件,也是全國性的盛會。橫琴是粵澳深合作區國家最高上司提出和關注的,并有中央政治局常委上司班子為上司,由粵港澳大灣區上司班子上司指揮,建立合作區,規格高,具有目前國内第一的特殊地位。
探索MOP與港元和PE挂鈎的脫鈎
橫琴粵澳深合作區建設總體規劃明确指出,深合作區為澳門經濟适度多元化提供了新的平台,為澳門人民的生活和就業開辟了新的空間。要準确了解和把握橫琴粵澳深合作區建設和發展的方向,除了總體規劃中提出的與澳門密切相關的主要定位和産業外,還需要深刻了解和重視國家更深層次的戰略意圖,即: 探索深度合作區"一國兩制"富強的新示範,即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澳門資本主義"一國兩制"融合新體制,尋找先進混合體制指引下的新體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合作區的獨特作用,如通過金融等一系列創新打造服務國家,與國際資本、國際市場保持一緻前沿地位,開辟了一塊推動人民币國際化,為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了橫琴粵澳深合作區和澳門在試驗場的特殊作用。
基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獨特地位,國家與粵澳雙方必須以全新的思維、創新的理念和行動,努力使橫琴粵澳深合作區走出獨特的發展道路,引領時代潮流,提升澳門的價值。
多年來,澳門元一直與港元有着深厚的聯系,而且隻有在澳門本地流通和使用,而港元又與美元挂鈎,導緻澳門元像港元的附屬貨币一樣,在對外貿易交流和結算的過程中, 轉換多,成本增加,依賴性強,還受制于美元匯率的深度,地位尴尬,缺乏競争力。能否利用橫琴粵澳深合作區建設和改革創新的東風,大膽探索澳門元與港元脫鈎,同時在國際經貿交流中直接将澳門元與"一帶一路"國家、葡語國家直接對接,直接交易結算貨币, 讓澳門元成為人民币國際化的一部分,中國的海外影子貨币,可以提升澳門元的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可以在人民币制度下得到保證。它對穩定澳門的金融結構起到了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為澳門"一國兩制"的平穩健康發展,為澳門融入國内和國際雙周期發展格局,為新時代的企業家和資本家們對澳門的愛國愛心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助力人民币國際化,增加外彙現實
作為一名從事和研究國際金融多年的人士,他于2009年親身體驗并參與了中國珠海銀行對香港中國銀行首個往來賬戶下的一般貿易人民币跨境結算基金業務。現代網際網路革命推動後,傳統金融業正在經曆深刻變革和進步的時代,我認為金融業已經形成了強金融和弱勢金融業雙周期發展格局,在資訊交換、大資料引領等科技革命的保障下,現代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 探索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展高附加值商品"數字價值倉儲基地"頂層設計與産業發展理念,無疑是抓住國際金融市場薄弱金融闆塊、輻射帶動澳門多元化産業發展的制高點,探索實作橫琴粵澳深合作區産業建設突破的新高度。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人民币國際化的一些背景,看看新冠肺炎之前的一些國際化資料。2019年人民币廣義貨币流通量達到198.6萬億元,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币商業中心,截至2020年6月人民币存款總額為6781億元人民币,占全球結算額的75%;2014年離岸人民币流通量達到1.7萬億元,占2014年廣義貨币流通量的1.5%,人民币的國際使用量:2018年貨物貿易總額達到30.5萬億元人民币,其中隻有3.66萬億元人民币,占11.98%。2018年跨境人民币收付總額達15.8萬億元,其中收到8萬億元,支付7.85萬億元。在全球跨境結算中,人民币的使用率僅占1.89%,美元占40.01%,歐元占33.75%。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人民币國際化"之路還很長,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人民币的國際接受度仍然不足,需要解決"二次購買力"等問題。
我們從人民币匯率和國際收支的波動中看待"人民币國際化"。2014年是離岸人民币1.7萬億元的小高峰,M2貨币發行量約為人民币120萬億元,離岸人民币約占M2發行量的1.4%。我們知道的離岸美元約占二手M2問題總量的三分之二,而且距離仍然相對較大。
在2014年離岸人到達的高峰期,我們迎來了人民币國際匯率雙向波動的曆史轉折點。人民币在2015-16年度錄得大幅貶值,匯率從峰值下跌超過7%,資本賬戶在2014年之前基本保持盈餘,2015年和2016年分别錄得3042億美元和6400億美元的赤字,外匯存底損失總額約為1萬億美元。通過比較以上資料,不難發現,人民币匯率的穩定與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密切相關。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資料,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5.2%。對外承包合同超過60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1.9%。人民币國際化程序緩慢,建設"一帶一路"需要大量外彙。
為适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近年來啟動了人民币國際化戰略,首先,2009年4月推出人民币跨境試點計劃,全國308個試點項目;2015年12月,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補充外彙,繼續投資"一帶一路"項目,2015年3月,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釋出,促進城市更新,優化區域合作,相輔相成;2.7萬餘字的最後一段,直接指支援"一帶一路"建設的必要性,2020年10月國家主權"數字貨币"和"數字人民币"試點問題将同時探讨數字人民币的國際适用性。
建構"數字價值存儲基地"
讓我們來看看香港和澳門一些與"人民币國際化"相關的《大灣區規劃綱要》。第三章第二節:加強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币商業中心的地位,第六章第三節:澳門在葡語國家建設人民币結算中心;澳門建立人民币結算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務平台;逐漸擴大人民币在大灣區跨境使用的規模和範圍;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可按要求跨境發行人民币債券。大綱的内容表明,要實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香港、澳門内外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促進人民币國際化;2.)補充外彙,支援"一帶一路"建設。
在此背景下,澳門能為國家戰略做出什麼貢獻?解決了哪些困難?澳門能為國家國際收支的發展做些什麼。在資本項目/金融項目中,澳門開設了MOX,并開始發行人民币計價的債券産品,人民币證券交易所呼籲在數字資産方面開展更多工作,使新推出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澳門成為跨境數字資産的交易中心。
在經常賬戶中,我提出要建構一個數字價值存儲基地,基礎的内容可分為"有形"和"無形","有形"是指高附加值商品,如:酒、金銀紀念品、工藝品等;橫琴粵澳深合作區與澳門需要充分探索數字科技在國際收支項目中的項目:經常賬戶、資本項目、金融項目、各領域的應用,加強經常賬戶數字技術的應用,澳門是自然的試驗基地,具有"一國兩制"的法律依據,作為國外自由金融市場, 成功的數字科技應用可以延伸到RCEP國家之内的現場,為橫琴粵澳深合作區和澳門打造數字資産建設的基礎金融土壤。
"跨境金融科技"和"經常賬戶"如何結合并發揮各自的作用。中國銀聯負責線下資料收集和資金流動等業務和監管工作,網聯清算控制線上資料收集和資金流動等業務和監管工作。
這裡我想提一下"監管"和"監控"的差別,随着中國"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戰略,我們必然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海外資料,在目前看來,數字技術的應用主要是指兩國中小企業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海外資料的采集和應用越來越重要,我們不能依靠傳統的大平台進行主動推送和報表驗證,我們應該有活躍的資料收集和應用管道。
中國大陸,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對資料和資金流動進行有效監管,但如果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手段向監控方向過渡,海外部門的資料收集。支援使用數字技術應用來增強交易前資料的收集,通過全息物聯網技術恢複其交易的真實性。橫琴粵澳深合作區與澳門應抓住機遇,在跨境金融科技領域,通過數字技術應用手段"交易真實性恢複"、"交易标準建設",以"一帶一路"為走出去的戰略貢獻力量。
從數字經濟時代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在讨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梳理一下不同時期的生産方式和經濟結構,尋找一些規律的東西。
蒸汽時代:機器取代了體力勞動,出現了工業文明,農業比重下降,工業比重上升,主要是指輕工業。電氣時代:科技結合,工業文明飛速發展,工業發展進入重工業發展的新階段。資訊時代:科技直接向直接生産力轉化的速度加快,第三産業比重迅速提高,數字經濟時代:資料逐漸成為重要生産要素,第三産業保持較高比重。
橫琴粵澳深合作區與澳門應把握數字經濟時代,結合澳門"一國兩制"優勢,金融市場自由化,整合國家"一帶一路"在跨境金融技術領域、數字科技應用等領域的發展需求,重點發展第三産業,特别是以數字經濟為主導的服務業。
在國際收支、消費、服務貿易、商品貿易的經常賬戶下,形成跨境交易資料,通過應用數字技術,恢複其貿易場景的真實性。
例如:消費者通過"手指"消費、線上資料和線下商品數字登出、不動産權轉讓、數字數字存儲、滞後提取登出等;
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恢複各類交易的真實性,進而形成真實有效的跨境交易資料,為這些資料提供相關的交易标準、認證、基礎金融服務、法律服務等,進而形成有效的真實數字金融資産。這些資産可以以人民币計價,出售給國際"朋友",為粵澳深度合作區和澳門創造更多的外彙資源。
在國際收支往來賬戶下,我建議橫琴粵澳深合作區與澳門發展"數字價值存儲基地",通過應用數字技術、消費、服務貿易跨境交易、數字化、數字化線上"指對指"交易,形成數字資産的真實交易場景,以人民币為中間價格,形成人民币數字資産, 建設人民币計價的"跨境數字消費鍊服務平台",推動相關金融市場建設。吸引外彙資源到澳門。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可以基于"内外部流通"的國家戰略,通過提供土地、政策、資金等資源,與澳門共同打造"數字價值儲存基地",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澳門雙區關聯的基礎上,共同打造"RCEP外流通跨境數字消費鍊服務平台", 輻射到RCEP成員國。
在中國建立國際貿易标準
中國需要制定自己的國際貿易标準,并為符合其國家戰略的交易尋求不同級别的金融服務。
我們都非常清楚,國際金融市場是由美元主導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元通過"錨定"石油而生效了70多年。人民币國際化程序至今僅進行了12年,我們仍然需要美元等外彙資源來支援國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建設和發展。
RCEP和TPP成員國之間有很多交叉點,在後疫情時代,每個人都在尋找更開放的貿易管道,而美元顯然已經成為這些管道的阻力之一,除了關稅。
數字人民币的發行為我們打開這一管道創造了有利條件,兩國之間的經常賬戶交易:消費、服務貿易、一般貿易,利用"錨點"設定人民币"數字人民币",将對恢複真實的貿易場景産生積極作用。
橫琴粵澳深合作區和澳門應抓住這一機遇,特别是在秦澳深合作區,通過應用數字技術技術制定跨境供應鍊資料監測标準和模式,立足珍珠,輻射RCEP成員國。
中國的國際化程序需要什麼樣的國際資金支援,或者需要什麼樣的中介媒介來支援中國的國際化程序。首先,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利用現有體系推動國際化,就像中國加入WT0一樣,發揮好規則讓規則為我運用。其次,要建立人民币國際金融市場的交叉點,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部分。進一步建構金融屬性較弱的國際商品互動市場,削弱貨币在互動過程中的媒介作用,增加非金融屬性的中間媒介。削弱金融市場對其的直接影響,實作國際貿易過程中非金融屬性的超車。橫琴粵澳深合作區與澳門可以通過在産業多元化中建設實物資産交易平台,為高附加值商品打造"數字價值存儲基地"。在國家層面,我們要在前者的基礎上,充分增強人民币國際化的信心,發揮中國的制度優勢,敢于在國家舞台上進行金融創新。
發達國家、開發中國家和落後國家之間的互動在國際化程序中是不同的。建立國際金融體系,為互動内容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在後疫情時代,中國的國際互動,什麼樣的國家是緊迫的?我認為應該是開發中國家,而最接近我們的開發中國家是東南亞國家。現階段人民币國際化最需要的是區域化,橫琴粵澳深合作區和澳門能夠為人民币區域化多元化機制貢獻應有的區域優勢。
未來可以期待,"數字人民币"在離岸市場的應用,數字人民币"錨"集多元化發展,國家主權數字貨币"錨"集非金融地産多元化發展,國際易貨貿易金融屬性薄弱的數字化應用,跨境金融技術的國際化應用,科技發展為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優勢, 解決什麼難點,能否實作彎道超車,值得我們共同努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