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健:城市大腦可以用10%的資源支撐目前的城市運作。

作者:楊棄 非編輯:劉豔梅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健:城市大腦可以用10%的資源支撐目前的城市運作。

王健,中國工程院院士、雲計算技術專家 圖檔: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顯示,電力系統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的40%。電力系統如何應對碳減排将是實作"雙碳"目标的重要因素。一個真正的問題是,在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的雙重要求下,如何安排用電量的"升"和"下降"?

中國工程院院士、雲計算技術專家王健表示,今天(9月7日)在成都舉行的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上,需要從結構上看待這個問題。

"到2020年,中國的用電量将是美國的兩倍多,相當于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的總和,但按細分市場計算,住宅用電量将低于美國,美國的工業和商業用電量遠高于美國。如果比較人均用電量,差距更大。"這種結構性錯位在世界主要城市的排名中更為明顯:柏林,首爾,倫敦和巴黎,這些城市的電力消耗明顯高于企業,以及新加坡,廣州和上海等城市。

"有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如何'下來',另一個是'你想上去嗎'。數字化可以在實作結構性變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基于相同的用電量提高生活品質。王健說。

<h2>"計算一下,電力每增加1度,世界将減少10度的用電量"</h2>

城市A于2021年1月6日下午2點處于停車高峰期。根據王健的研究,其餘2,180個不擁擠的公共停車場比355個滿員的公共停車場更令人印象深刻。

為什麼有這麼多資源空置?據王健分析,原因之一是結構錯位。

"說到城市交通,機動車保有量往往是判斷交通資源比對與建設需求的重要名額。"但事實上,機動車輛的數量和城市中轉運的汽車數量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他分析道。一個擁有300萬輛汽車的城市在高峰期正在運輸,僅占所有汽車的10%。"

"這裡有90%到10%的關系,我想強調的是,300萬輛汽車所需的資源對城市來說與所需的30萬輛汽車完全不同,"王說。"

用電量也差不多。

"具有8 kW / m2配置的酒店實際上可能僅使用1.5 kW / m2的電力。通過采取某些措施可以減少大量的能源浪費。這就是數字化可以做到的。王健說。

事實上,過去十年的數字化研究和實踐已經證明,數字化賦能資源和需求将得到更精确的比對,各行各業有望實作能源消耗的更大降幅。他提到了一個"10%法則":作為數字化的基石之一,從計算上講,對于未來每增加一度的電力,應該将世界用電量減少約10度,這在行業中是存在的。

這是以數字方式以較低的能耗完成的。根據《科學》雜志的報道,在2010年至2018年期間,全球計算增長了550%,而能源使用量僅增長了6%。

<h2>"排名前100位的城市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0%"</h2>

自19世紀80年代愛迪生在紐約曼哈頓鋪設世界上第一個電網以來,随着電氣化的普及,全球碳排放量逐年上升。根據全球碳項目和二氧化碳資訊分析中心的資料,到2019年,全球年度碳排放量已攀升至350億噸。

電氣化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促進城市的快速發展。

資料顯示,城市消耗了世界70%至80%的能源,同時容納了世界人口的54%。其中,頭部城市是能源消費的主要來源,前100個城市約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0%,其中600多個城市貢獻了全球GDP的60%。

城市層面也需要類似的轉型,因為數字參與行業重塑,以推動更節能的生産和生活方式。

一個例子是中國許多城市的智能大腦建設。從事城市腦相關工作多年的王健發現,城市腦的建設可以用10%的資源支撐城市的運作。一個結果可能是電氣化時代的碳排放量急劇上升,預計在數字時代,碳排放量将逆轉并迅速下降。

增加城市視角還意味着改變我們過去在各個領域對碳排放進行分類和實施的方式,并重新安排整個城市,以全面研究所學生産和生活。

"今天談論的行業數字化,效率可能是解決工業方面的問題。王健說,"我們應該補充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數字化城市,讓資源效率高,解決開發中國家城市人均資源消耗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問題,如何在碳中和的情況下,仍然讓人們的生活水準大大提高,我認為這是城市數字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内容。"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