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作者:影視劇材優選

《死亡詩社》這部電影無需多做介紹,作為一部經典電影,曆久彌新,在時間的沉澱中,愈顯其時代精神的光輝,它所觸及到的有關教育,生命的話題,也不斷觸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

影片由彼得·威爾執導,羅賓·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羅伯特·肖恩·萊納德領銜主演,全片沒有浮誇的電影技巧,用樸素的鏡頭娓娓道來,通過詩意哲理的台詞,師生情感的交融層層抽絲剝繭,傳遞着關于生命的真谛。它讓我們明白,一部好的電影,從來都與華麗的場面無關,思想的深刻,情感的真實,便足以讓它充滿力量。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導演善于制造沖突沖突,影片中極富戲劇張力的劇情,大開大合之間,感情的調動與撕扯無疑最牽動人心。影片以學校的入學儀式切入,短鏡頭的快速切換生動刻畫了孩子們初入校園的新鮮好奇,青澀稚嫩滿,溢青春氣息。

導演巧妙地将校長的演講穿插于中,"傳統、榮譽、紀律、優秀",在這場沉重肅穆的演講中,每一個字句都帶着威嚴冰冷的不可抗力,高懸在學生頭頂,所營造出的沉悶壓抑與孩子們的青春活力無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影片始,教育這一主題便已被輕輕揭開。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教育是一個永恒的問題,是一項"立人之事業"。誠如雅思貝爾斯所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的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另外一個靈魂,未能引起靈魂深處的變革,那麼它就不稱其為教育。"

影片傳達出的教育的真谛,應該是培養一個學生的獨立人格,能夠對自我意欲有充分的認識,并能觸及到理想精神層面。 在扭曲的觀念下,如何引導孩子們形成正确的價值追求就是育人者肩負的重擔。在另一部關于教育的電影《心靈捕手》中,天才少年威爾看似狂妄自大的外表下,心底卻懷藏着躲避與自卑,兩個截然不同的教育者出現了:一個在意他的天才與無限可能的教授,一個正真在意威爾内心世界的心理醫生,當然,心理醫生最終用自己的愛與真誠走進了威爾的内心,幫助他重新回到人生正軌。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人有兩類:一類人看中我們所創造的價值,一類人看中的是我們本身。而隻有後者,才能實作心靈之間的貼近,這是這部影片傳達給觀衆的。當你無法真正走進一個人的内心,又如何影響并引領一個人呢?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在《死亡詩社》的劇情中,導演還制造了一個小沖突,将沖突細化立體。展開男主人公尼爾•佩裡與父親的第一次争執:

"注意你自己的身份,不要公開和我頂撞!" "你知道這對你媽媽來說意味着麼!"

話語的背後,是權威和現實的重壓。在無力徒勞的辯解後,尼爾選擇的是妥協:

"是的,父親"。

短短四個字後,這顆善良的心又負載着多少糾結和無力!當現實的壓抑由個體來承擔時,那種深刻的心痛悲哀便更加直擊心靈。

當影片蒙上一層教育制度的壓抑色彩,令人唏噓慨歎之時,鏡頭又以一個奇特的視角向我們重新注入了一抹鮮豔的色彩——基丁老師。他吹着口哨走進教室,走向孩子們,帶着春日的清涼之風。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啊,船長!我的船長!"

這是基丁老師在第一堂課上開篇的詩句。"如果你們有膽量的話,可以叫我船長"。簡短有力的台詞,初步塑造出基丁老師的獨特不凡。他摒棄了傳統的刻闆與教條,以詩歌、學識和熱忱引領孩子們找到生命的意義,幫助他們在迷惘中突圍。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同樣塑造了一位經典的老師形象。不同點在于《放牛班的春天》中老師指引着一群頹廢,缺愛的孩子重新感受到溫暖,回歸社會,學會愛;而《死亡詩社》中的基丁老師則是引領一群在束縛和愛中長大的孩子,沖破現實的牢籠,學會鬥争和反抗。截然不同的目的,但都将教師這一職業背後所蘊涵的巨大光環凸顯出來。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基丁老師站在現實世界和理想世界的交界口,他就是這兩個世界的聯系點。在深刻洞悉這兩個世界後,他帶着雲淡風輕的詩歌指引着孩子,教會他們審視自己的内心。在此刻,教師已經理想化為一種精神的引領,任何能帶給你啟發對你人生産生重大影響的存在。

電影的一開頭選擇這首詩便暗含深意:詩句引用自美國詩人沃爾特·惠特曼為林肯寫的一首詩,收錄于《草葉集》"紀念林肯總統"一章中。《啊,船長我的船長》這首詩基調悲壯,把當時的鬥争比作一段艱險的航程。惠特曼的人生哲學中最突出的便是美國式的民主主義。影片在這裡便揭示出一個更深層的主題——生命與自我。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我們讀詩寫詩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份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生、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援人的一生。但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生存,生活,生命是人生狀态的三個層次,多數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停留在了生存階段,更可悲的是,當人可以跳脫生存,完全到達追求生活甚至生命的階段時,人往往已經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因為人都有一種被人接受的需要,這種強烈的群體意識将自我一點點磨滅殆盡,陷入平靜的絕望與空虛之中,最後打着生存的旗号,通過漫無目的忙碌的工作來掩蓋自己的空虛與平庸。

叔本華說: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識的貧乏,以及俗氣成正比。最後毫無信仰的人川流不息,城市充滿着愚昧。别陷入這種境地,沖出來,要敢于開拓自己的天地。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基丁老師為孩子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浪漫,自由,釋放天性的夢中國度,孩子們心底冒險求知的渴望由此點燃。

在這裡,導演又安排了一次強烈的碰撞。孩子們組織的第一次死亡詩社活動,那是在一個清冷漆黑的夜晚,孩子們戴上兜帽,潛入黑夜去尋找那個未知的洞穴。以大面積的黑色渲染陰郁可怖的氣氛,一個神秘,虛幻從未涉足的地方,勾起人無限的好奇與緊張。然而在山洞内卻上演着一場狂歡,詩歌從少年們的舌尖滑落,舞蹈、鼓掌、興奮、歡叫、跳躍,在這裡,放下一切僞裝,回歸原始的野性,享受生命與自我的真實存在。靈魂馳騁,超越凡俗。鏡頭拉遠,黑夜的迷霧中,是幾位少年結隊離去的身影,伴着節奏明快的詩句:然後我有了信仰,然後我有了想象,我被他們沉迷的嘲笑所感染,然後我看見剛果河,在黑土地上流過,在森林中劃下一道金色的溝壑……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少年們為詩歌所啟迪,然後飽含熱情的創作吟誦詩歌。詩歌的魅力可能大抵于此,無怪乎孩子們被她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藝術,更是生活靈魂的本質。它作為一種象征深藏在每一個人的内心,與人同命運、共呼吸。詩歌作為一種載體,使人們内心最迫切的欲望得以抒發,同時喚起人們心底最原始的渴望。

然而,這樣浪漫的說法已經有些古舊了。現代社會,詩歌的氣息已經越來越弱,簡單字詞的排列組合,其中所蘊藏的寶藏又還有多少人能發覺呢?詩歌不能改變什麼,也不能消滅什麼,但卻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拭去我們的淚痕,撫平心中的傷口。然而還有多少人會流淚,會受傷?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尼爾的死無疑給人帶來巨大的心靈沖擊。帶着與生俱來的浪漫主義特質,他是藝術最虔誠的信徒,舞台上的他耀眼,鮮活,熱烈。影片長達四分鐘的舞台表演聚焦,融合迷離的燈光,舒緩的音樂将我們帶入夢境般的虛幻中。舞畢,掌聲雷動。

尼爾站在舞台中央,享閱聽人星捧月的光環,這也叫将電影推至最高潮,然而情節急轉而下,父親的反對将尼爾從自由高地拽落,這樣一個鮮活、驕傲的藝術精靈,又如何能說出"是的,父親"這樣的回答?呼應開頭的第一次回答,這一次帶着更深層的壓抑與絕望。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尼爾的自殺,象征的是藝術化的理想對冰冷的現實主義的抗争。在手術刀和詩人之中,多數人選擇前者,因為這條路早已被大多數人踏平,是安穩平坦的,它符合社會普遍價值,利己主義告訴我們,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躲在前人的蔭庇下不受非議排擠,但是這以犧牲個體存在的意識為代價。而後者,注定走上的是一條荊棘之路,腳下是無盡深淵,你仍是縱身一躍,體驗到生命的震顫與激烈,但這樣的選擇常常使得人生是落魄短暫的。而這份選擇,通常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氣做支撐。

有人說尼爾選擇死亡是一種沖動,幼稚的表現,但我們是否有權去指責這是一種怯懦?誰都無法預測在冰冷絕望的現實面前,我們是否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我們更無法虛妄地指責這種行為的魯莽,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潔癖,是現代人精神的一塊空白缺失。他可能比我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都要熱愛生命,比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更接近生命的真谛,隻是他們在面臨絕境時,選擇了一種自認為最好的方式去接近完美,在某種程度上,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勇氣呢?

《死亡詩社》:在現實與自由中采撷詩意的花朵,對教育的深度思考有關教育的永久命題最勇敢而偉大的老師詩歌永存

影片結尾,基丁老師蒙冤離校,在他回教室取走自己的物品時,托德第一個站上了講台,屈辱與青春的尊嚴化為極緻的壓抑之情,他高喊着"啊,船長,我的船長!"而後,是一個一個孩子的覺醒,他們掙紮地站了起來,俯視這一切。那一刻,他們挺拔的身姿裡,是自由的靈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反抗權威,教條,威脅,捍衛着青春正義與人格自由。

電影于最強音處戛然而止,令人深思。每個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活過。在那條無盡道路上追求的人會迷惘,在那片荊棘叢生的荒原上尋覓的人會失落。但筆者還是希望,當經過一片黑壓壓的人群,聽見整齊的腳步聲在大地回蕩,我們無悔于自己的選擇。

即使最後沒能去到終點,至少,我們邁着自己的步伐而來,至少,我們的呐喊曾被世界聽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