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丁又專老師讨論高年級課堂的一些事情

【來信】

賀老師: 

  您好!前天收到您的《逆襲大學》了,已經看完兩個章節,比部落格更系統與全面一些,謝謝您。今天困惑如下:

  小丁一般教大三、大四的專業課,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一般左右的學生在it領域沒有入門(大三第二學期,通過一些課堂測試與調查問卷得出結論),與大學教學方式有關,也和學生自身的能力有關。

  面對這種非個案現象,專業任課老師應該怎麼做呢?最近一年多,做了一些嘗試,但也行在在灰色地帶。

  (1)上兩個學期:對專業優秀的學生——程式設計能力有興趣并且有基礎的學生,特别推出若幹個比較深入完整的題目(小項目),獨立或組隊完成,教師檢查後,根據完成度在總成績的基礎上加分(10分-50分),是以每次都有3-5組(次)學生會參與進來,并作出不錯的程式。

  布置的題目有“文檔相似性檢測系統”、“房屋中介資訊搜集平台”、“24點遊戲(安卓版、網頁版)”等,做過的學生在答辯時都說收獲很大,基本上都全力以赴花了至少一周以上的時間來完成,是以基本上總成績都給了100分。

  (2)這學期:針對《算法設計與分析》課程(大三,下),對考勤做了一點改變,如果對本專業實在不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提出書面申請,寫下自己不來上《算法》課後自己會做什麼,則可以不來上課也獲得平時成績(期末考試還是需要參加,這一關目前我還不敢直接去掉)。目的是至少解放一些有想法的學生,與其來了課堂而沒有收獲,不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期末考試前突擊一下,拿到及格分數。

  120來個學生,目前有5個學生申請了:兩個跨專業考研、兩個考證、一個靠公務員。當然每周需要送出一份學習情況彙報到csdn部落格。

  困惑:不知這樣做,是否與師德相違背?我也是從研究所“逃”出來,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即使磨了洋工也很難産生效益;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使“周末工作10個小時以上,也興趣濃厚”(轉述你書中話語)。您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又是怎麼做的呢?期待交流。(不急)

   ps:最近看了一個《華南理工大學公開課:如何成為有效的管理者》陳春花老師的視訊,對管理與組織有了一些了解,印象最深的是:個人對組織的最大作用,就是對組織有貢獻;如果個人對組織無貢獻,則沒有任何價值。有貢獻後才能夠談論收益與回報。是以,在做自己喜歡事情的同學,對于自己應該承擔的一些責任,也能夠安心的去做。

【回信】 

丁老師,你好:

  你所講的大三、大四的現象,我的感觸很深。甚至可以講,我做了逃兵。早在三年以前,我也一直在代高年級的課,做過不少的嘗試。例如,在多媒體技術中,拟出學生感興趣的實踐項目(卻真的在降低了專業的要求),利用科技文獻,組織和指導學生自主檢索閱讀,發現專業方向。再如,在大四的專業選修課程形式語言和自動機中,建立作業解答庫,首創的解法,将永久記錄下學生的名字,也就在這門課中,我意識到“準許學生缺課并不能讓他們節約出時間”的道理。達到自己在選課時立下的願望,而不是退縮,這對學生是件很重要的事。當時有學生和我講,在枯燥而孤獨的一周學習中,認真上賀老師的一次課,幹勁就又來了。

  我的努力和不斷嘗試,收到了一些效果,打破了同僚們一直在傳遞的“沒有辦法”論。但我深知,對有些孩子而言,改變到适應我的要求,是個挑戰。也有不算少數的學生,用他們已經具備的手段,在對付着這個另類的老師,讓我在做一些事情時,常感覺到要憑着自己的意志去堅持。再後來,我找上司申請給大一的學生教課。大一的學生,由于沒有在大學的染缸中浸泡,還沒有那麼多的大學病。聯想不少名校,名師上的是基礎課,進而能更深地影響低年級的學生。自诩為還認真的老師,我現在做低年級的教學,難度在,但和高年級的不一樣,綜合收益可能更好些。

  針對你的做法,我試着說說我的觀點。以我的實踐,在高年級身上做工作,還是有辦法的。或者說,在自己能力、精力範圍内,可以有所行動。在課程中,讓有興趣的學生多做一些,這是一種很好的辦法。我經常自責自己為“提不起來”的學生想得太多了(但雪中送炭也常常送不出去),而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能走得更快的學生的需求。而你的做法,讓好的學生帶動氛圍,這是更好的途徑。我嘗試在組織學生社團中營造氛圍,隻是這項工作遇到了阻力。

  對于高年級才發現基礎不夠,又面臨将來就業等實際問題的學生,我在專欄中做過不少咨詢。我建議他們從實踐入手,立即行動,機會也還是有的。大一開始進入大學節奏的,可以追逐理想的大學,而後期才發力的,将大學當職業教育訓練也不算完全報廢,有些學生無力自主安排,借教育訓練機構之力起步,也算不壞的結局。

  準許學生不來上課這件事情,我曾經定過的規矩是,學生需要和我面談一次,讓我确認他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另外,課不上可以,作業要完成,這是學習中需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後期末考試時,突擊一下就能過的保證。我經曆了默許某學生缺課,最後他無力自學而挂科的事。你要求學生每周要寫學習情況彙報的做法不錯,最終目的是,學生不來課堂也能學有所成。

  這樣的事情,可以有,但我現在的觀點,不能太多。實際上,作為一名教師,要憑自己的準備産生自信,上我的課,是選修了我的課程的學生不可或缺的環節,我講課中傳達的對專業的熱愛、做事的認真,偶爾的對專業方向的闡述,發起的學習動力,這和傳遞的知識一樣,都是很重要的事。有些課程,如我給高年級開出的科技文獻博覽,參與課堂就是全部,課外有一些實踐要求,不考試,全程參與了就算是通過。作為一個認真對待教學的教師,這個自信要有,要幫助學生找到通過課堂獲得學習效率的感覺。

  學生在求學過程中遇到困難,有一種選擇是逃避。教師不放松要求,或者隻是堅持要求學生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這種強勢,也可能讓學生在真正的投入中,有機會知道自己還是喜歡專業的。再退一步,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我們不得不在人才培養方面分專業培養,而各專業核心的精神,又有本質上的共通之處。例如,軟體工程中的思想,并不隻是可以用于軟體開發。既然轉專業名額少,既然要用這個專業拿畢業證,就将這個專業作為體驗,這也是專業學習中的間接之用。在這方面一放松,發現的就是畢業資格都很難保證的學生。我堅持學生即使有其他打算,也要完成基本的學習,就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這樣的做法,不關師德的事。實際上,給一些學生特殊的待遇,并不是自己在推卸負擔,而是帶來更多的事務和責任。在120人的班級中做這樣的事,更是不容易。我要提醒的是,作為一個愛變善變的老師,所做的事情中,要考慮自我保護。要掌握學校的教學管理規定,不要讓自己的做法與大學中的制度有根本的沖突,使之成為教學秩序中的雜音,或者讓自己和學生在其中受到傷害。由于學生人數多,我們采取更為靈活的方法難度在加大,不按規矩辦事,會讓事情越來越糟。遵守制度也是對學生培養中的重要部分。行政化的校園中,不可思議的事情多發生在别處,在基本的教學制度中,還是合理的成份更多。我們當老師的,就是在制度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便利,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好時間和各種資源,更有效率地成才成長。

與丁又專老師讨論高年級課堂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