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師需要為學生的學習把握節奏

(這段文字是在寫教研論文,總結用發博文形式交程式設計作業時要删除的一段文字。作為共享釋出于此。)

  初學者在開始程式設計學習是需要适應的方面很多,程式設計本身,在內建開發環境的使用、控制結構應用、程式結構等很多環節,需要過一個又一個的“坎”。采取用部落格交作業的形式,就是要堅定通過實踐的方式開展學習。學習過程中,足量的訓練是需要的,而在大學低年級學生在适應大學過程中,由于困難而引起的焦慮,意識不到挑戰而産生的懈怠,信心不足而産生的放棄,壓力之下自我保護生出的“不感興趣”等借口,都需要教師發覺并幫助學生投入到實踐中去。為此,學習方法指導,學習團隊建設、實踐進度把握(适時加量和減量)、學習動力促進方面可以采取很多措施。

  在交作業形式上,除了一般的程式設計序作業之外,适量的程式閱讀題目是必要的,尤其是某些重要且較難的文法現象,有時作業需要給出模闆,隻寫關鍵代碼即可。适時為學生提出需求,要做一個“項目”學生會在做完以後,不經意中發現不知不覺程式已經寫到了上百行代碼。當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時,也要求學生寫些“軟文”總結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強調不是寫檢讨,而是在發現學習進步中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對于學習進度快的同學,還可以推薦他們在程式設計入門課的同時,實踐算法競賽類的題目,以及閱讀經典教材并同時實踐。在部落格中,筆者經常看到學生在課外額外自主性的學習成果。

  學生發表博文時,要求将運作結果通過截圖加到博文中,學生必須順利運作之後才可以釋出。能釋出成博文的前提就是程式已經能夠運作。有時存在測試不充分的問題,但對于程式設計初學者而言,教師可以在做不做、對不對、好不好三個層次上,以優先保護學習積極性的原則上根據學生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提供了基礎。

==================== 迂者 賀利堅 csdn部落格專欄=================

======== 為it菜鳥起飛鋪跑道,和學生一起享受快樂和激情的大學 =======

繼續閱讀